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实践视角下生态旅游理解误区分析

中国实践视角下生态旅游理解误区分析

时间:2022-12-19 21: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rhwyj.7v=m?m4i-meڱ˫j)Ӆ.+&J学习,这种旅游经过有道德的管理,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性和注重当地影响的旅游。它一般发生在自然区域,并能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维护作出贡献。”(七)郭舒(2002)认为,生态旅游概念本质属性应从旅游者角度定;可持续旅游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它的主体应该是旅游地;对生态旅游基本特征的归纳,应是在生态旅游本质的规定下进行,其所描述的应该是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而不应该同时包括旅游地的某些特征。(八)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EAA)(2003):着重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九)卢小丽等(2006)通过对中外当代近10—15年内40个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概念的分析,提炼出生态旅游概念槊构所遵循的8个标准规则,它们是: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的贡献、当地社区受益、环境教育、道德规范与责任、可持续性、旅游享受体验和文化。(十)吴楚材等(2007)认为,生态旅游是城市和集中居民区的居民为了解除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为了健康长寿,追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在郊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去保健疗养、度假休憩、娱乐,达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

从以上的定义中,可以提炼四个生态旅游核心标准:即以自然为基础、教育性或文化性的体验、当地社区受益、以及要求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的关系

(一)生态旅游与替代性旅游、大众旅游的关系

1.替代性旅游与大众旅游

在规模经济驱动下,大众旅游以其固定的价格、标准化的服务以及大批量的销售形式成为的旅游热点。大众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却给接待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成为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代名词,受到诸多批判,人们开始探讨寻求新的旅游形式以取代大众型旅游。选择性旅游就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并成为极具活力和创新力的旅游方式。

替代性旅游(Alternative tourism)是相对于大众旅游(mass tourism)而言的一组产品簇,它突出体现了环境意识和小规模开发,是由当地人掌握、具有自觉价值意识的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为当地社区带来利益并具可持续性(肖小玉等 2010)。

总之,可替代性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替代传统大众旅游的旅游模式,它不能与大众旅游相互交叉,所以可以将替代性旅游与大众旅游的相互关系描述为一个全集表示旅游,两个子集分别表示为替代性旅游与大众旅游,而且这两个子集互补的关系(图1)。

2.生态旅游与替代性旅游、大众旅游

一般认为,生态旅游源于替代性旅游的意识,从适应阶段的理念看来,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是互相排斥的旅游方式。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所谓的更科学、更客观的理性旅游阶段理念的出现,我们有必要对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评价(李燕琴 2006)。如今部分大众旅游景区,利用建设栈道等旅游游憩系统,进行有益的资源循环利用,减小对旅游景区的破坏,同时建设科普教育基地,还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景区的保护中来,这符合本文关于生态旅游的核心标准,生态旅游没有实质性的理由不成为一种大众旅游方式。所以大众旅游的一些部分应该要包含到生态旅游之中(图2)。

(二)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

可持续旅游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而引申出来的旅游业发展的原则,可持续旅游强调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适用于所有能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社会与文化环境保持和谐发展的旅游形式,其旅游形式可以是替代性旅游、大众旅游、生态旅游等,其旅游资源可以是自然资源、人造景观等。根据本文关于生态旅游的核心标准,生态旅游主要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并且要求可持续发展,所以可持续旅游的范围要比生态旅游大,而且生态旅游理论上要包含在可持续旅游中。因此,可以将可持续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描述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图3)。

(三)生态旅游与替代性旅游、大众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关系

根据以上讨论的内容,旅游可以被分为大众旅游与替代性旅游,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既可以作为替代性旅游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大众旅游的一部分,而且生态旅游理论上包含在可持续旅游之中。因此,图4可以被修改为一个可持续旅游的领域,包括了所有的生态旅游、绝大多数的替代性旅游以及相当一部分的大众旅游。

三、中国实践视角下生态旅游理解误区

(一)中国生态旅游的总体开展现状

1995年1月,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生态旅游研讨会”,首次倡导在中国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之后,国家旅游局于1998年底就提出了建设四川九寨沟、云南迪庆、湖北神农架、丝绸之路、长江三峡、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6个高水平、高起点的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区。1999年将旅游主题年命名为“生态环境旅游年”,并在国内积极推广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地建设。2009年国家旅游局又将旅游主题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足以显示政府在大力提倡生态旅游。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截止2007年,各类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0万平方米,约占国土面积15%。目前,国家森林公园660处,各类森林公园大道1928个,成为世界上森林公园最多的国家(刘珺 2011)。

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显示,国内有22%的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因开展“生态旅游”而受到破坏,11%的生态旅游资源出现退化,44%的存在垃圾公害,12%的出现水污染,11%的有噪声污染,3%的有空气污染,61%存在建筑设施与景观环境不协调或不完全协调的现象(牛然等 2008)。

