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石嘴山市苜蓿产业发展探讨

石嘴山市苜蓿产业发展探讨

时间:2022-12-19 18: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阐述了石嘴山市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发展必要性,分析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提高当地苜蓿产业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苜蓿产业;优势;必要性;对策;宁夏石嘴山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3-0375-02

石嘴山市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大,光照充足,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由于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生产环境脆弱,土壤退化,粮食增产潜力不大。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草畜矛盾愈加突出。凭借气候、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引草入田,粮草轮作,建设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实现旱作农区稳产高产及高效畜牧业生产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恢复生态、美化环境的需要。因此,需充分利用石嘴山市苜蓿种植优势,逐步扩大其在种植业中的比例,发展节粮型、集约化、现代化畜牧业,进一步强化和认识苜蓿保持水土、抵御风沙、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加强苜蓿种草加工基地科研和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和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其高效经济功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逐步实施,石嘴山市的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优质饲草料的需求也增加。传统饲草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牲畜饲草的需求。因此,生产优质、安全的牧草,是农区实现高效畜牧业的必由之路。2002年,石嘴山市委、市政府依据全区农业资源优势,将清真牛羊产业确定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3年5月,自治区政府在宁夏全境实施封育禁牧,草畜矛盾更加突出。要改变传统的依靠作物秸秆加精料饲喂的落后方式,发展以苜蓿为主的牧草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苜蓿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营养最为全面的优质牧草,苜蓿种植、加工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苜蓿生产是一个多功能、多效益的产业,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保护生态、加强粮食安全、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苜蓿种植对石嘴山市的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石嘴山市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1 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

石嘴山市种植苜蓿历史长,但大多是零星种植,品种混杂,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清真牛羊产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苜蓿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各级草原部门先后引进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示范,农机部门开展苜蓿播种、割草机的示范推广,全市苜蓿种植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2003年,由于黄河来水减少,各级政府加大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牧草,当年全市种植苜蓿0.48万hm2,其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达20 hm2。但却忽视了加工、销售环节,种植农户并未从中收益,挫伤了种草的积极性。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市苜蓿留床面积仅为0.27万hm2。

1.2 苜蓿加工起步晚,产品单一

石嘴山市卉丰农林牧场是全市目前唯一一家苜蓿种植、加工企业,承包土地466.67 hm2,租赁农民土地333.33 hm2,自2003年开始大规模种植苜蓿,品种有WL323、WL-232、阿尔冈金、金皇后等。2010年累计种植面积已达800 hm2,年加工苜蓿草捆1万t左右,现已成为优质苜蓿种植与加工的龙头,但由于深加工设备投资大,企业无力开发高附加值苜蓿产品。

2 石嘴山市发展苜蓿产业的优势

2.1 气候优越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部,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倚贺兰山,北与内蒙古接壤。属于中温带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67~447 mm,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年蒸发量900~1 208 mm。年日照时数3 060.0~3 217.4 h,年平均气温9.0 ~9.4 ℃,无霜期125~165 d。石嘴山市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苜蓿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可提高苜蓿产量、质量;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苜蓿刈割后受雨淋的几率小,易晾晒,有利于干草调制。

2.2 土地资源丰富

石嘴山市土地总面积4 454 km2,现有耕地7.7万hm2,其中水浇地6.9万hm2,土地多集中在黄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和山洪冲积平原上。中、低产田面积较大,经治理改良可开发为农用地约有5万hm2,丰富的土地资源为苜蓿种植提供了发展空间。从土壤类型分析,主要有灰钙土、灌淤土、潮土、盐土、碱土、风沙土等。苜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不喜酸性土壤,基于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土壤条件适宜种植。

2.3 政策、措施的支持

自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将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先后实施了天然草原保护项目、退牧还草项目、补播改良项目和人工种草项目。全区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大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力度,将饲草料种植纳入种植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到2015年全区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53.3万hm2,并对种植饲草料的农民予以种粮同等优惠待遇,同时提出要大力推广牧草机械收割、加工储藏、配送经营,这些措施无疑为苜蓿产业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

3 石嘴山市发展苜蓿产业的发展必要性

3.1 旱地节水农业的选择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匮乏,造成黄河来水减少,自治区分配石嘴山市的用水量逐年降低,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种植苜蓿比种植小麦、水稻节省1/2~2/3的灌水量,引草入田无疑会带来灌区的生物节水效应。

3.2 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2006年,根据自治区农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石嘴山市被确定为清真牛羊肉产业生产带。截至2010年,全市羊只饲养量达到210万只,牛饲养量17万头,奶牛存栏2.3万头。计划到2015年,羊只饲养量达到300万只,肉牛饲养量20万头,奶牛存栏4万头,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大量的优质牧草作支撑。

