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配凑法”巧解数学题的八种常见形式

“配凑法”巧解数学题的八种常见形式

时间:2022-12-22 15:3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训练学生用“配凑法”解数学题,可以启迪思维、拓宽思路,文章总结了“配凑法”解数学题的常见八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配凑法;解数学题;表现形式

“配凑法”解数学问题在初、高等数学中都很常见,初中因式分解中的加、减辅助项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直至微积分中的凑微分积分法都属配凑法。实质上,“配凑法”是一种迂回的解题方法,体现了化归的思想,它指的是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巧妙地配、凑一些适当的数或式、图形,以获得或化归成利于解答的形式。由此看来,“配凑法”是一种数学基本技能,适当拓展也可以成为解题技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配凑法”,对启迪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下面介绍“配凑法”解初等数学题的八种常见表现形式。

一、原式配凑

有些数学问题,可对原式(条件)直接进行配凑,以变成可用公式、定理或达到整体效果。这是最简单的一种配凑法,多用于代数、三角学中,其具体做法不外乎是恒等变形,如同加(减)、同乘(除)、同乘(开)方等。

例1:解不等式->0

分析:按如下常规方法去解,较麻烦。

x-7≥0

2x-13≥0

)≥

()

而用配凑法,将原不等式化为->0

显然当x-7≥0时,上述不等式成立,从而得出答案。

例2:求cos20°·cos40°·cos60°·cos80°的值

分析:20°、40°、80°恰好有2倍角关系,而cos60°=可不必考虑变形,故分子、分母首先同乘以2sin20°配凑成二倍角公式,以后反复几次,得答案。

例3:(1987年美国奥赛题)求下式的值

I=

分析:注意到分子、分母中的重要数分子324=4×34,分子、分母中的4次幂的底数都各自成等差数列,可尝试将每一个因式再分解因式降幂,而分解因式必然要进行加、减辅助项配凑,即a4+4b4=(a4+4a2b2+4b4)-4a2b2=…=[(a+b)2+b2][(a-b)2+b2]。

特别地a4+324=a4+4×34=(a+3)2+9][(a-3)2+9]

由此可求得(分子、分母约分后)

I=。

二、对偶配凑

数学中相对成偶的知识比比皆是,如加减相对、乘除相对、原式与倒数相对、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相对等。有些数学问题直接从原式(条件)入手很难,甚至不可能。这时若分析题中各部分的结构,有意地进行各部分配偶成对,则出现了另一番新天地——问题迎刃而解。

例4:(1995年理科高考题)求sin220°+cos250°+sin20°cos50°的值

分析:直接变形计算较麻烦。但根据正、余弦函数的对偶关系,对原式M=sin220°+cos250°+sin20°cos50°

可配凑一对偶式N=cos220°+sin250°+cos20°sin50°

易想到二式相加、减M+N=2sin70°

M-N

=--sin70°解得M=,得出答案。

例5:已知f (x)-2f ()=x,求f(x)解析式

分析:抓住函数符号中x、的倒数关系,对已知式:

f (x)-2f ()=x①

易想到配凑成对偶式(上式中的x用代替):

f ()-2f (x)=②

由①+2×②整理得f (x)=-。

三、错位配凑

数列通项为二式之积,因式之一成等比数列,另一因式成等差数列,它的求和问题可在原求和式的基础上,各项同乘以公比,使由此得到的二个式子中,交错位置上配凑成了同类项,因此再使用二式相减的方法达到目的。该方法就是错位相减法,它的原型是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出现的。

例6:已知x≠1,求1+2x+3x2+…+nxn-1的和Sn

分析:对Sn=1+2x+3x2+…+nxn-1①

的两边同乘以x(配凑成错位同类项)

xSn=x+2x2+3x2+…+nxn②

①-②得Sn(1-x)=1+x+x2+x3+…+xn-1-nxn

∴Sn=。

四、倒序配凑

无独有偶,等比数例求和公式的推导法——错位相减法经常使用;同样,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法——倒序相加法也能常常运用,要善于发现顺序与倒序相等的关系,设法进行倒序配凑。