(二)中国生态旅游的理解误区

1.生态旅游概念的泛化与滥用

由于缺乏权威的生态旅游概念,以至于社会上“伪生态旅游”招摇过市,充斥于旅游市场的各个角落。生态旅游的概念被严重泛化,开发商为了顺应潮流,招徕游客,几乎任何一种与自然资源有关的旅游活动都被打上生态旅游的头衔。有些生态旅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产品,而是自然旅游或者是观光旅游的另一种形式。

由于一些学界一直在强调生态旅游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于是将生态旅游泛化成可持续旅游,所以很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景区都贴上了生态旅游的标签。其结果导致旅游景区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迎合人们时尚的追求,在生态旅游包装下的各类“伪生态旅游”大行其道。

一些游客认为到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旅游就等于生态旅游,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满足短暂的享乐需求,背离了生态旅游的宗旨,对生态旅游认知产生了偏差。不少旅游经营商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把许多传统的山水观光旅游、新型的乡村农家乐旅游等披上生态旅游的美丽霓裳向旅游者大肆宣扬兜售,误导了大众的旅游趋向和对生态旅游的真谛的理解。

2.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重要标准,可是许多地区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没有科学论证和总体规划的情况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甚至一些景区管理部门唯利是图,往往打着“生态旅游”的招牌,在保护区内大肆建造宾馆,娱乐场所与设施,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原生环境,把生态旅游变成了生态灾难。如九寨沟由于河溪中有机质的含量已大大超过10年之前,一些晶莹剔透的湖泊已出现了富营养化趋势。九寨沟景区从2004年3月起,开始陆续拆除占地面积为10万m2的经营性用房,其中包括沟内宾馆饭店近70余栋、床位7000多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人民币(葛安新等 2004)。

3.生态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问题

成功的游客管理,不仅可以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可以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到多方位的收获——增长知识、获得平静的心态、重新寻找文化价值、促进保护与保存、邂逅兴趣相投的人士、参与社会体验等等,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杨前进 2006)。

2012年国庆连续8天的长假成为史上“最长黄金周”,总计约7.4亿人次,通过公路、铁路、民航等出行,创下同期出行新纪录。多地知名景区出现“爆棚”现象,华山、庐山等多地出现游客滞留景区。巨大客流也带来大量垃圾,生态旅游景区都垃圾暴增。生态旅游景区不仅没有发布景区容量预告,更没有对景区的游客流量进行控制,结果景区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我国现行的游客管理基本上停留在建立最基本的旅游标识系统,如在游览区内设置“严禁”、“禁止”、“请勿”之类的标语。此外,许多导游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缺乏基本生态保护知识,不能把保护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只是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而已。

4.游客生态保护意识较差

广大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知识贫乏,欣赏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如随乎乱扔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烟头等垃圾,在游览过程中不遵守旅游景区的有关游览规定的违章活动行为,如乱攀乱爬,乱涂乱刻乱画,越位游览,违章拍照,违章采集,违章野炊、露营,随意给动物喂食,袭击动物、捕杀动物等。

特别是在生态旅游区内,游人的踏踩、攀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会造成土壤侵蚀,影响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更新。例如,现在“驴友”这个词快要成为破坏环境,不珍惜生命的代名词。以油菜花引来大批游客的绿江被称为北方香格里拉,吸引了很多的驴友前来观赏。露营的驴友在酒足饭饱之后,都会留下满地的啤酒瓶子、饮料瓶子、塑料袋等垃圾。很多游客看到油菜花海都忍不住拍摄欲望,一小部分游客会跑到油菜花海中照相,不少油菜花都被踩倒了(王琦 2012)。

(三)中国实践视角下,生态旅游与替代性旅游、大众旅游、可持续旅游关系

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得出在中国实践视角下生态旅游有些不符合可持续的发展的要求。因此,图5能被修改为一个生态旅游的领域,包括了绝大多数(但不是全部)的可持续性旅游和替代性旅游以及相当一部分的大众旅游。

参考文献:

[1]戴维·A.芬内尔. 生态旅游[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David Weaver. Ecotourism[M]. John Wiley&Sons Australia, Ltd. 2001.

[3]葛安新,杨瑞峰. 关于生态旅游实践的反思[J],陕西林业,2004(6).

[4]卢小丽,武春友,Holly Donohoe.生态旅游概念识别及其比较研究——对中外40个生态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 旅游学刊,2006(2).

[5]李燕琴. 生态旅游游客行为与游客管理研究[M].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6]刘珺. 浅议中国生态旅游的特征[J]. 商业文化,2011(9).

[7]牛然,李学东.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999年至今国内生态旅游文献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8]彭晓娇. 生态旅游概念探究[J]. 传承,2009(7).

[9]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胡卫华. 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 旅游学刊,2007(1).

[10]王琦. 驴友乱丢垃圾,北方香格里拉绿江环境遭破坏[EB/OL].http://travel.sohu.com /20120626/n346522559.shtml.

[11]肖小玉,曾小玲,吴欢强. 基于Alternative Tourism概念综述的替代性旅游发展探讨[J]. 网络财富, 2010(8).

[1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 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杨前进. 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若干问题讨论[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1).

推荐访问:中国 视角 误区 生态旅游 理解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