3.3 经济效益显著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经总站2002年对灌区种植苜蓿与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效益比较(按当时价格),产值分别为7 440、5 490、6 780、10 590元/hm2,扣除生产成本,纯收益分别为4 095、2 400、1 695、1 905元/hm2,苜蓿可获利近4 500元/hm2,高于粮食作物。

3.4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近年来,国际上疯牛病和国内“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的发生,一是由于动物性蛋白被污染所致,二是因饲草中蛋白不足恶意添加违禁品。随着人们对肉食品、奶制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养殖业对植物蛋白的需求将愈来愈大,将为苜蓿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利益驱动[1]。

4 影响和制约石嘴山市苜蓿产业发展的因素

4.1 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和认识不到位

石嘴山市是宁夏黄灌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以粮为纲”的思想在不少干部群众中根深蒂固,农民不愿将好地用于种草,认为“引草入田”是没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尽管各级政府重视调整种植业结构,倡导人工种草,但仍没有像重视粮食生产那样思考和认识苜蓿产业的发展。

4.2 机械化程度低

影响苜蓿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单就收获期来看,关键是加工机械的效率和加工手段。苜蓿在初花期刈割的粗蛋白含量最高,每推迟刈割1 d,其消化率和采食量均降低0.5%以上,总营养价值下降1%以上。适时收割时间的长短、快慢取决于割草机械的工作效率,而草产品质量的好坏也取决于加工机械的先进程度[2]。目前,石嘴山市苜蓿种植户大多采用人工割草,自然晾晒,部分农户虽用机械收割,但均为小型机具,机具质量不过关,工作效率低,制约了苜蓿产业的发展。

4.3 缺乏大型加工企业的带动

龙头企业是苜蓿产业化发展的主体,也是推动产业化的关键,其内联基地,外联市场,具有引导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多项功能。石嘴山市虽有一家苜蓿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不强,难以带动当地的苜蓿产业发展。

4.4 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附加值低

目前,全市苜蓿草产品仅仅停留在草捆加工上,其他深加工还是空白,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3-4]。由于生产技术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种植苜蓿的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影响了苜蓿种植规模,从而影响了产业化发展。

5 石嘴山市苜蓿产业发展的对策

5.1 提高认识,立草为业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指导,要把苜蓿发展摆到应有的位置,树立“小草大事业”的理念,把草业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解放思想,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5.2 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地方政府应当针对产业发展出台政策,对种植苜蓿面积较大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奖励,以此引导苜蓿种植的发展;同时在用地、建厂、服务等方面制订优惠措施,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参与进来,带动苜蓿产业的发展;积极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大对大型牧草加工机械投入和机械购置补贴,消除制约瓶颈。

5.3 加大科技投入

草产业是技术、设备密集型产业,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收割时机、加工手段、包装、储运等环节一系列技术支持,科技投入至关重要。一是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加大对苜蓿种植户、经营人员的技术培训;二是及时研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开展苜蓿的精深加工,提高市场竞争力[5]。

5.4 加强基地建设,典型示范,稳步推进

苜蓿产业的发展,种植规模是基础。以农场、公司和专业户为基础,扩大种植面积,集中连片,建立适度规模的种植基地;鼓励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以土地出租、入股等形式参与苜蓿产业化生产,采取“公司+农户+技术依托单位”的产业开发模式,进行连片种植,形成区域规模。

5.5 培育龙头企业,推动苜蓿产业化开发

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以苜蓿为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苜蓿产业中拉动市场与组织生产、经营和融资的作用,推动苜蓿产业健康、稳步发展[6]。

5.6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综合服务

应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供销、流通等环节的服务体系建设,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的动态,随时解决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管理科学、行业规范、分工合理的发展机制,促进石嘴山市苜蓿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6 参考文献

[1] 耿华珠,吴永敷,曹致中.中国苜蓿[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1-4.

[2] 王连军,刘宇飞,霍延卫,等.榆阳区苜蓿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养殖技术顾问,2010(2):186-187.

[3] 张寅,杨庆梅,甘辉林.会宁县紫花苜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1(2):25-26.

[4] 赵秀山,胡继光,汤振兴,等.当前苜蓿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01(7):4.

[5] 杨茁萌,李胜利.中国苜蓿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乳业,2009(5):60-63.

[6] 齐广,王云,陈申宽,等.农牧交错地带紫花苜蓿生产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6):657-660.

推荐访问:石嘴山市 苜蓿 产业发展 探讨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