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益肾糖痹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益肾糖痹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2-21 12:1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60%~90%,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1]。本病起病隐匿,可出现于糖尿病症状之前,易被忽视。DNP虽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却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目前本病病因病机尚不清楚,西药治疗无特效药物,近年中医药治疗则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并取得一些可喜成绩,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值得深入研究。我们经过长期临床观察,采用具有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止痛的益肾糖痹饮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均为住院患者,所有病人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0~62岁,平均52.3岁,平均病程7.8年;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40~65岁,平均52.6岁,平均病程7.5年。两组年龄、糖尿病病情、神经病变的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依照1993年上海全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病史;②两肢呈对称性感觉障碍、麻木刺痛、烧灼痛、腿痉挛、痛温觉减迟、触觉异常、腱反射减迟;③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手足肌肉麻痹乏力、骨骼肌萎缩;④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显著减慢。

排除病例:①合并有严重的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如增殖性视网膜炎、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②哺乳、妊娠期的患者;③严重的肝肾功能损的病人;④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如药物、铅、苯、汽油等有机溶剂,或其他毒物接触的职业因素);⑤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1年以内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肝病、中风、严重精神病、慢性酒精中毒);⑥踝反射活跃者。

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在接受糖尿病饮食,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的中药复方益肾糖痹饮汤剂,药物组成:黄芪30g,山茱萸15g,葛根20g,丹参20g,牛膝15g,桑枝20g,桂枝、乳香、没药各10g,桑寄生15g,三七5g,地龙10g,苍术10g。每日1剂,水煎约450ml,150ml分3次餐后口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镇痛药。对照组加西药弥可宝片500μg日3次口服,及镇痛药常规对症治疗。全部病例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观测指标:①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采用丹麦DISA2500C型肌电图仪,由本院肌电图室测定,包括上肢的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上肢的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②血液流变学。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LBY-N6B旋转式全血黏度机。③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组间及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个数及百分率表示,其显著性检验用X2检验。所有数据由SPSS统计软件处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常见病诊疗常规》[2]。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明显恢复,肌电图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或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基本恢复,肌电图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和肌电图基本无改变。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经过了1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的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均表现异常,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P<0.05),且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SNCV)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腓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DPN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说明血液流变学异常与神经病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是吻合的[3]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无记载,根据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肌肤麻木及疼痛表现,和中医的“痹证”相似。我们认为消渴日久,久病及肾,肾阳虚,气血运行无力,而瘀血内生或痰湿内阻,脉络痹阻,疼痛麻木。可见其病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本虚为肾虚,标实为瘀血、痰湿。所以我们采用具有益肾健脾,化瘀通络的益肾糖痹饮治疗此病。方中山茱萸、桑寄生等益肾填精,黄芪能补气助阳,通调血脉,使气旺血行,瘀络通。正如《百药效用奇观》所曰:“黄芪长于补气,但也通调血脉,流行经络,逐瘀破徵。”丹参、葛根、牛膝、地龙、乳香、没药、三七等药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医学衷中参西录》云:“乳香、没药,二药善开血痹,血痹开则久瘀之经络自通矣。”桂枝、桑枝共奏温阳通络之功,苍术启脾而痰不生。诸药合用,使精充气旺,瘀去络通,血行复常而诸症自止。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黄芪、丹参等益活血药对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芪、丹参、地龙等药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及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同时增加四肢周围神经的供血与营养,促进损伤周围神经的修复,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参考文献

1 曹辉,郝志全,余晓慧.银杏叶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2):113.

2 庞春生,夏祖昌,郭维淮,等,主编.中医常见病诊疗常规.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49-50.

3 高彦彬,吕仁和,于秀辰,等.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50-53.

推荐访问:周围神经 病变 临床 治疗糖尿病 观察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