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

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

时间:2022-12-21 21: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农民工子女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群体,其城市社会适应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研究以一个社会工作介入项目为基础,借助生态系统理论,从个案、小组、社区三个层面描述了社会工作介入时策略,探讨了如何发掘和调动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学校、同伴、社区、社会的能力和资源,共同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介入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0)01-0022-06

一、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中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民工流动浪潮。进入90年代以来,流动人口在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其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最为显著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分散的“单身外出”方式逐渐变为“举家迁徙”,出现了所谓的“农民流动的家庭化”现象。这种流动人口“家庭化”最直接的结果是造就了农民工子女这一新的城市群体。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则有近2000万,而且这个数字逐年上升。显然,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状况并进行相关的介入和辅导,为寻求可行的社会支持政策提供依据,以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各个学科都从各自不同的观点出发对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和干预等进行了研究和解释。结果发现,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外来人口的身份使他们不能完全被城市接纳,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行为表现、学习、自我认知及同伴交往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关于影响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因素,大部分学者在分析时主要认为,导致该群体城市生活不良适应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不公平的城乡二元结构、政治权利、就学就业政策等制度性因素和整个社会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偏见、歧视和他们本身同城市同龄儿童在生活条件、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差异的非制度性因素。基于这样的分析,改善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大部分学者也是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入手,倡导相关政策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的倡导和呼吁。层面的干预介入,主要是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情绪情感宣泄的渠道,为他们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

所有这些研究都为我们理解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状况和如何对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不良进行矫治提供了相关的说明,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停留在宏观政策与制度的倡导,较少进行微观层面介入探索,而且无法将宏观层面的倡导与微观的干预介入进行有机的整合。本文基于笔者负责的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工作介入项目,来展示依据社会工作中的生态系统的介入模式对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进行干预并试图将微观的干预与宏观倡导进行整合的实践和成效。

二、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Ecosystems Theory)整合了一般系统理论(general systems theory)和生态理论(ecologicaltheory)的观点,使涵盖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的概念框架成为可能,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该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社区)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聚焦于情境、个体及两者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句。因此,从该理论视角出发,在现象解释中循环因果关系替代了线性因果关系,其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框架,不但可以理解和分析个体面对的相当部分境况和问题,而且能够协助设定合适的介入方法以取得有效的转变。本项目以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提出的个体发展的生态模型为依据,具体分析和探讨如何改变农民工子女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尝试以此为框架进行相关的介入和辅导,以促进他们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所提出的生态模型,社会生态环境是一种嵌入式的结构安排,它的每一部分都与它所相邻的部分相互包容。每一种结构的定义如下_捌(见图1)。

微观系统(Microsystem)是指个体直接面对和接触的人或事物,这些人或事物与个体的互动最为频繁,构成其最主要的生活场域,因此影响也最大。布朗芬布伦纳指出,微观系统是“成长中的人在特定的、面对面的生活场域(具有特别的物理、社会与符号性内涵)中所经验(觉察)到的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的组合,而这个组合能激发或干扰成长中的人,去参与当下生活场域中持续且渐进复杂的人际互动。”

中层系统(Mesosvstem)介于包容个人的主要组织的一种联系,即“成长中的人所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生活场域间的互动关系。例如,对儿童而言,家庭、学校及社区间的关系;对成人而言,家庭、工作及社交生活间的关系。”

外部系统(Exosvstem)是中层系统的一种延伸,包括其他一些特殊的社会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它们或许不能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但它们可以影响和包容一些中间组织,而个人在这些中间组织中被实现、被影响、被限定,甚至被决定了何去何从。