例7:求和:3C +6C+9C+…+3nC

分析: 因为C=C(k=0, 1, 2, …,n),所以可以用反序配凑,即

令Sn=0·C+3C+6C+9C+…+3nC①

将上式中右边各项的次序倒过来,得

Sn=3nC+3(n-1)C+3C+0·C②

①+②得2Sn=3n(C+C+3C+…+C)

即得Sn=3n·2。

五、叠项配凑

当多项齐次式需求和或积时,往往直接变形难以入手。这时进行叠项配凑,有了对称的美感,也因此得到解题方法。

例8:(198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训练题) 已知a,b,c∈R+,求证:a5+b5+c5≥a3bc+ab3c+abc3

分析:一般运用排序不等式来进行证明,但比较复杂。如发现它为齐次不等式,则可运用平均值不等式进行叠项配凑,从而迅速获解。

略证:由平均值不等式得

3a5+b5+c5=a5+a5+a5+b5+c5≥5a3bc①

同理,得a5+b5+c5≥5ab3c②

a5+b5+3c5≥5abc3③

由①+②+③整理,即得a5+b5+c5≥a3bc+ab3c+abc3。

六、图形配凑

图形配凑,自古有之,如古代中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在求面积、体积时使用的割补术,就属图形配凑,因为通过割补、配凑,图形得以规范、常见,从而求解。

例9:在△ABC中,已知三个角∠A、∠B、∠C的对应边为a、b、c,且∠A=120°,

求证:S△ABC=[a2-(b-c)2]

分析与略证:由∠A=120°,知∠B+∠C=60°,因而由题中的三个三角形配凑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花环(如图)

由图很易求解

S△ABC =(S等边△BCD-S等边△AEF)

=[a2-(b-c)2]。

七、联想配凑

许多数学问题在原小范围的系统内难以解决或解决很麻烦,这时若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将其配凑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其他数学问题,从而使问题较易解决。

例10:求证:1×2×3+2×3×4+…+n(n+1)(n+2)=n(n+1)(n+2)(n+3),n∈Z+

分析:常规解法是数学归纳法,但很烦琐。抓住通项特点

n(n+1)(n+2)=P=3!C

知左边=3!C+3!C+3!C+…+3!C+=3!(C+C+C+…+C)=3!C=右边。

八、同构配凑

严格地说,同构配凑不能算一种配凑方法,它给出的是解题方向,目标是达到同构变换,至于具体的配凑,仍是以原式配凑、联想配凑等为主要手段,通常经过巧妙配凑,能实现数与形、代数与三角、三角与几何等之间的转换。

例11:(2001年全国高考文、理科题)在正三棱柱ABC- A1B1C1中,若AB=BB1,则AB1与C1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60°、(B)90°、(C)105°、(D)75°

分析与略解:由图形的规范性,容易联想到配凑两个较简单向量与,然后求数量积而达到目的。当然这要求恰当建好坐标系,如图,以A1B1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系,设,BB1=1则易求得=(,0,-1),=(,-,1)

从而由·=…=0得知答案为(B)90°。

例12:求函数y=的值域

分析:按常规方法——“判别式法”求解,由于出现四次方程无法求解,但将函数关系适当配凑:

y=··,令x=tan􀆟··=sin2􀆟·cos2􀆟=sin4􀆟

故有-≤y≤。

例13:(1978年全国高考题)已知􀆟、β是锐角,且

3sin2􀆟+2sin2β=1,3sin2􀆟+2sin2β=0,

求证:􀆟+2β=

分析与略证:由降幂公式sin2r=,可将第一个已知式变成3cos2􀆟+2cos2β=3,由此可知2􀆟、2β仍为锐角,再结合第二个已知式,易联想需配凑一个满足二个等式的等腰三角形(如图)。

于是由图显然可知,2􀆟+4β=π,从而􀆟+2β=。

需要指出的是,前六种方法可以说是同一系统内的配凑,相对容易掌握;最后两种是不同系统内的配凑,要求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能力。当然,各种配凑法也不一定孤立使用。

推荐访问:解数 八种 形式 常见 配凑法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