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硅光闪耀能否为上市公司带来“钱途

硅光闪耀能否为上市公司带来“钱途

时间:2022-12-24 19:15: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短短一个月间,G航天股价便从7元攀升至22元,上涨幅度高达200%以上,而引发这种不可思议上涨的正是太阳能电池概念。如今,泛着硅光的太阳能概念上市公司充斥资本市场,良莠不齐,是“金矿”还是“陷阱”,投资者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原油价格涨疯了,7月14日,北海布伦特原油竟触及78.66美元/桶的新高。能源危机在世界各国拉响了警报,在此背景下,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因其节能和环保的效果,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太阳能产业高额的利润率以及对资本市场莫大的吸引力强烈地刺激着资本的神经,一时间,从多晶硅原料到太阳能电池板整个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项目在国内各地遍地开花,上市公司自然也不甘落寞,纷纷宣布进军太阳能领域。然而,这个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掀起的又一轮投资热潮,最终得到是“沙子”还是“金矿”仍有待时间检验。

资源瓶颈

对于整个产业而言,近年以争夺原材料为主,以技术领先者为王。太阳能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为太阳能热电、太阳能热水、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重点发展方向为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技术上主要包括晶体硅、非晶硅以及合金薄膜涂层两类,其中,晶体硅光伏发电系统成为目前重点发展对象。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包括:晶体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系统等主要环节。自2004年二季度以来整个光伏发电设备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下游环节电池片、电池组件进入壁垒相对较低,扩产速度过快(扩产周期4~6个月),而上游太阳能级晶体硅原料扩建速度较慢,需要长达18~24个月左右的扩产周期,原材料的短缺导致整个产业布局呈现出“倒置漏斗”形状。

由于太阳能级晶体硅原料的短缺,导致高纯硅价格大幅上涨,整个市场基本处于有价无市局面,晶体硅的争夺成为近两三年内相关公司发展战略中的重点。2008年以后,原料的供应随着国际各大晶体硅厂家扩产产能的集体释放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至2010年,整个光伏发电晶体硅的供需基本达到平衡局面。

从整个晶体硅光伏发电产业长期的发展趋势来说,决定整个产业以及公司发展前途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公司工艺的改进以及技术的提高,例如硅片切割厚度变薄以及电池片转换效率的提高等。

目前,技术领先者量产所使用的硅片厚度在200~210um,到2010年预计硅片切割的厚度将从2004年的300um下降到150um,厚度的下降将导致光伏发电电池成本降低40%左右。此外,目前量产化的多晶体硅电池转换效率在15%左右,如果能将电池转换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整个电池的成本将至少下降6.7%。

而非晶体的电池中,多层砷化镓合金薄膜电池在实验室的转换效率可以达到惊人的35%,但是其生产成本更是高得惊人,暂时还不具备量产的条件。整个非晶体电池在量产化转换效率以及稳定性的提高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十年之内,难以撼动晶体硅电池占据市场主体的霸主地位。

供不应求

近年来,由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需求大幅增长,光伏发电设备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EPIA(欧洲光伏工业协会)于2006年1月调整了对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预测,预计至2010年,将全球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从3.2GWp(亿千瓦)调高到5.4GWp,太阳能级晶体硅需求量为30000吨/年。国际市场光伏发电设备市场将维持超过30%的复合增长率。

就国内市场前景而言,类似于发达国家采取的一些政府鼓励、财政补贴手段将会得到实施,光伏发电设备市场潜力巨大,近期内主要的安装地区为西部以及一些城市示范工程等。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内整个光伏发电安装容量将从2005年的65MWp(兆瓦)发展到2010年的450MWp,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8%,至2010年国内在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31亿~175亿元。

国内的长期需求来自类似于目前发达国家的阳光屋顶计划以及沙漠发电计划。光伏发电安装总量将发展到2020年3万MWp,2050年的10万MWp。

技术限制企业进入

目前,国内在高纯度晶体硅上游企业分布比较少,2005年高纯晶体硅的主要厂家有四川峨眉半导体厂,产能设计为100MWp,实际产量为90吨。生产高纯度晶体硅的原料为金属硅,从硅矿到金属硅的工艺相对简单,主要生产国家有德国、西班牙等国,全球金属硅总产能至少有200万吨。

技术上的突破难度以及专业团队的匮乏成为国内发展高纯硅产业的瓶颈。高纯晶体硅的生产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是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的产业,目前高纯硅的生产制造工艺基本由国外七大厂家所垄断。

相对来说,国内目前的技术上处于落后水平,生产成本较高,技术团队短缺,相关人才严重缺乏,涉及的项目主要有四川乐山、宁夏石嘴山、湖北宜昌、辽宁陵海、浙江金华等。

从实际的产出来分析,这些厂家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并顺利达产可能性非常大,新光硅业以及洛阳中硅最有可能分享由于原料短缺引起毛利率大幅提升所产生的额外利润。

目前为止,直接与新光硅业晶体硅原料厂关联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G天威(600550,拥有新光硅业的部分股权)以及岷江水电(600131,拥有小部分新光硅业股权,对公司盈利影响很小)等。另外,新近计划进行晶体硅原料生产的上市公司包括G南玻(000012)、G苏阳光(600220)等。

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即晶体硅原料短缺,如何解决好晶体硅原料的稳定与长期供应成为当务之急,生产企业产能释放程度决定了整个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只有很好地解决了原料供应的问题,才能在原料短缺的2~3年内完成在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上资金以及技术的积累,奠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链 接

介入太阳能产业的部分上市公司

国内上市公司中,参与晶体硅电池片生产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G航天、G天威以及G杉杉(600884)等上市公司,竞争十分激烈。

G 天威拥有天威英利51%的股权和四川新光硅业35.66%的股权,属于一体化光伏企业。其中天威英利硅片年产能70 兆瓦、电池60兆瓦、组件100兆瓦。四川新光硅业在建1260 吨多晶硅产能,计划2006年底投产。2006年一季度,太阳能电池组件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41.80%、占主营业务利润的40.73%。并且,有分拆天威英利到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计划。

此外,G航天控股上海太阳能科技公司52%的股权。2005年,太阳能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13.37%和10.87%。G特变(600089)持有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约47%的股权。该公司主要在新疆地区从事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对特变电工盈利贡献可忽略不计。而G安泰(000969)2004年与德国Odersun 公司就太阳能电池项目签订了研发合作合同,公司还与清华大学进行了合作并设立了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并与西藏科委共同开发在西藏地区适用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公司依托德国技术发展的是薄膜电池,未来成本有可能会低于晶体硅电池。目前尚无盈利贡献。

G杉杉则拥有杉杉尤利卡太阳能20%的股权,主要生产和经营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预计2007年可形成65 兆瓦电池的生产能力。目前太阳能对公司无盈利贡献。此外,有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的上市公司还有G风帆(600482)、G南洋(600661)、G申能(600642)、G南玻、G金晶(600586)等,但是,目前太阳能业务对上述上市公司要么没有利润贡献,要么贡献很小。

汪刘胜招商证券研究员

推荐访问:闪耀 上市公司 钱途 带来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