宏观系统(Macmsystem)是指广泛的意识形态,包括文化或者亚文化的支撑性部分,例如经济、社会、教育、法律和政治体系。它影响个体的思想以及思考空间,同时影响着微系统、中间系统以及外部系统。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人与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个体的改变不仅受个人与环境间直接互动的影响,也受到周围各种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生态系统理论对人类及其周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同时,它培育了一种对人类需求的热情关注和对环境发展的关注,其观点让我们能够认识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关怀之间的互补性,在本质上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相符”。它通过协同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在概念上克服单一应用某种理论模式所具有的内在限制,为社会工作提供一种思考的方法,借此对人和环境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并着重强调实务过程中人与环境两个方面的平衡把握。因此,生态系统理论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同时强调人与环境而不偏向任何一方,将注意力放在:解放、支持和促进个体的因应能力;增进社会和自然环境对个体需求的回应㈣。

社会生态理论这样一种有关互动和交流的整体观念,对于考察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社会工作介入的开展和定位社会工作介入目标是最为恰当的观点。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和肯定所有的社会系统对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影响,引导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体上,而不单单是一个部分、系统或是服务对象环境的某一方面,其关注点在于社会互动过程和农民工子

女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流。

由此可知,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不是其单独个体的事件,而是要受到多层系统的影响,从最微小的系统,如家庭系统、学校与同辈群体间的互动,到宏观系统的价值观与社会意识型态等。每个系统都直接或间接与其他系统及个人互动,并以复杂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发展。我们可以用下图展示农民工子女所处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主要环境和系统。

社会工作的职能是在个人和环境接触层面上工作,从而给农民工子女的需要和环境资源之间带来平衡。在本项目中,我们遵循社会工作基本专业理念,尝试应用生态系统的观点来设计对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的调整和介入的方式,借助民工子弟学校做为介入的主要平台,运用了个案、小组、社区的社会工作方法对农民工子女的各个相关的个体、环境和系统进行必要的介入,以期改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各方面的社会适应状况。

三、社会工作调整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尝试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状况的改变不是其单独个体的事件,而是要受到多个系统的影响。每个系统都直接或间接与其他系统及个人互动,并以复杂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状况。下面将从个案、小组、社区三个层面描述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的行动,以探讨在社会工作对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介入中如何发掘和调动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学校、同伴、社区、社会的能力和资源,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个案层面的介入

整个项目依托厦门成功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我们的个案选择主要是以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场域中的表现为依据进行的。我们运用个案进行介入的对象是,在学校场景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在学业成绩、行为表现、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师生互动等方面产生障碍,使自己身处边缘,处于被贬损、被漠视的不利处境和地位的农民工子女个体,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为转学后教材不适应,没有学习兴趣,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情绪消极,作业拖拉,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不良;行为差异的学生,表现为对外界产生相悖的心理反应,经常有反社会行为的出现,如打架、偷窃、早恋等;心理障碍的学生,表现为在学校不愿与老师、他人交流,出现焦虑、过分敏感、易怒、自我评价消极、抑郁等状况。这些学生都是学校和家长比较头痛的,也是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不良的极端表现,需要及时的介入,我们将他们列为我们个案介入和跟进的服务对象。

个案介入主要是在农民工子女家庭中进行,辅导方案分为三个大阶段——直接介入的准备阶段、直接介入阶段和服务介入效果的维持和扩展阶段,用10周左右时间完成整个服务介入流程。人户时,两名社会工作学生(志愿者)组成两人辅导小组,每个周末直接介入服务对象家庭一次,每次120分钟左右。在介入时的活动安排上,主要是采用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谈话的形式,在与服务对象的直接互动中有时也有采用游戏、功课辅导等方式。

