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职业道德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道德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2-18 20:0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职业道德教学是每所技工院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德育课,职业道德教育对人的一生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呼唤培养大国工匠的今天,职业道德教学也承担起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国工匠。但职业道德教学具有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的一些特点,因此,本文分析提出,唯有正确认识这些客观存在,才能更好地提升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唯有作为职业道德的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探究、多创新,才能更大程度上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是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的专门学校,是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摇篮。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中,半数以上是由技工学校输送的,他们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技工学校如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社会发展需要,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已经成为一荐非常紧迫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的总称。在从教之初,笔者单纯地将职业道德规范、原则灌输给学生,期待学生将理论背熟掌握之后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笔者发现学生的行为表现离自己的期待相差甚远,教学效果没有达到。在学生中间,对职业道德规范背得滚瓜烂熟,但走向工作岗位后不遵守职业道德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进行了长时间的教学反思后,笔者认识到自己错误地把职业道德课等同于其他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原来,职业道德课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不了解和把握它,就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

一、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解决的两对矛盾

从认识层面上看,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普遍矛盾需要解决,让学生从“不知道”转变为“知道”。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一般都能使这对矛盾得到解决。但是,在解决“知道”与“不知道”这对矛盾的同时,职业道德课还面临着第二对特殊矛盾,这对特殊矛盾更需要认真对待和智慧解决。

这对特殊矛盾就是“信”与“不信”的矛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些正能量的人物的职业道德修养案例,教育学生向榜样看齐,但是学生通过生活中一些经历、认识,就会质疑教师的教学。其他学科从“知道”到“信”没有什么障碍,但是职业道德这门课从“知道”到“信”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由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良莠不齐,加上技工学校学生年龄小、知识层次较低、认知水平较差和阅历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职业道德课的信任程度有所怀疑,产生了“信”与“不信”的矛盾。

二、两个冲突给职业教育带来的难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原则和理念对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滋长了“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一些错误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让学生产生了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困惑。比如追求经济效益和拜金主义的关系;追求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难度,降低了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是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笔者曾在一个班级做过一份调查问卷,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如今学校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尽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题上,有将近70%的学生选择“教师所讲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所耳闻目睹的现实相差太远,距离太大”,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不给好处不办事,拿了好处乱办事”,医生收受红包才尽职尽责看病,教师课上不讲主要内容、变相强迫学生上自己办的课下补习班,部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这些现象使得学生看到的是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种由市场经济原则的消极方面导致出现了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的不一致的矛盾。在各种不正之风和不正确的道德观念面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显得空洞、软弱。

二是职业道德价值观与经济利益的冲突。技工学校学生在校学习了职业道德,了解到了道德失衡和道德滑坡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决心和信心。如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选择你最痛恨的职业领域中的现象”一题,选择最多的答案是“行业不正之风”。但他们一旦走上从业者的岗位,能不受其惑,严于律己的已属不易,能做到勇于向这种不正之风挑战的人则寥寥无几。有的甚至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沾染的尽是些坏习气,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置职业道德和法律于不顾,胆大包天、为所欲为。

三、探索实际教学中的应对方法和策略

职业道德课科任教师肩负着教学中更重要的“育人”使命,我们要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解决职业道德教学中存在的特殊矛盾,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人格修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从正面引导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增强实践能力,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采取一些贴合实际的方法策略。

首先,关心和爱护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普通高中学生不太一样,普通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多有心理优越感,追求的目标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将来当教授、学者等,他們在学校、家长和社会压力下,学习动力较足,学习具有主动性,有上进心。而技工学校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失利的学生,是人们心目中的初中学习差等生,学生自己也多有自卑感,往往认为进入技工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觉得上技工学校名声不好,一些学生一入校就认为上技校“低人一等”,认为技工教育是“次等教育”,对学习丧失了热情。进入工作领域,也会对工作产生不满意的情绪,缺乏职业道德也是自然之事。要纠正这种思想上的“信心危机”,就要求为人师者要注意从各个方面关心和爱护学生。教师以身作则,从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出发,热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在职业道德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他们的作业中发现优秀,向大家展示;从他们的课堂回答问题发现优秀,直接口头表扬;从他们动手做的工件中发现优秀,推荐给学校参加学校的“技能巧手”比赛。对待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的学生,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从学生自身及家庭找原因,帮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天进步一点点,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使其逐步建立信心和内在学习动力。在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学生的行为也慢慢发生了改变,看到好的改变一定要加以肯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经过反复强化训练,笔者发现了一个可喜的转变:“你期望他成为什么样的学生,他就成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也为自己的进步有着欣喜和成就感,对职业道德教学从抵触转变为热爱,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贯穿成功人士的真实案例。笔者以《大国工匠读本》为主要素材,将大国工匠的优秀案例用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接受职业道德规范后通过案例得以真正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学生普遍认同了职业道德对个人生涯的重要影响和对社会的巨大作用,产生了想在实践当中去进一步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对是非、对错、黑白、美丑等最基本的价值观有了正确认识后,将自己置身于“职业人”,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受到了来自学校、家庭、单位各方面的好评。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案例为主的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职业道德教学中的两对矛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式”教育,要让学生做到入脑、入心。因此,笔者特别注意灵活教学方法的应用。笔者从学生思想认识的可接受程度、教育内容的可信程度、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出发,适当降低了教学的理论方面要求,转向注重于思想认识的提高,通过模拟、实践、训练把职业道德规范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走出课堂,如举办主题班会,开展社会调查等,特别是让顶岗实习过的学生谈感受,写小论文,与在校生进行交流沟通,相互提高,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校进行的教学成果检查打分中,笔者学生对笔者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认可度达到了86%,也反映了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应该走出去面对现实生活。

最后,注重教师自身言行的示范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是“察其言观其行”。若教师违背职业道德,就大大降低了职业道德课内容的可信度。为此,笔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典范,做学生的榜样。

综上所述,尽管职业道德教学存在其矛盾的特殊性,有其面临的社会冲突,但笔者对做好职业道德教育是乐观的。因为我们社会的大环境是向好向善的,我们“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职业道德,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职业道德。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動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它既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

技工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工匠的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出一大批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专注自己的工作,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大国工匠,唯有在教学中把职业道德课程讲好、讲精、讲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新的教法,学生乐于接受的新的学法。职业道德学科的从教者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青海省冶金工业技工学校)

推荐访问:职业道德 几点思考 教学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