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时间:2022-12-19 10:4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并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利用身边事物学数学

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的设计,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用教材教”的原则,力求从生活实际出发,依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它。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挖掘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枯燥感,从而以积极、愉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且有用的。

例如,教学“平行线”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出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为了让学生直观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教师播放立交桥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勾勒生活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勾勒出立交桥的轮廓。2.抽象数学模型:学生说脑子里出现两个平面,桥的两侧像两条直线。3.总结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立交桥的图形并抽象成直线,进而让学生讨论两条直线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特别是桥上、桥下各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不相交,但也不平行,最后归纳出平行线的定义,使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画面越接近,学生学习就越有兴趣,理解就越深刻,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做数学

生活是兴趣的源泉,体验是参与的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生动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新内容,学生就能积极参与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信心,获得体验,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例如,移动公司推出了两种收费方式。第一种:月租20元,每通话1分钟交0.2元。第二种:无月租,每分钟交费0.4元。你应该怎样选择交费方式?问题提出以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学生选择第一种方式,有的学生选择第二种方式,还有个别学生提出了选择交费方式与通话时间有关。这样,通过讨论把学生引入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教师再次出示信息:如果每个月打280分钟,你会怎样选择?学生通过计算,都选择了第一种方式。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什么情况下选第一种方式?什么情况下选第二种方式?最后教师进行关爱长辈的思想教育:“老人年纪大了,在家比较孤独,作为子女应该经常打电话回家暄寒问暖,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通过体验如何选择收费方式,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孝敬老人的教育。

三、注重动手实践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构建学生数学应用的理念,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学习“统计”之后,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六一节快到了,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同学们吃,但不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该怎么办呢?”学生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需要调查收集数据,才能决定购买的方案。通过统计本班同学喜欢吃水果的种类及人数,再设计购买方案,最后让学生说说买水果前做统计的好处。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统计的方法,更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会觉得数学如此实用,从而下决心学好它。可见,经常接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在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重视课外拓展活用数学

实践出真知,只有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才会得到锻炼、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课外实践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还要向课外延伸,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学习比和比例知识之后,利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关系,让学生课外测量大树、旗杆的高度;学习游戏的公平性之后,让学生了解街道、商店的各种抽奖活动,知道哪些是公平的,哪些是不公平的,如果不公平,怎样设计才公平,从而防止上当受骗,并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教学利息、税款之后,要求学生到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存款所得的利息和应缴利息税各是多少;教学“密铺”之后,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小屋设计一个密铺的方案来装饰墙面或地面;学习分类之后,要求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数学整体素质也相应获得提高。

总之,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只有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学生才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会愿学、乐学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责编杜华)

推荐访问:数学 搭建 桥梁 培养 能力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