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组工作:提升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模式

小组工作:提升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模式

时间:2022-12-22 08:1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兴趣是个人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持有高度积极性的条件,也是产生动机的重要原因,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内在动机的外在体现。造成中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因素既有社会层面的,也有个人和家庭环境层面的,而小组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对于此问题的介入优势明显且独特

关键词:小组工作;学习兴趣;中学生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有关兴趣对于学习重要性的探讨古已有之。兴趣是一种意识,是个人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持有高度积极性的条件,也是产生动机的重要原因。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内在动机的外在体现,而“学习”正是这是此动机的载体,随之而来的还有求知动机,理智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衡量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学习成材的动力源和催化剂。

学习兴趣在中学阶段至关重要,因为中学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是最繁重的,如果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就可以给学生促进的力量,帮助其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培根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像是名医李时珍家世代行医,其父不忍其受苦,多次劝其转行,但李时珍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使其难以放弃求学,最终成就名留千古的《本草纲目》。可见,兴趣可以让学习者产生高度的自觉性,而由这种自觉性转化而成的内推力不仅限于课堂学习,甚至会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习者自发的随时保持持续性学习的状态。基于此,我们研究培养和提升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发自内心的接纳学习、自觉学习,从而挖掘其潜能,克服对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其养成主动探索、领悟的好习惯。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其秉承“助人自助”的宗旨,是社会工作方法在群体处境中的应用,是群体与社会工作方法的结合体;其非常适合运用于帮助中学生培养和提升学习兴趣的探究。广大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期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令人可喜的效果。

一、影响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自我认知

研究发现,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可能存在对自我评价偏低的现象;其往往由于多次应试都取得的是不甚理想的成绩,从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继而否定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导致认知偏差的出现。在这些学生的印象里,自己就是一个“差生”,对学习就“应该”没有兴趣。此时如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就可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重点培养他们的抗逆力,使其能够从容的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带来的压力,通过专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纾解其考试焦虑。在此,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优势视角的理论原则出发,设立适合组员现状的小组目标,在小组活动的开展进程中帮助组员不断发现自身的特长与优点,鼓励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兴趣。

(二)家庭环境

父母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的氛围、环境、融洽度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都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因与孩子有着无与伦比的亲密度,在日常朝夕相处中,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兴趣爱好,这其中当然包括学习兴趣。此外,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兴趣。毋庸置疑,健全的家庭会给孩子心理上较为安全、舒适的环境感受,这非常有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而那些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亦或是单亲家庭极容易在次问题上出现不足。从社会工作角度来看,家庭环境是社会生态系统中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外显”因素,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增强学生与家人交流沟通的深度和广度。具体措施例如定期为学生家长召开心理座谈,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其子女的内心想法,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等,呼吁他们给予儿女更多的关注,努力构建良性健康的家庭环境。

(三)社会层面

现在我国的初、高中学校大多为封闭或半封闭式,这就意味着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度过的。由此,学校对于提升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环境不论是物质层面(如学校的选址、硬件设备、教学设置等)还是精神层面(学风、师资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中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身边的朋辈群体,即同学之间的经历、感受都有着很高的相似度;彼此之间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态度等也可能会相互影响,而这正好为小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社会工作者可以以学校这一平台为载体,将有相同特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建立小组,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无疑事半功倍。

教师对于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如果教师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多利用寓教于乐的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势必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师的人格魅力、自身气质、学识修养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当引起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相关小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以沟通者、协助者的角色,积极联络相关教师,使其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进一步探索提升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恰当方式;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更为引人入胜的教学模式,避免枯燥无味;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碰撞,做到对学生的尊重。

二、小组工作提升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

(一)运用交互模式提升学习兴趣

小组工作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有多种模式,对于提升中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问题,采用交互模式就显得比较恰如其分。社会工作者可以将具有相同特质的学生招募组成一个小组,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设定为小组目标,鼓励学生们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交流自己的看法,积极互动;从而使组员能够集思广益,并满足被他人认可、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在活动设计层面,可以开展诸如“我们的心声”等主题活动,由社会工作者引导组员聚集在一起,激励他们相互吐露自己关于学习兴趣的看法以及焦虑;倡导组员之间相互分享、积极交流,不断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提升学习兴趣的各种方法。社会工作者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运用鼓励技巧(例如给积极表露自我的组员小礼品)来强化小组成员的互动行为,扮演好使能者与中介者的职业角色。在组员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采用非语言技巧,如直接用肢体语言(眼神、鼓掌等)来给予他们最直接的鼓励,这既能够助长组员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又能够体现小组工作专业知识与技巧的运用。

(二)从家庭入手做好辅助工作

社会工作者应该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在成立小组时不仅要考虑组员自身的问题,更要结合其周边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要注重家庭系统的重要性。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如下活动:例如让组员给自己的家人写一封信,坦诚说出自己对于家庭氛围以及家人的看法,并提出他们对于自己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哪些正面亦或负面的影响;而后,再由社会工作者为家长召开一次心理方面的讲座与畅谈会,帮助他们更多地理解和支持子女。在此,使用书信的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子女与父母之间由于交流过少产生的尴尬;同时也能给家长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建议,使他们认识到家庭环境的塑造对于子女成長的重要性,由此在社会工作者的牵线下,共筑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联合学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所述,学校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所以若想使小组工作发挥其最佳效用,社会工作者应注重联合学校以形成合力,这是非常必要的。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克服他们的学习焦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谈及学习兴趣的培养。社会工作者可以与相关教师联合,基于系统脱敏法,帮助教师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渐摆脱考试焦虑,并增强其面对考试失意的抗逆力。在此可采用的小组活动如:社会工作者随机选取小组成员来进行角色扮演,其他组员则站成两排,此时由组员扮演的社会工作者开始微笑着与其他组员打招呼,提出要为他们开展服务。在这名“社工”进行宣讲的时候,其他组员都要严肃的予以拒绝,甚至无论其说什么,都要收到各种角度的驳斥;这样是为了帮助组员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多方压力,增强其在逆境中的承受能力。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亦可设立专们的社会工作办公室,聘请专业社工驻校,更加及时且富有创新性的服务于广大师生。

三、结语

造成中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因素既有社会层面的,也有个人和家庭环境层面的。小组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对于此问题的介入优势明显且独特,可以有效帮助中学生化解学习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并重建认知,提升对学习的兴趣。随着我国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相信广大社会工作者也会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更加符合实际,且特色鲜明的服务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俊东.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J].文学教育(下),2019(05):176.

[2] 马金贵.浅议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J].文学教育(下),2019(05):179.

[3] 魏兴煜.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甘肃教育,2019(09):92.

作者简介:蒋莎(1999- ),女,陕西汉中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郭晓蓓(1984- ),女,陕西西安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推荐访问:中学生 学习兴趣 小组 提升 模式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