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伴发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伴发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时间:2022-12-21 13: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伴发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脑梗死伴发运动性失语的患者共9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49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对照组为48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患者,观察和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运动性失语程度。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系统科学的语言康复训练对于改善脑梗死伴发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3-0058-02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肢体偏瘫、运动、感觉和语言等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语言障碍是脑梗死患者最主要的后遗症之一。国内有关文献报道: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约25%伴有语言障碍,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其中以运动性失语最常见[1]。运动性失语患者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和身心健康,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近年来,国际康复医学的发展证明,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现收集我院脑梗死后伴发运动性失语的患者共97例,其中4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发运动性失语患者共97例,采用电脑随机选号法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为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一个疗程(20 d)的系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护理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7例,年龄42~83岁,平均55岁;对照组为48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5例,年龄41~80岁,平均53岁。

1.2 入选标准

1.2.1 评定标准 (1)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2],结合头颅CT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并运用MMSE评测患者无智力障碍;(2)所有失语症患者均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失语症筛查量表(CRRCAE)进行检测并确诊,并且根据其制定的失语症法评定为运动性失语。

1.2.2 排除标准[3](1)病情重、身体虚弱、不能耐受测试者;(2)病情恶化,出现新的梗死,以及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者;(3)处于昏迷状态或急性期以及病情发展变化较快时期者;(4)患有老年性痴呆、情感障碍或精神障碍者。

1.2.3 分类 根据患者言语障碍程度,将运动性失语分为两类:(1)完全失语:语言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自发和复述言语,仅能发单音节。(2)不完全失语:自发言语或(和)复述有程度不同的障碍。依据其程度又分为:轻度:语量51~59字/ min,不费力,能表达或部分表达,可复述长句;中度:语量<50字/min,短语句<3字/min,构音障碍,语调障碍,可复述某些词组、短语;重度:说话费力,语量小,仅能用几个同样的字回答问题,能复述部分字词[4]。

1.3 方法

1.3.1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开展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前提。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常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易怒、抑郁等心理问题,对患者身心健康极其不利,从而影响语言康复训练的疗效。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失时机地鼓励和安慰患者,告诉他们失语只是暂时性的,只要积极配合,反复训练,语言功能一定能够改善,使患者树立信心,愿意接受康复训练。同时设计一些简单易学、多种样式的训练内容以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1.3.2 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应遵循越早越好、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

(1)发音器官训练:运动性失语的患者在语言运动控制方面有一定障碍,因此发音器官的训练非常重要。构音肌训练:指导患者反复做简单的伸舌、鼓腮、张口、嗑瓜子等动作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群的协调运动;软腭抬高练习:指导患者尽量张大口腔,让患者发a音或做出类似口形;舌部运动:指导患者反复做伸缩舌运动,逐渐加快,运动幅度尽量大些,前伸时舌尖抵上、下唇,再抵左右颊部,横卷、竖卷,舌在口腔内沿牙齿转动;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动作。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的前提下,要及早进行训练,每天训练5~10次,每次30 min,一般在1周内都可进行。

(2)发音训练:对于完全性失语的患者,要像教小孩儿学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如让患者从发元音开始或用嘴吹口哨诱导发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行等,再依次教双音词、短语、短句、长句等;对于不完全性失语的患者,可以直接学习双音词、短语、短句及长句等。

(3)视听配合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听理解能力相对保留而言语表达能力低下的特点,采用一对一方式,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如说“喝”时示范喝水的动作,或用看图识字方法,根据学习进度制作一些内容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图文卡片,指导患者说出卡片的内容;将日常生活用词、用语录制成患者可以跟读语音文件,让患者反复跟读练习,改善发音,每次练习15~30 min,每日2次;同时,给每位患者配备耳机,在患者跟读练习结束后及输液治疗期间,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喜好播放精心挑选的音乐,不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还能刺激患者大脑语言中枢,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在病房里准备大量报刊、杂志和书籍,让部分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通过阅读加强语言理解,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鼓励家属与其多聊家常加强语言交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4.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均稳定,在年龄、性别等方面临床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均为意识清楚、理解力正常,能够接受语言训练;治疗前两组患者失语程度及常规治疗方案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 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恢复程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P < 0.01),即实验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显著,见表1。同时年龄相对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的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3 讨论

由于脑出血或脑栓塞,导致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受损,使患者表达或理解能力残缺或丧失称为失语[5]。失语阻碍了患者与他人的语言交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对于改善脑梗死伴发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病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功能转归,语言康复训练越早越有利于语言功能的重建[6]。所以,最好能在发病后1~2个月内待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即可开展康复训练,并且反复、持续的感觉刺激能够加快脑组织的代偿活动,对受损脑组织的神经元的生长和高级中枢机能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积极地做好心理疏导,排除患者因不良的心理因素而导致的语言障碍,使患者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康复[7]。

[参考文献]

[1] 吕雨梅. 脑血管疾病所致运动性失语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2):75-77.

[2]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5.

[3] 马延爱,薛云娜,朱春燕,等. 康复护理程序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应用[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6):512-514.

[4] 罗玲,庄雷.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84-589.

[5] 夏秋欣. 卒中单元护理与药物治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6.

[6] 王宁. 脑卒中伴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进展[J].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2):142-144.

[7] 刘荣梅.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恢复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0,16(34):9-10.

(收稿日期:2012-07-24)

推荐访问:失语 患者 恢复 语言 功能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