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时间:2022-12-19 18: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也是河南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阻碍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文章就河南农村职教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解决思路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农民职业技能开发与职业教育创新研究”(2008A630002)

[作者简介]李艳 ,河南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 G71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7-0027-0003

河南省农业人口7643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5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全省山、老、贫地区面积较大,在农业县区中有31个贫困县,133万贫困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解决133万人口的脱贫问题,作为兴豫富民的头等大事来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由于广大农民包括农村基层干部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吸收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目前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实用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因此,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最根本的措施是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也是河南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改革河南

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以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河南作为发展中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缩小与先进省份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把职业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农村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具体来说,农村职业教育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素质,促进了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长期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手工劳动技能,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主要是靠天吃饭。现代农业是以科学试验和科技成果作依据,在不断认识动物、植物本身生长发育规律和自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广泛应用各门学科的理论、技术,像生物学、遗传学、育种学、土壤学、栽培学、畜牧饲养学以及天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农业生产。通过河南省这几年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了专业的技术培训,大量的农民能够熟练地使用和操作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河南省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快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规模经济的形成。除此之外,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一大批农业管理人员,他们使用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遥感技术等科学设备和科学手段,使生产力的组织按照大农业的要求越来越完善,农业逐步实现农林牧副渔资源优化配置,农工商综合经营,逐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社会化水平,从而实现了农业管理的现代化。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职业教育决不单纯是教育问题,而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仅靠有限的土地规模只能解决温饱问题。随着农村市场化、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不再是被禁锢在土地上的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而是作为商品生产者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活跃在广阔的天地里,农村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即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传统农民改造成现代农民,不仅仅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知识技能,而且使一部分农民也具有的一定的创业思想水平。把河南省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拥有了就业的“通行证”和“护身符”。这打破了在河南省农村劳动力中,85%劳动力从事种植业生产的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二、新农村建设给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不仅给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实践证明,农业劳动力的素质状况对新农村建设起着根本的和直接的影响。河南劳动力的素质从总体上来看,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同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差距仍很大,这大大制约了河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农村职业教育放在战略的高度去抓。但目前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1.管理体制不健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职业教育体制、体系、制度的建立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在长期的发展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体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没有被全社会所有的人所认识,有的即使认识到了,但却没有付诸实现,随意撤销成教机构、调走老师、占用校舍、减少经费的做法经常发生。成人教育在经费筹措、队伍建设、办学条件、评估体系上仍相对薄弱,这些问题大都缘于农村职业教育无法可依及管理体制不健全。

2.制度环境不健全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有配套的就业准入制度、工资制度、用人制度及经费投入制度等作保障。但目前河南省在有关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上还相对滞后或政策落实不到位,有利于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尚未形成。

(二)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老化,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教育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教育事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教育在结构上和教学模式上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不适应。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问题。作为农村基础教育,长期被应试教育的“魔圈”围绕着;作为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生源问题,办学效益低下;作为农村的成人教育,长期停留在扫盲补习上,忽视实用技术的培训,没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实际

目前,河南省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同城市一样,实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升学为目标,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应试教育模式。许多农村实用的知识在教材上没有,在课堂上也不讲授,学生未能掌握,到了实际应用中无能为力。有的学了语文不会写合同书、协议书之类的农村应用文,有的学了数学算不了账,学了化学不懂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农村毕业生回乡之后,本应成为推广科技成果的生力军,但由于他们身无一技之长,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学校专业没置和课程缺乏地方特色

农村职业学校教育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人才就业结构的改变,由此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 ,必须以现代大农业观为指导。然而在许多农村,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考察当地的实际需要,更谈不上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实用实效性,未能满足新形势下农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不实用,知识陈旧、老化,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体现地方性、实践性等特色,不适应农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农村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1.部分学校服务“三农”的办学意识不强

有的农村职业学校不注重深入“三农”实际搞调查研究,关门办学,难以找准与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相渗透、融通的结合点,成了农村改革的“旁观者”;有的农村职业学校受眼前短期利益驱使,热衷于办“翻牌学校”或“高价”“时髦”专业;有的农村职业学校重升学、轻就业,基本上传承了普通中学“应试教育”的老套子,办学特色不突出;有的农村职业学校重学历教育,轻农业短期培训,未能建立为农民服务的有效机制,难以取信于民。

2.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出路不畅

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术,是农村职校学生及广大学生家长的心愿。目前, 许多农村职业学校还未摆脱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办学定位不准确,眼光盯在对口升学上,尚未开展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 再加上学生“自主择业”的观念不强,缺乏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影响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就业率,这也是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

三、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真正把农村职业教育提到首要位置

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确保教育的投入,克服过去在经费分配上采取的“一生产、二财贸,剩多剩少给文教”的政策。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列入目标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以确保农村教育有一个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要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教育专项资金,支持、扶持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允许县一级政府拥有农村教育集资的审批权;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新建校舍要纳入县、乡级政府的财政计划中。依法保障教师的正当权益,坚持杜绝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现象,要用三五年时间把教师的工资跟其他行业职工的工资拉平,再逐步把农村教师工资提高,超过一般公务员、职工工资的20%~25% ,超过城市教师的15%~20% ,实现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变单一投入模式,逐步形成多元投资的教育模式

1.加大对农村职成教的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已经出台的各项经费政策,各级财政都要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切实保障农村教育经费的多渠道足额投入。按照中央政府提出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省级新增教育经费将主要用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要确保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同时,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投入。

2.实行“三教统筹”,提高办学效益

河南省教育部门要充分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切实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开发办好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种教育各有特点,在农村都很需要,都必须办好,不能忽视哪一种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提高普及程度、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保障人才培养的有的放矢和适销高效,办成具有“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科学实验、技术咨询、经营服务”多种功能的实体。农村成人教育也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成人教育能否办好不仅关系到整个农村教育改革的成效,而且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昌盛。所以,河南省要在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凡是未脱盲的农民一定要参加培训,限期完成脱盲任务。脱盲之后的农民,一定要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巩固脱盲成果,掌握2~3项实用技术。农村基层干部、技术人员也要参加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历教育,要求其学历结构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档次。

(三)改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授课内容

1.正确把握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

这是农村教育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农村教育要由单纯追求升学转到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要适应广大农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需求,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劳动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热爱农村、献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教育,克服读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的陈腐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教育学生树立扎根农村和建设农村的思想。

2.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特点,开展分层的职业教育

建立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满足农村劳动力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是基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参差不齐,而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层次多种多样的需要,加之承担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途径不能千篇一律,而应采取多种形式。一要抓好农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保证适龄儿童充分入学,既为以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实现快速就业打下文化基础,又可防止青少年因辍学而过早地流入劳动力市场。二要抓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首先,实行开放式的办学和教育制度,建立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 其次,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就业为目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推动、学校主办、依靠企业、部门监督、农民受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农村职业教育。

3.结合地方特色,建立合理、实用的专业和课程体系

深化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出版一些“乡土教材”,因地制宜地加大劳动技能课的比重,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或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鼓励学生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农村学生就业成才开辟广阔道路;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在大农业观的指导下,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特征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区域农村人力资源状况和农村人才综合性、技术性等需求特点为主要依据,坚持农类专业与非农类专业相结合、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结合、特色专业与一般专业相结合,搞好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农村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结构,根据大农业所包含的产业链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根据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一定要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围绕服务“三农”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来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清连,张社字.小康社会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2).

[2]韩小爱.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1).

[3]陈宝英.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战略选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2).

[4]周和平.湖南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观察与思考,2004,(5).

[5]张扬.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化运行机制初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

推荐访问:河南省 职业教育 思路 农村 解决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