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维度及当代意蕴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维度及当代意蕴

时间:2022-12-20 15:1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新唯物论”思想所蕴涵的评判“万物”的两个维度——客体与主体、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利与义的关系;其次,以此为依据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进行了解读。认为,马克思当时总是以一定的哲学为指导,通过经济学这一科学途径,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从而设想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中还论述了马克思“两个维度”的思想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以及要从这“两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客体与主体;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利与义;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图分类号:F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1-0019-10



J.A.熊彼特曾这样高度地评价过马克思的著作,他说:“大多数智力或想象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不过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湮没无闻了。有些却不,它们遭受了晦蚀,但是又复活了,不是作为文化遗产中不可辨认的成份而复活,而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而复活了。这些创作,很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创作。在我看来,伟大和生命力是联结在一起的。按这个意思来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1]英国广播公司于1999年秋天,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上经过反复评选最后选定: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可是,我们对马克思的思想有可能误解了。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哲学界响起了一句响亮的口号“回到马克思”。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2]对于当时德国一些先生们(指许多大学生、著作家和其他没着落的年轻资产者,笔者注)在搞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2]

笔者认为,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到位,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哲学理解有问题,没有合理的哲学观,就不可能有对马克思的合理理解。列宁认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理解马克思的!!”[3]“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3]“恩格斯说得好,黑格尔的体系是颠倒过来的唯物主义。”[3]“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3]所以,我们应当反思一下我们的哲学观是否合理这一问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没有哲学,我便不能向前迈进。”马克思在其经济学手稿中,从其哲学出发,通过当时的政治经济学,对当时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进而设想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的哲学,特别是其“新唯物论”思想最主要体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这一段话:“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4]在这里,马克思不仅指出了其与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区别,而且认为要从主体与客体相统一及其统一的基础——实践来理解或评判万事万物。

具体地说,马克思“新唯物论”思想所蕴涵的评判“万物”的两个维度有:客体与主体(或物与人)、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利与义。笔者认为这些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客体与主体

这和物与人的关系是相一致的。

在哲学史上,“物与人尺度”有两个“极端”:一是夸大“物”的尺度;二是夸大“人”的尺度。依笔者看来,地理环境决定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主要是以物的尺度来解释人尤其是人的精神。比如,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从地理环境这一自然物质来解释人的性格、社会制度等形成、发展。虽然人的性格、社会制度等产生受到地理环境的一定影响,但是人的性格、社会制度等产生的最终原因不是地理环境,而是生产方式。社会达尔文主义也仅是用生物“种”的自然属性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说,竞争、优生劣汰的规律,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所以,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有很大问题的。与之相反,笔者认为古希腊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尺度”、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主要是从人的尺度来解释物。被人们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康德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对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的“颠倒”,强调不是主体围绕着客体转,而是客体围绕着主体转,通俗地说,不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主体。黑格尔则将“人为自然立法”的思想推到了极端,认为“实体即主体”。其《精神现象学》所描述的是“绝对精神”如何成为现实的,即从精神现象学来重新理解我们的世界。

所以,必须从马克思“新唯物论”思想所蕴涵的主体与客体相统一及其统一的基础——实践来理解或评判万事万物。比如,

在人的问题上,我们既可以从物的角度来理解人,将人看成是工具,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看待人,将人看成是目的。笔者认为泰勒的科学管理仅将人看成是工具、经济人,这是从物这一层次来理解人。人群关系理论,特别是当今的企业文化的管理理论已将人看成是目的。所以,如果从“以人为本”来看,泰勒的科学管理则是低层次的,而企业文化的管理是高层次的。这实际上说,“以人为本”是分层次的。如果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存—安全—爱—尊重—自我实现来看,“以人为本”就应当是分层次的。越是重视低层次的人的需要,就越是低层次的“以人为本”;越是重视高层次的人的需要,就越是高层次的“以人为本”。我们崇尚的是高层次的“以人为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所以,从高层次的“以人为本”,比如从“以人的自我实现出发”的管理来看,泰勒的科学管理就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描述共产主义社会时,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5]所以,马克思已经道出了“以人为本”的真谛。“通过人”,这是将人看成是工具,是低层次的“以人为本”,“为了人”,这是将人看成是目的,是高层次的“以人为本”,且两者是统一的。在当今生活中,还有一种“妇女唯物主义”观念,即仅仅将妇女看成是物、工具,比如,赚钱的工具、发泄的工具。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特别提到了男女之间的“情爱关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人对妇女的关系。”“男人对妇女的关系是人对人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行为,或者,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的本质。”所以,马克思特别反对“把妇女当作共同淫欲的掳获物和婢女来看待”,即反对仅仅将妇女看成是工具,认为“这表明了人在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5]

推荐访问:马克思 意蕴 维度 手稿 解读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