这层面的辅导属于农民工子女的微观、中观系统部分的介入,主要是针对极端农民工子女个体、家庭、扩展的成员和学校的老师进行调整,它们是与极端农民工子女个体直接联系的,改变这些系统与服务对象、系统间的互动,则影响着服务对象问题的消减。在辅导过程中,注重对相关个体的能力的提高和彼此相互关系的调整。因此在整个介入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对农民工子女和家庭成员及相关个体的各方面能力的发掘和调动,一方面强调增强相互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调整农民工子女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能力的发掘和调动主要包括对相关个体的优势、问题中蕴含的成功经验和积极改变的要求、日常生活安排的能力三个方面的整体调动,以提升农民工子女在特定日常生活场景中面对周围他人或者外部环境要求下有效回应能力。关系的调整主要分为家庭内和家庭外两部分的调节和干预。家庭内的调节,主要是社会工作者在辅导中充分有效调动家庭资源,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促进有效的家庭沟通,让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对方的需求、不安和快乐,能够对对方的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建立和睦协调的家庭关系,以此争取家庭成员更多的支持和改变,帮助农民工子女个体的改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家庭外的调节,主要是社会工作者在介人中注意评估农民工子女个体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家庭外个体如班主任老师、特别要好的同伴,注重对服务对象与这一些个体的能力的调动和关系的调节,能让对方给予农民工子女个体积极的暗示,增强他的个人自信心,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和社会,有效回应生活中各方面的要求,从而提升农民工子女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该层面的辅导和干预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承担协调者、辅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对极端农民工子女的学生个体及其家庭系统、学校系统和同伴群体的介入,一方面借助专业的个案工作方法,引导这些个体澄清自己目前的困境和问题,帮助他们学会发掘、利用自己所蕴含的能力和周围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调整自己的心态,纠正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与周围他人、环境更好的互动相处;另一方面依赖于与相关系统的沟通,引导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成员及相关成员感知和共担学校的关注,同学校老师更好的互动和合作,将周围相关系统的力量进行整合,共同帮助和引导这些极端农民工子女个体更好的与周围的环境互动、交流。这一层面更多关注社会适应不良问题,强调治疗,在此基础上注意农民工子女相关的预防。

(二)小组层面的介入

在项目的推进中尝试引入小组方法,主要用意在于通过专业小组社会工作让农民工子女及相关群体通过参与一些特选的小组活动而获得的经验来帮助农民工子女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和解决他们在社会适应中的问题,主要的目标群体是农民工子女的同伴群体、学校的老师。

同伴群体指的是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在他们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他们身边少有亲属、朋友,农民工子女的交往圈几乎就是班级中的同学,因此在学校中同伴关系的好坏对农民工子女来说意义重大,对它们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及能否融入当地生活环境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项目所介入的学校中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我们在与他们交往中发现,这些儿童在同伴关系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与困难:攻击行为;缺乏协作精神,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该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建立合作关系;不尊重他人,很少体会自己的言行对对方所带来的感受,对他人的举止言行缺乏尊重,如撕别人的作业本,把脚蹬在前桌同学的椅子上,当众指责批评他人等;社会交往技能欠缺,即不能运用合理有效的策略解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如经常被欺负却不知怎么办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障碍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所在的环境。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尝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在学校班级中进行,主要以成长性和发展性的小组活动为主,

主题涉及班级凝聚力、团结、沟通和社会交往等。每周周三下午第三节课进行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45分钟,共持续6周。在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使用日常生活经验、结构化经验及指引经验理论概念做工作指引,围绕相关的主题选择不同体验式的游戏、经验实践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从具体的场景和经验中,重新建立新的概念,并鼓励他们在新的环境及情况下使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加所有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频次和广度,从而增强系统内成员间的接纳度,增进同学关系;以合作的方式,促进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支持与互动,从而增进同伴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班级内不利于同伴交往的不良行为的存在及其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小组中活动学习正确的行为规范,以及处理社交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最终促进同伴交往的改善,进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学校中,老师是与农民工子女互动最多的另一个群体,他们的心态和行为表现对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同样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在个案的介入中社会工作者会与他们交流相关的想法和意见外,我们在小组层面上特定为这个特殊的群体设置了一定的活动,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多的整合资源,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好更快的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针对老师的小组,每学期进行4次左右,主要是以讲座、分享会、体验性的活动为主。通过这样的老师小组,一方面让学校的老师对社会工作有所了解,可以更好的与社会工作者合作,共同帮助农民工子女成长;另一方面让他们学会理解人的行为,他们与学生接触最长时间,可以让他们用一些有效的社会工作方式与小孩子沟通,真正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在这个层面上,社会工作者主要承担活动策划者、资源调动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不同内容的小组活动,对农民工子女的同伴群体和学校两大中层系统进行相关的涉入,改善了学校与农民工子女及其同伴群体的关系。小组活动让农民工子女的多个相关的系统同时互动和交流,引导各方透过活动,学习不同的新知识,体会不同的经验,扩展了各自的知识领域,共同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这个层面的介入更多关注农民工子女及相关系统能力的提升,强调的是预防性和发展性。

