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岫玉的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岫玉的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时间:2022-12-24 12: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玉,是中国民族的基因,一直流淌在中国文化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标记,

无论是在物质文明领域还是在精神文明领域都有玉文化的烙印。岫岩县将玉石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着力打造“精品牌”,即严格限制开采数量,少开采,精加工,向工艺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岫玉 文化产业 发展

一、玉文化的诞生

玉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内涵、精湛的工艺和极高的价值,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句古谚:“黄金有价玉无价”,说明了玉在中国民众心目中崇高的地位。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尽管中国大地上经历过频繁的王朝更迭、沧桑变化,但是玉却一直能够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所接受,连绵不断地发展下来,推陈出新,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玉对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以及文学、历史著作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代流传的中国古玉器、精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制度、思想、文化等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了独特的中国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统一于“石文化”的大体系中的玉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厚的文化积淀,有着独特的文化渊源和文化特性,是一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奇葩。

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中,史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可以说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了几千年中国古玉与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相结合的历史。

上古时期,人们将自然的石块打制锋利,使其便于采集植物和猎取兽物。先民们在拣取石材的时候,偶然发现那些色泽晶莹、纹理别致的“美石”,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喜好和珍惜之感。玉质温润细腻的自然美,使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把玉与石分开,将其加工为专门的装饰或佩戴用品。在漫长的石器时代,随着最初的审美意识的产生,人们开始对一这些难得的材料钻孔穿绳,随身佩戴。这就是装饰用玉的产生。人类从蒙昧到具有简单的审美观,从使用粗糙的石器到制作使用精细的玉器,从衣不蔽体到学会使用点缀饰物,装饰玉的产生为中华古代玉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作为玉文化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产物,玉神器有其产生、发展、繁荣、消亡的历程。在其发展、繁荣阶段,治玉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这一时期的玉质精良、工艺精美,是史前玉器的精品和瑰宝。到了史前晚期,玉器又发生了变化。在巫与酋长的权利斗争中,后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酋长集政、军、神、族等大权于一身,而巫则成为了其附庸,成为了管理神权的专职人员。玉神器也由此失去了保护者,从先前的神器返回人间降为祭器,转化为“六瑞”、“六器”,如璧、璋、琼等。这一转变为夏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玉文化的地位

玉,是中国民族的基因,一直流淌在中国文化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标记,无论是在物质文明领域还是在精神文明领域都有玉文化的烙印。甚至有学者大胆推测,在东方文明的“幼年时代”存在着一个被遗忘的 “玉器时代”,持此观点的有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在 1986 年就曾提出观点:中国史前至少可划分为石器时代、玉琮时代、青铜时代和以及铁器时代,两年后苏秉琦先生正式提出“玉器时代”概念,此后“玉器时代”界内引起讨论,学者张明华、牟永抗、吴汝祚、杨菊华等尾随其后。许多学者对“玉”从历史、美学或文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何松、杨静等学者讨论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学中所体现的“玉”文化及其美学和伦理价值;李砚祖、朱怡芳等以美学为线索画出了中国装饰玉器的经纬图;李祖文、张丽、高晓独辟蹊径以文字学为突破口,严肃地解析了“玉”字的书写变迁及不同字体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意识;中国文物学家白文源、常素霞、刘道荣等从赏玉琢玉,玉石玉器以及玉器发展史等各方面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研究;杨柏达、刘世民、苏秉琦、古方、杨建芳等玉石学家从文物学、历史学、考古学的方向对中国的玉文化进行了科学的有条理的考察和整理,对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就玉的产地而言,除中国的新疆和田、辽宁岫岩、河南南阳、陕西蓝田等玉石圣地之外,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地也有软玉产出,据资料显示公元前3000 至公元前 2000 年的西伯利亚原始文化时代曾出现过软玉制造的生产工具,但这种工具的出现如昙花一现,此后便销声匿迹;印第安人在公元前 1000 年也有使用玉器的痕迹,然而他们的玉文化至公元九百年左右开始断流;玉器对与新西兰毛利人来说也具有神圣地位,新西兰的玉石大部分呈墨绿色,这种玉石的硬度只有摩氏 3 度左右,所以制品比较粗糙,造型相对简单,纹饰略显朴素,毛利碧玉至今仍被新西兰人奉为国宝,但是曾经的辉煌并没有一脉相承;还有玛雅人的含玉和玉敷面,这种用玉与中国的葬玉近似,只是这些玉文化不是如昙花一现,就是停滞不前,只有中国的用玉文化穿过了历史的迷雾,仍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08 年,中国玉与北京奥运会擦出火花,和田玉以会徽——舞动的北京惊艳亮相,向世界人们传递着中国人的和谐世界观,六百五十九枚奖牌皆以金镶玉的独特设计与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精神契合。2010 年上海世博会,震旦馆以“中华玉文化,城市新风格”为主题并展出四十多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为人们奉上了一顿丰盛的玉文化盛宴。中国玉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演绎着谦和、内敛、和谐的时代精神。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玉学”潮流。任何一种文明想要有长久的生命力都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三、岫玉的文化产业发展

岫玉以质地密而温,色彩鲜而洁者为上品。岫玉玉质非常细腻,水头较足,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敦厚浑朴,有一定的硬度,呈腊状至油脂光泽。岫玉颜色以清绿为主,深浅不同,层次丰富,红、黄、青、蓝、白和紫等各色皆有,其材料精良,性能优异,用途广泛。“河磨玉”、“细玉”称为东北黑碧玉,其质地异常细腻,性坚韧,微透明,多呈碧绿色,硬度达6~6.5度,类似翡翠,尤为稀世奇珍,其中“色白如猪脂”者是玉中上品。衇衇岫玉雕刻工艺精湛,有十多种类型,其中包括:佛像类、神像类、素活类、神话传说类、戏剧故事类、历史人物类、花鸟兽类、装饰品类,保健品类,生活用品类,文化用品类等,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在玉佛苑岫玉宝料中,融入了佛的精气,信仰的力量,是海内外人士争相欣赏、收藏的珍品。

近年来,岫岩大力实施琢玉兴县战略,岫岩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有玉雕加工企业3100多户,玉产业从业人员10万人,年创产值25亿元,年创汇500多万美元。在国内玉制品市场上,岫岩玉产品占70%的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岫岩玉的出口供货值已连续多年递增30%左右,产品远销到亚、欧、美三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推动岫玉专业市场的发展壮大,现在,岫岩玉器销售市场已从分散经营发展到集约经营,从单一品种经营发展到多元化经营,从零售经营发展到批发经营。目前,岫岩已建成玉器交易市场7处。其中,占地10万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的中国玉雕会展中心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岫岩县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世界玉雕博物馆,开发巨型玉体旅游区,岫岩玉产业将走上快速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何松.中国玉文化[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03).

[2]张丽.《说文解字》玉部字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 探究 文化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