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复杂性网络治理理论研究

复杂性网络治理理论研究

时间:2022-12-21 20: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治理是各种个人和机构、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网络治理是以企业或组织间的制度安排为核心的参与者间的关系安排,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为网络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原则与思路。

关键词:治理;网络治理;复杂适应性系统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5)03-008l-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在经济学、政治学与管理学领域,以治理为研究对象的著述大量涌现,并已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本文在剖析网络治理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视角提出了网络治理的基本原则。

一、网络治理的基本理论

治理这一范畴在国际学术界已获得广泛承认,并成为一个颇具潜力的新兴研究领域,但对治理的定义在国内外特别是学术界尚未完全形成共识。根据罗茨(R.Rhodes)的梳理,治理至少有六种用法:作为最小国家的管理活动的治理,它指的是国家削减公共开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作为公司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指导、控制和监督企业运行的组织体制。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将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作为善治的治理,它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它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它指的是建立在信任与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在关于治理的各种定义中,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有其很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委员会认为,治理是各种个人和机构、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当前的公共政策研究经常使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解释政府制订公共政策以解决公共问题的理由。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言,治理是行动者影响特定政策领域中其他行动者的方式。具体到某一政策领域,治理结构就是政府所设定的一组制度性的规则架构,在此规则架构中政府行动者将会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试图操纵社会行动者的决策行为,而社会行动者也将透过这种制度性的规则架构试图影响政府行动者的决策行为。表1所示的三种治理结构类型都会影响人类的行为模式与互动关系,也将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其中,科层治理中权威性的整合与监督结构使得官僚规定得以建立,行政命令可以促进组织之间的合作,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也可以约束行动者之间的互动。科层治理的缺点在于其正规化、官僚化与例行化的特质降低了行动者的弹性与创新的程度。市场治理是以财产权的契约关系为规范的基础,价格机制是协调契约关系的工具,当行动者发生冲突时要靠讨价还价,甚至诉诸法律来确定责任归属以解决争端,市场治理赋予行动者高度的弹性来决定是否彼此形成同盟关系。但由于市场的环境富于竞争,而且行动者之间也存在高度的怀疑感,行动者之间约束程度很低,行动者基本上是独立活动的,他们往往根据个别的利害关系来决定是否合作。

当市场治理的成本和科层治理的成本不能实现最小化时,网络治理成为一种优化的治理模式。网络治理是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和个体通过经济合约的联结与社会关系的嵌入所构成的以企业或组织间的制度安排为核心的参与者间的关系安排。网络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形式,是环境演化与组织变迁的结构性反映。网络治理所依存的网络具有广义性,是社会网络、企业(组织)间网络与有形网络共同作用的综合。需求不确定性、任务复杂性、人力资产专用性与交易频率构成网络治理的四维交易环境,社会关系的嵌入则构成网络治理机制的基础。互动机制与整合机制是网络治理的两个重要机制,它们在信息、资源、文化、信任、利益与风险等多层面上发挥作用。网络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协调,即参与者在战略、决策与行动上进行沟通,保持合作的有效性。

20世纪80年代开始,网络理论被引入公共政策领域,发展出政策网络研究途径,公共政策研究便常把政策网络作为一种不同于科层治理和市场治理的治理模式。政策网络理论强调政策是多元行为者间互动的结果,政策过程充满着利益冲突与合作的特质,因此,政策问题的界定是动态的、难以预测的,政策研究必须进入过程研究,从过程探讨真理。政策网络理论认为,政策是在多元行为者复杂的互动过程中决定的,这一互动过程在一个由相互依赖的行为者所形成的网络中进行,这些行为者在资源与信息方面具有相互依赖性,因此,政策在行为者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这种合作关系,绝非片面的或是固定不变的,合作模型充满动态性与互动性,合作的可能性是在网络系统下建立的。网络治理的规范基础在于行动者能够认识到彼此之间具有互补性的利益,基于信任、忠诚与互惠的相互依赖关系能够促使和维持行动者之间的合作行动,而且网络内的成员的自愿性关系也可长期保持,而网络内成员间的冲突也取决于行动者之间的信誉考验。作为一种制度,政策网络分析在理解现代社会的政治现象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要使分析者能够超越单纯的现象描述,而进入更有意义的政策解释,政策网络分析就必须合并于行动者的模型之中。