(三)社区层面的介入

在项目的推进中,必须对前面所进行的社会工作服务进行一个比较好的整合,而且在对农民工子女的相关系统的介入也要求越来越向外部延伸,我们就借助了区团委的力量和香港高校的社会工作学生来我系交流实习的机会,引入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在每学期后期举行一次大型的社区活动。

因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是与父母亲住在一起,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这里面所说的社区是一个功能性社区,我们还是依托学校,借助社区活动将农民工子女的相关系统进行较好的连接,以便更好地整合资源,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好适应社会。所以我们在社区活动主题的确定上主要是以亲子教育、学习教育等家长和老师都比较关注的为主,让他们有动力来参与我们的活动,尽可能广地让社区的领导、机构的负责人、学校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社区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游戏体验和感觉分享的方式让各相关的群体了解影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同时我们与团委合作,通过对活动的宣传,一方面让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的家庭和孩子有一个比较生动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对外来人口的一些偏见;另一方面让相关的政府部分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生活状况有一个更为具体的了解,推动出台更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以此为农民工子女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农民工子女所处的各种环境的改善,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社区活动的介入中,社会工作者扮演活动策划者、资源调动者、宣传者和政策倡导人的角色,借助大型的社区活动和相关的宣传,一方面为流动人口的家庭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引导他们通过这个平台构建自己在城市中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借助这个平台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可以就孩子教育、城市适应等相关话题进行交流,共同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好的适应目前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将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学校、同伴、社区和所处的城市社会几个相关系统进行一个良好的连接,整合相关的资源,对农民工子女的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将社会工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的相关介入服务进行一个整合,让各系统良好的互动,让社会工作服务有一种流动感。该层面的服务在为农民工子女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构建一个最基本、最长久的平台,它注重的是预防。

上文将社会工作服务各个层面分开的解说,只是为了分析的方便,实际上,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这个项目的服务是采用多层次的介入方法,对多类与农民工子女相关的服务对象进行介入和调节的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服务。这三个层面的介入是同步推进,联动、融合在一起的。

四、结语

经过一年多的实际操作,我们运用生态系统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基本上为这个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构建了一个综合服务的框架雏形,建立了一套包括个案、小组、大型活动及社区层面的服务模式,对农民工子女的各相关系统及其关系进行有机的调整,整合了社会多方资源,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各类治疗性、发展性以及预防性的多元化服务。我们的服务框架用图表示如下:

这样的服务模式让农民工子女在个人认知、价值观、交友、与家人老师相处、社区认识与参与等多方面更为充实,而且能够将农民工子女相关的系统如学校、家庭、同伴、社区等进行相关的联系,为促进农民工子女更好更快地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提供有力的帮助。当然,在服务过程中也会有如社会工作专业社会认可不高、资源调动困难、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有限等等困境。

当然,我们所探索的以学校为平台的综合服务模式可能还不是特别成熟,如果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注意与农民工子女相关的群体进行良好的沟通,让他们更多认可社会工作服务,构建更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让这些相关服务更加流畅地联动起来,我们就有理由相信,社会工作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在社会适应方面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可以有力地促进农民工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成长。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 农民工 介入 子女 探讨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