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

论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

时间:2022-12-22 09:3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精准扶贫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对我国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入理解精准扶贫的丰富内涵后,发现在实践中,尚存一些困境:缺乏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扶贫资金渠道来源单一,社会参与度不足、扶贫管理机制效率低下、考核机制不完善等,基于此,提出建立贫困户系统,进行全面贫困普查、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完善扶贫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等,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成效;机制;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接着,在多种场合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以及方略,已形成系统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不断践行到实践中去。精准扶贫关系着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深入理解精准扶贫的內涵、实施困境以及路径是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方略,实现脱贫的基本前提和现实需要。

1精准扶贫的内涵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实践经验,但如何全面深刻的诠释精准扶贫的内涵,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梁土坤认为,要从五个维度出发深刻理解精准扶贫内涵:差异是前提、精准是核心、系统是要求、发展是本质、托底是底线。要区别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差异性。有针对的采取扶贫措施帮助脱贫致富,这是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二字,准确识别贫困户,准确了解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帮扶措施,高效的帮助贫困户脱贫,以贫困户为单位,把精准做到极致,这才是精准扶贫的核心。精准扶贫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它至少有理论、政策、管理、利益相关方四个子系统,理论为其他三者的提供指导,其他三者促进理论不断完善,这才是精准扶贫的要求。精准扶贫的生命力在于其具有发展性,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人们之间总会总在差异性,尽管绝对贫困消除了,但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因此,精准扶贫这个系统也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贫困群体服务。“十三五”时期我国要解决的是绝对贫困,精准扶贫要解决的至少是现有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这就是精准扶贫要发挥的托底性作用,然后在基本生活得到解决之后再谋求发家致富。葛志军,邢成举认为,精准扶贫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首先,要精准识别贫困户,在一定的贫困规模里,找到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实施精准帮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清贫困户的家庭状况,有针对性的实施到户帮扶措施,再次,要进行精准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关键致贫原因,同时保证精准扶贫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也是对扶贫资金和项目实施的监督。最后,实施精准考核,要改变以往形式化考核方式,采取量化考核,以此调动扶贫工作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黄承伟、覃志敏在研究中指出,精准扶贫的核心与本质在于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将扶贫资源真正用在贫困的人身上中去。上述研究为我们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提供了思路。

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结合实际致贫原因,投放扶贫资源,达到脱贫效果,这不仅要求要从数据上降低人数,而是通过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自身产生可持续动力,达到稳定脱贫状态。这就要求在实施精准扶贫时,要制定合理的贫困标准,配合科学、准确的识别机制、甄别致贫原因,给予长效的帮扶措施,做到帮扶到户,帮扶到人,实现真正精准扶贫。

2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结合对大别山片区精准扶贫的调研材料,总结出现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2.1缺乏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

现阶段影响扶贫成效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缺乏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精准性”是精准扶贫的基本前提,同样也是核心内容。只有在准确识别贫困人口之后,才能继续实施扶贫工作。由于目前精准扶贫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识别标准和程序。不同地区识别标准和机制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因为缺乏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致使做到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情况成为难题,直接影响了扶贫成效。地区间存在发展情况不同,贫困标准也自然会有差异,因此,一刀切的识别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探索有效的精准识别机制迫在眉睫。

2.2扶贫资金渠道来源单一,社会参与度不足

现阶段扶贫资金主要由财政拨款提供,政府承担了很大的财政负担,虽然目前正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但仅处于起步阶段,所起作用有限,而且很多地方至今未展开此工作,使社会力量无法与精准扶贫工作对接起来,导致社会参与度不足。中国贫困人口基数大,能够到户的扶贫专项资金非常有限,对贫困户产生的效益也很有限。精准扶贫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实践证明,社会力量具有速度快、强大、人才多、方式多样等优势,提高社会参与度,能够更加高效快速的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3扶贫管理机制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一门受理,多方协同”,由扶贫办主要负责扶贫相关工作,各部门按照情况分被负责住房、医疗、低保、残疾人补贴等相关工作,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各部门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责任,但是,这样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问题。这样的执行方式涉及的部门较多,会使得扶贫工作从申请到帮扶的战线拉长,所需时间也多。扶贫各项资源在各部门间传递的成本较大,且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问题也会降低扶贫管理的效率,因此,完善精准扶贫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成为一大急需解决的困境。

2.4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各地区都建立了精準扶贫考核机制。多数考评机制都是以减少贫困村数量、贫困户数量为重要标准,但是精准脱贫不仅要求降低数据,而重点在于通过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自身产生可持续动力,防止返贫现象,达到稳定脱贫状态。所以,各地在建立考核机制时,不仅要注重数量的减少,更要注重扶贫质量,扶贫效果的持久性等考核标准。另外,若以减少数量作为扶贫绩效的考核,那么容易导致基层在数字上做文章,具体到扶贫工作产生很多问题。

3精准扶贫的路径优化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课题,在实践中的诸多困境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以解决。目前,不同研究对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侧重点不同,还没有形成共识,针对上述困境,本文提出几点思考。

3.1建立贫困户系统,进行全面贫困普查

精准识别是扶贫工作的基础,为了避免贫困人口的识别偏差,将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应进行一次全面贫困普查工作。建立贫困户系统,以家庭为基础单位,收集贫困家庭的成员信息、经济状况、致贫原因、家庭成员技能与从业经验、帮扶需求等信息,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从根本上了解贫困家庭状况、贫困户数量、扶贫目标不准等问题。

3.2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

社会力量的参与对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扶贫信息系统,便于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精准扶贫实际发展状况,进一步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的相关事宜,比如说参与形式、内容以及相应的责任都应该做到明晰具体,并进一步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的广度与深度。特别是要发掘社会组织所关联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凭借社会力量,进一步扩大扶贫专项资金的来源渠道,保证精准扶贫的经济基础,促进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脱贫成效。

3.3完善扶贫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扶贫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效率的低下,严重影响了精准扶贫成效。要对协同扶贫工作的各部门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划定,防止出现相互扯皮和推诿等问题。同时,要提高部门间协调配合效率,通过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信息传递和处理机制以及工作滞后处罚机制,降低因部门间信息传递的损耗,保证精准扶贫工作按质按量高效的展开。另外,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长期战斗在基层的扶贫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扶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社会招募、高人才引进等计划,选派有意愿到基层参与扶贫工作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长远的发展机会,从而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提高扶贫成效和扶贫效率。

3.4优化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

要解决扶贫工作考核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扶贫工作重在过程,扶贫结果重在质量,可以调动贫困户的参与纳入到考核机制中来,也就是分权、赋权,把权力分出来,赋予贫困人口参与权、选择权以及监督权,让贫困人口从简单的受益者逐渐变成积极的参与者。这可以通过一些指标实现,比如贫困人口参与率、反馈率、建议率以及对扶贫工作评价等级指标反映。另外,要避免出现“一刀切”,要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并帮助群众具体了解帮扶措施,然后尊重群众意愿,一起选择帮扶措施。同时,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积极主动参与扶贫工作的贫困人口给予一定的奖励。对那些具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人口要进行一定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梁土坤.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内涵阐释、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J].长白学刊,2016,(05).

[2]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3]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02).

[4]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

[5]王国勇,邢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5,(09).

推荐访问:精准 扶贫 实践经验 路径 内涵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