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12-21 18:0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在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了较大的转变。大部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健全的网络体系,吸收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对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满足了教育教學的发展需求。但是,在教育整合过程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依旧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今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中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在教育体系创新过程中,对大数据运行状况进行详细分析,整合教育系统,有利于促进教育整体效果的提升,全面满足教育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据此,本文主要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

一、大数据与高校智慧校园概述

(一)大数据时代的高校信息化

实现信息化是高校发展的一大需求,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各领域都涉及到了数据信息,而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提高数据利用率,实现信息化教育。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所产生的数据非常庞大,结构复杂,种类较多,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等能力,充分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

(二)智慧校园内涵

智慧校园主要是通过云计算、云储存等各种先进的方式方法,以数字化信息网络作为载体,构建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一体化的虚拟教学环境。智慧校园的设计理念实际上就是通过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可以以精细化动态方式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智慧校园的建设核心就在于利用云计算、大数据、SOA等相关技术,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园的合理利用直接推动了高校发展,特别是在数据分析方面,从管理到方针政策制定等都与大数据技术密切相关。而切实在高校智慧校园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推动智慧校园建设,还能够大大提高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资源多,教育信息传播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中的资源传播系统不断增大,对教育资源的可见度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宣传的信息主要包括社交媒体信息、权威发布信息及物联网及传感器形成的信息等等,因为信息来源大不相同,用处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对教育信息的可见性造成了影响。所以,在建设智慧校园时,必须对此问题有明确的认识,通过优化处理信息,提高教育信息的可见程度。

(二)信息种类多,教育宣传效果差

信息传播的范围、速度、受众群体的差异不容小觑。目前,在高校信息传播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传播方式过于单一化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教育信息难以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例如,学生通过移动端浏览教育资源,过程比电脑端更为繁琐,这是因为移动端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而且伴随着其他数据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教育资源难于及时被发现。

(三)信息传播快,教育平台难度大

在大数据背景下,多元化信息数据不断显现,其对数据传输速度和处理速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校在构建信息资源时,信息传播途径和渠道过于狭窄,加上高校主要将教育网络作为主体,关于外媒教育资源的收集不足,使得信息查询备受限制,从而导致信息资源难以有效有序、有效传播。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设计

(一)设计思路

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的智慧校园建设所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物联网、云计算、SOA技术等等都有所涉及。其主要职能包括大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统一身份管理与认证、一站式、个性化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移动智慧校园、安全设计。不同职能的功能大不相同,但是都是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服务的,因此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二)总体架构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十分复杂,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调研,并进行科学合理设计,这是确保智慧校园得到落实的关键所在。高校智慧校园架构主要是由基础设施、应用支撑、业务应用、终端展现、信息标准与规范、运行维护与安全等所组成的。智慧校园构建是以数字校园为前提的,适当增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各项技术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从而确保对应用支撑的构建。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技术

(一)大数据

大数据的关键价值就在于对海量数据的储存和深入分析。智慧校园主要就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信息系统收集大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针对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分析,进一步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现智慧应用。

(二)云计算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云计算方式,其结合了网格、并行、分布计算,只有利用开放、整合、协调的信息化构建,以及可动态配置资源、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的云计算模式,才能够奠定坚实的设施设备基础。

(三)物联网

通过各种通信技术的有机融合,即智能感知、识别技术、有线网络、移动互联等,将传感器、控制器、设施设备、人与物等,通过全新的方式相联系,以此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从而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物理基础。

(四)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主要包含自组织网、4G、WIFI等接入技术,能够打破高校校园传统网络接入时所受到的有线网络限制,充分体现出了智慧校园的开放性。

(五)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实际上就是社会化或具备社会特性的网络服务,是便于人际交往的网络服务手段,社会网络发展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社交网络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开放性较强,成本较低等,促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并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培养智慧型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载体,而构建以大数据时代为基础的智慧校园,主要目标也应该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下,以线上线下相融合为基础的智慧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必会成为主要趋势。在以大数据背景为基础的智慧校园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管理、在线教育、社交网络都将会成为主要平台。在此平台中,高校教师备案工作直接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知识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各种教学资料,同行教学信息,学生所反馈的大数据信息,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地进行教学准备工作。

(二)传承并创新智慧文化

其一,构建具有良好吸引力的校园网虚拟社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交流思想文化,创新健康的网络文化,改善先进文化,并对高校網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进行创新,以此促使文化传承得以创新。其二,开发国际汉语教学与文化宣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化、多语种的在线传播平台,实现中文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并进一步进行跨文化教育交流,提高高校面向社会的文化宣传能力,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展示高等教育的发展成果,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提高智慧校园的服务水平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高校具备较高的服务水平。其一,就学校后勤来讲,充分发挥智能感知与物联网技术的优势,进行技术化、现代化管理,并强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在服务信息上,实现校内信息共享与交流。而对于教学楼、实验室、食堂等而言,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动态化监测,特别是要注重对校园建筑内部安全进行实时监测,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其二,对各种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以此为师生教学、生活提供方便。

(四)积极开展智慧科学研究与开发

就数字研究来讲,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主要是为师生提供资料检索和数字图书文献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需要及时改变这一现象。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在课题申报、科学研究、项目结题等各环节,充分发挥作用。另外,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智能仪器设备可以在线使用,并对实验数据信息进行智能感知和自动收集。高效的科研项目管理、丰富的研究支持工具、较高的管理服务水平等,都促使高校师生的科学研究过程开始不断协调,进而大大促进了科研项目质量的提高。

(五)进一步加强智慧决策的多元化管理

在数字校园中,虽然可以切实解决高校日常管理的信息化问题,但是还是有许多高校由于信息系统孤立、数据不能互通等等,使得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顺畅。所以,智慧校园应该更好地面向大学资源管理与调度,为学校管理提供支持,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为高校智慧决策管理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优化方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大数据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智慧校园不仅可以提高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整体水平,还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以此促进学校实现长期发展。所以,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智慧型人才,传承、创新智慧文化,提高智慧校园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智慧科学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加强智慧决策的多元化管理,从而实现高校智慧校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015(s1):119125.

[2]刘敏斯,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5,14(8):68.

[3]王珺.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5(5):8384.

[4]陈克明.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2):9595.

[5]汪升华.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分析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9):218220.

推荐访问:探索 智慧 高校 校园 数据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