二、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

复杂性和非线性是物质、生命和人类社会进化中的显著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的兴起将系统科学带人了一个新的时代,特别是1994年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提出,是复杂系统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概述为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它将宏观系统的复杂性归结为微观个体行为的适应性。其基本思想为: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复杂性起源于其中的个体的适应性,正是这些个体与环境以及与其他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不断改变着它们自身,同时也改变着环境。复杂适应性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适应性,即系统中的个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个体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不断进行着演化学习,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各个底层个体通过相互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在上一层次,在整体层次上突现出新的结构、现象和更复杂的行为,如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聚合的形成,更大的个体的出现等。在复杂适应系统中,所有个体都处于一个共同的大环境中,但各自又根据周围的局部小环境,并行地、独立地进行着适应性学习和演化,个体的这种适应性和学习能力是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环境中演化着的个体,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修改自身的规则,以求更好地适应环境选择的需要,大量适应性个体在环境中的各种行为又反过来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动态变化的环境则以一种约束的形式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和

影响,如此反复,个体和环境就处于一种永不停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进化过程之中。

复杂适应性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各层之间的界线分明,层与层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层与层之间的直接关联作用少,个体层的个体主要是与同一层次的个体进行交互。系统中的个体具有智能性、适应性、主动性,可以自动调整自身的状态、参数以适应环境,或与其他个体进行协同,合作或竞争,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或利益,这种自发的协作和竞争正是自然界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根源。复杂适应性系统是一个基于个体的、不断演化发展的演化系统。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个体的性能参数在变,个体的功能、属性在变,整个系统的功能、结构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复杂适应性系统中的个体在双方彼此接受时,会通过“黏着”形成一个新的更大的个体一聚集体,这个聚集体在系统中会像一个单独的个体那样行动。复杂适应性系统能够预测未来。系统会形成很多小环境,每一个小环境都可以被一个能够使自己适应在其间发展的作用者所利用,同时,由于主体的投入和变更,这些小环境又处在永远的变化之中,使系统永远保持“青春活力”。

复杂性科学主要研究非线性反馈网络,特别是复杂适应性系统。复杂适应性系统由许多成分和行为主体组成,它们按照既定规则相互作用,反映彼此行动,改进自我行为,进而改善整个系统的行为。任何人类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单个的行为主体相互作用,并与构成其环境的其他组织中的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组织是复杂适应性系统。组织相互作用构成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系统,国家系统相互作用构成全球系统,后者和自然界相互作用构成生态系统。所有这些都是相互嵌套的复杂适应性系统。人类系统与所有其他复杂适应性系统拥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如表2所示)。

三、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对网络治理的启示

复杂适应性系统是一类很常见、很普遍的复杂系统。现实生活中,许多系统都具有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点,特别是有人参与的系统,更是一种适应性系统。随着人们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尽管对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形成机理还有很多争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以线性叠加为基础的还原论方法已很难适应复杂系统的研究。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提出对于解决、解释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等复杂适应性系统中的复杂现象和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对网络治理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网络治理过程中,要把各种参与者都看成治理主体,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体性作用。主体这个概念是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将系统中的个体称为主体一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强调它具有自己的目标、内部结构和生存动力,把个体的主动性提高到了系统进化的基本动因的位置。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结合。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只要其形式的权利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就都可能成为各个层面上的权力中心。市场经济形成了一个多元主体竞争发展的经济基础和资源分配格局。改革开放的前提就是要承认各方面的主体独立性和相应的利益,其主要目的就是调动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整体的发展。

