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创新思维方式建设美丽江苏

创新思维方式建设美丽江苏

时间:2022-12-23 19:3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加大生態系统保护力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石和重要途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了生态环境高质量的具体要求,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江苏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把生态系统保护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做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

坚持系统思维,全面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稳定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生态系统既包括森林、草原、海洋、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农田、城市等人工生态系统。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处于复杂的动态平衡之中。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生态系统可以依靠自我调节来维持自身的稳定,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单个部门的调控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着眼,树立统筹观念和系统思维,维护好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全方位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核心是坚持整体系统观,重点是打通彼此间的“关节”与“经脉”,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有序推进生态系统休养生息,逐步增强森林、江河湖泊、湿地、耕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和自我循环能力。

近年来,江苏多措并举,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修复。拯救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水土流失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实施自然岸线整治与修复,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2016年全省林木覆盖率22.8%,自然湿地保护率46.2%,已累计多渠道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超过60亿元,恢复治理矿山超过1400个,恢复治理面积约1.38万公顷。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是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要求。基本路径是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森林、河流、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真正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并举,生物、工程、技术等多种措施协同发力,实现生态建设效应的最大化和普惠化,让老百姓共享更多的“绿色福利”和“生态红利”。徐州贾汪采煤塌陷区的转型实践,是生态环境修复的有力证明。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系统保护,才能使江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江苏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三条控制线的硬约束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江苏全省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21.5%,部分地区接近30%的警戒线。因此,所有开发建设都要最大限度降低对大自然的干扰。

早在2013年江苏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红线区域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23%以上。2016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保护区面积高达6.6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5.5%。全省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92万公顷,其中,城市(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29万公顷。基本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江苏环境的弹性空间极为有限,“三条红线”的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必须认真落实好功能区战略布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下降、质量不降低,把更多的沃土良田、绿色田园留给子孙后代。确保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和监管。按照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的原则,强化监督管理、严格管控措施、实施生态补偿,确保“划得出、保得住”。进一步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建设盲目扩张,把开发边界作为刚性约束,倒逼城镇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有效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确保集约用地、紧凑用地,为生态系统的持续保护与未来的发展预留更多的空间。

坚持法治思维,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系统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江苏着力维系社会发展与资源平衡、严守生态底线,用最严格的制度为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提供可靠的保障。

用制度管住生态产品供给的“关键少数”。由于江苏特殊的省情,集中连片的生态空间不多,生态保护引领区和生态保护特区是全省生态产品供给的主力军,必须重点提升其绿色转型和生态保护水平。以《苏北苏中地区生态保护网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生态保护引领区和生态保护特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基础,宜兴、武进开展了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试点,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建设范围可以扩大到其他条件成熟的县级地区。依托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的生态保护特区建设,是打造苏北腹地及沿海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生态屏障。

用制度放大环保督察的综合效用。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是立足长远的公益性工作,客观上需要顶层设计。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环境保护督察对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建立多级的常态化的环保督察制度,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并逐步建立起以环保督察促进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结合“263”专项行动,实施更加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更大力度的绿色调整,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环境质量改善。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有序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从而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霍宏光

推荐访问:江苏 思维方式 创新 美丽 建设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