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时间:2022-12-22 08: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在积极走向世界,未来势必在全球范围内占重要地位。为了在激荡的世界经济浪潮中规避风险,就要求我们的民营经济实体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一、我国民营企业及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1.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是指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营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近三十多年来,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宽松外部环境和经济腾飞,我国的民营企业驶入了迅速崛起的快车道,目前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一极。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和国民收入、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国家税收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在四大古代文明中就有缜密的内部控制思想,如早在我国西周的财计制度中,出纳组织被分为“职内”“职岁”和“职币”三个方面,分别掌管“收入”“支出”和“结余”,从而在三者之间形成有效的经济牵制。在西方国家,特别是1930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内部控制得到长足发展,并提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大组成部分的系统理论。

20世纪70年代,跨国企业不断壮大,风险加剧,财务舞弊现象屡见不鲜。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等推动的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委员会(即COSO委员会),于1992年开创性地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趋向于成熟。2017年,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2004年所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进行更新,强调了企业风险管理对于战略规划及提升绩效的重要意义,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描述,认为内部控制主要聚焦点是在主体的运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从性上。

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我国企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对于防范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并且可以与国际接轨的内部控制规范。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于2008年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缺乏积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我国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处在创业壮大阶段,多数企业在初创期中消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风险环境中,民营企业往往通过血缘、家族关系凝聚力量共担风险。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呈现出家族管理模式、任人唯亲的管理原则、家族集权制的管理风格、具有较强的经验管理特征。企业文化为家族情感型。在此类型下,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人事政策成为家族成员权利分配体系,外部职业经理人容易边缘化与架空;公司规章制度缺乏或者约束力不强;家族集权制极大的挫伤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2.片面追求经营的效果,忽视了风险管理

通常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经营实力整体相对薄弱,资源基础也不够扎实。为了能够实现经营目标,其经营管理一般均具有简洁、灵活的特点。另外,其管理环节相对简单,因而在其业务流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自身实力的单薄和迅速扩张的矛盾是企业融资压力巨大,不少管理层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不强,采用非法集资手段融资,造成企业违法经营。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为了追求家族财富,目标设定存在偏颇,采用舞弊手段偷税、漏税、逃税、骗税也是我国民营企业一大重要经营风险。

3.家族管理层纪律性差,凌驾控制活动之上

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下,公司相信亲情管理而不相信真情管理,公司纪律对于家族成员的约束力不强,对公司员工极力约束的双重标准很难指导员工有效实施管理层指令,预防、管理并化解风险。在企业壮大到一定时期,管理层之间互相争权,导致企业职责不清晰,权限不规范,公司政令不统一。家族企业的老板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往往个人意识比较强,相信经验管理和直接管理,在决策时不相信信息加工进行科学决策,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拍板,容易导致企业因为决策失误而遭受巨大风险。家族企业成员直接管理在企业规模尚小时可以控制一定的风险,但当企业壮大时难以事必躬亲。

4.绩效考核缺位,信息沟通渠道闭塞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绩效管理相对薄弱、绩效评估不够标准化、考核指标相对单一、考核体系不尽合理,甚至有的企业缺乏绩效管理等。绩效考核体系的缺位,使得人力资源部门在组织相关绩效管理工作时出现被动应付的情况,导致经理人员没有更多动力把绩效管理工作做好。还有一些家族企业,家长式领导风格所形成的绩效管理模式随意性比较强。企业内部缺乏明晰的业绩标准,使员工不清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业绩期望才可以获得激励,这就会导致业务控制出现重大缺陷。

5.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无实质有效性

有的企业还未制定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即使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公司长期未成立专门内部审计部门,审计时由家族成员成立检查小组,对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子公司进行审计。首先,检查小组的成员组成通过血缘、家族遴选,而不是通过专业、能力构成,因此審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合理,难以对公司经营活动效率性、效果性与合规性做出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在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考核中,管理层倾向于根据发现问题多少和金额的大小来考核内审部门的工作绩效,在这种导向作用下,审计人员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为找问题和为处理处罚而审计的倾向,过于强调处罚结果,被审计单位和人员会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内审人员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方法堵塞漏洞。

三、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积淀和形成企业文化,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经验告诉我们,每项制度均有失效的时候,然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文化就成了企业经营的依靠。以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势必会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并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从而会有效地解决企业治理和会计信息失真上的问题。民营企业要想得到长久发展,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一定要将企业文化作为长久发展战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以及经营策略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建立个性鲜明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而不能孤立地进行。

2.克服企业短视行为,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时,应该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围绕总体经营目标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而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将企业置于未来巨大风险之中,不能因为企业实力有限而忽视日常细微的风险活动。公司应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同时,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确保企业合法高效运营,制定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之后的可采取的危机处理计划,以保护企业不会因灾难性风险或者人为失误而遭受到重大损失,加强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将内部定期的风险自查评审,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加以改进。

3.明晰职责权限,提高控制活动协同度

组织结构设置的科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有利于提高各部门之间控制活动的协同度,对系统地加强企业事前控制,减少不必要消耗,提高经营效率也十分有利。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的控制关键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治理结构的问题,民营企业要解决家族“一股独大”,将家族财产与公司财产分离。真正让股东会和董事会发挥作用,实现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层的“三权分立”;其次在于理顺各部门职责和各岗位的职责,杜绝家族、血缘导致的裙带关系滋生,保证信息流畅通和汇报机制正常;最后,实现业务流程控制的规范化、固化和标准化。

4.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确保内部监督实质有效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是否能有效履行职责,以达到增加企业价值和经营的目的,主要取决于内部审计活动是否能独立的执行。独立的内部审计首先要求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活动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起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拓展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應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丰富内审人员队伍,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合理考核内审工作绩效。同时,利用公司内部行政监督,使公司员工警惕日常风险活动,切实保障公司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庄萍影.民企内部控制现状和应对策略.人民论坛,2010(35).

2.乔国刚.我国中小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3.

3.蔡吉甫.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产权理论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6).

4.张惊涛.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山东大学,2009.

5.王蓉.企业内部控制浅析.经营管理者,2011(3).

(责任编辑:王文龙)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 民营企业 探讨 我国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