第二,在网络治理进程中,要正视社会政治治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努力使组织有足够的创造性以保障竞争,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免使组织陷入整体性的混乱当中。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认为,我们不必要担心个体成员一旦拥有了其行动的自由,系统就会自然进人无政府状态。成熟的组织成员会将自己的行动权力用于完成组织的任务,即它们处于自组织状态。它们不但不会造成无政府状态。而且还很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战略方向。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点就是永恒的新奇性。秩序状态太规范、太死板,不利于作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利于自动催化组的产生;混沌状态太混乱、太无组织纪律,内部的自我破坏力加大,也不可能有什么造就。因此,最好的位置是处在秩序与混沌之间的复杂阶段。因为在这样的阶段,系统既具有秩序与混沌两方面的优越性,又少了两者的缺点;既有秩序,又不至于太混乱;既有灵活性,又不至于太僵化。故而在这个阶段,作用者的活力与系统的活力(或者叫组织的活力)就能够充分地显示出来,达到创造某种新奇的目的。人们应该怎样用一种民主而有效的方式来管理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社会政治系统呢?第一位的答案就在于管理和治理本身就应该是动态的、复杂而多变的。这些特性不仅适用于被管理的对象而且也适用于那些进行管理的人,而且必然也可以应用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是社会政治有效治理的基本特征。在社会政治治理进程中,有必要使网络系统处于复杂性状态,使组织有足够的创造性以保障竞争,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免使组织陷入整体性的混乱当中。

第三,在网络治理进程中,政府应有效整合非政府组织的资源与功能,以实现治理体系“1+1>2”的整体涌现性。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认为,整体涌现性是指整体才具有而孤立的部分及其线性加和不具有的特性,它主要是由系统的组成成分按照系统的结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而激发出来的,是一种组分之间的相干效应,即结构效应、组织效应。不同的结构方式,即组分之间不同的相互激发、相互制约方式,产生不同的整体涌现性。整体涌现性的通俗表达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本体论而言,治理横跨政府组织、企业组织与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领域。三个部门间互动关系密切,政府处在网络系统下,同时与许多非政府组织发展网络关系。由于政府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政府应重视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功能及其拥有的广大资源;政府应能有效利用社会团体的资源,与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公共服务。

第四,在网络治理进程中,政府要正视行动者之间利益多元化的事实,正视治理过程中的风险与冲突,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规范和协调行动者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利益。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认为,系统进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冲突、不断选择又不断化解冲突的过程。冲突是进化的前提,进化是冲突的结果。治理的要点在于:目标定位于谈判和反思过程之中,要通过谈判和反思加以调整。就这个意义而言,治理的失败可以理解成是由于有关各方对原定目标是否仍然有效发生争议而未能重新界定目标所致5。在网络治理的进程中,参与者需要运用协调方式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来完成复杂性的任务。即使是在无摩擦的状态中,参与者也需要在劳动的分工、活动与生产的界面上协调。网络治理中的参与者,尤其是企业,在某些领域可采取联合行动,但在另一些领域则又是相互竞争的对手,这就存在着风险与冲突。由于网络治理不具有类似于科层治理的权威结构来保护治理者的权益,因而网络治理更多地依赖社会关系的嵌入结构来发挥维护的效力。

四、结语

治理是各种个人和机构、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网络治理是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和个体通过经济合约的联结与社会关系的嵌入所构成的以企业或组织间的制度安排为核心的参与者间的关系安排。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为适应性造就复杂性。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基本理念出发,在网络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体性作用;组织要有足够的创造性以保障竞争,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免使组织陷入整体性的混乱当中;政府应有效整合非政府组织的资源与功能,以实现治理体系“1+1>2”的整体涌现性;政府要正视行动者之间利益多元化的事实,正视治理过程中的风险与冲突,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规范和协调行动者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利益。

责任编辑 韩成军

(E-mail:hanchengiun2020@eyou.com)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复杂性 理论研究 治理 网络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