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与应对策略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12-18 19: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兴邦治国需要通过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离不开师德修养。然而近来研究发现,我国当前高校教师师德风气有待提高,教师存在缺乏敬业精神、漠视教学质量、追求个人利益、师生关系紧张、学术行为不端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对此类师德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途径,以期真正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文化。

關键词:师德修养;高校教师;师德问题;解决途径

古语云厚德方能载物,德行于教学之中甚为重要,教师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走向社会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然而最近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师德风气有待提高完善[1-3],在对学生与授课教师双向问卷调查中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普遍低于教师对自身群体的评价。近来网络媒体对高校教师的负面报道也屡见不鲜,致使教师职业高尚性遭受质疑。毫无疑问,教师德行修养已成为人们近来关注的热点话题,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以及当下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扭转被社会曲解的教师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水平,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一、师德修养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师德修养的内涵

古代认为,为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德行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鲍春燕认为由于高校教育的特殊性以及高校教师的特殊社会地位,对于师德的要求将更加全面、严格[4]。教师的师德体现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同时还包括能力与品格、自尊与自律、个人价值取向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概括来讲,职业道德要求教师遵循相应道德规范,并体现在品质、观念、行为和情操上,能够处理好教师自身以及与学生、家长、同事、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师德修养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体现。

(二)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从古至今,任何国家都以教育为本,人才培养为重,高校教师的道德感发展于教师个人知识、能力,只有教师提升认知、热衷于教育事业并能从中获得价值感,在教师事业中逐渐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才会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以求生为目的、以功利为原则的教师往往难以获得职业认同感。教师的职业修养以及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若教学目的并非纯粹的育人树才,而是疲于应付所在岗位职责,那么教师备课潦草、传达知识单一、流于形式却忽略学生内在实质发展,这将与历来教学誓言相悖。

师德修养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增进高校精神文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因此,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成为社会、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

(一)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调查研究显示部分教师漠视课堂教学质量,表现为敷衍授课、上课接听手机、教学形式刻板单一、上课态度不认真等。教师仅仅将自身职业视为生存必要手段,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因此会出现授课时照本宣科、疲于应付教学任务、不拓展自己知识面、教学课件不及时更新、课堂上放超长时间的视频文件、不注重学生培养等诸多问题。教师不能从自身职业获得成就感,并且对待工作态度有所偏颇,则会感到精力耗竭,高重复授课的性质让“生存型”的教师感到枯燥、痛苦。

并且由于现在要求教师要兼顾教学与科研,然而教师往往不能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出现重科研而轻教学的情况,因为科研可以为教师带来晋升机会,所以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

(二)追求个人利益

研究发现,在学生以及教师的群体中,近半数的比例的人认为当前教师的功利心较重,比起创造社会价值更注重个人利益,在校外从事大量兼职工作而忽略自身本职工作义务[2]。目前存在普遍现象即很多高校教师更注重自己的副业,而忽略本职工作。传统教师在外界的形象是博学、儒雅的,醉心育人、淡泊名利,但现在很多教师更注重名与利,个人利益远大于教育价值。教师本身价值取向偏倚,自然没有信服力去教育众多学子,这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且容易发展成为恶性循环。

(三)师生关系紧张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只将授课作为重点,但是却忽视了与学生关系的建立。我们不仅对社会输送专业型技术人才,更要向社会输送具有正确价值观念、积极进取的正能量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掌握学生动向,课堂反馈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问题。然而当今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非常局限,师生交流基本仅限于课堂上的交流,很难近距离沟通,无法正确引导学生。

由于沟通较少,教师不能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师生之间也容易产生思想冲突,可能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极度抵触情绪,并且大学生处于情绪敏感时期,容易因为教师的行为或语言而感到受到伤害,使得师生关系变得紧张。

(四)学术行为不端

目前部分高校教师找网络写手进行论文代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同时还屡屡被报道学术抄袭、编造数据、占用学生科研成果等学术丑闻。因当前机制要求教师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并且研究成果会直接影响到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因此部分教师为求顺利考评而将学术功利化,全然忘记教学科研初衷,摒弃了科学、严谨,同时也打破了自身道德底线。

三、师德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自我反省与自我认知

经文献查阅发现,人们在探讨师德问题出现原因时,往往愿意倾向于外部归因,如社会功利的不良风气影响,亦或是高校管理机制问题等等,但笔者认为究其根源,教师若缺少职业道德意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产生问题的原因依然存在,只有教师提升自我道德意识,进行自我道德约束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自我认知不仅仅是从人格、能力、学识等方面,还要考虑到自身社会角色,高校教师要清楚自己角色定位,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如果能够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那么自然会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且因作为一名教师而倍感荣光。

教师需要时刻对自身保持清醒认识,并能够学会自我反馈,做到不断反省、不断纠偏、不断进步。这种内在动力是促成教师高尚品德修养的永久动力。

(二)榜样學习

向学校中品行端正、学术作风严谨的老师学习,通过榜样学习,努力修缮自身行为,取长补短,确定教师德修目标并努力奋进,自觉地履行教师道德标准与责任义务。丰富自身学识,作为教师,掌握知识丰富全面是最基本的要求,不断求学,汲取知识,才会在教学课堂上游刃有余,而不会因局限于书本知识致使课堂形式乏味单调。即使是道德水平,也是经过不断的学习、社会化而形成的,而非先天存在的。因而教师通过学习,经过知识的不断内化,在学识中树立正向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培养教师道德修养意识,提高其自身理论素养。

(三)知行统一

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深度学习职业道德理论原则的基础下进行社会实践,保持知行统一,将内在道德概念转化为外在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强化道德观念,丰富道德修养内容,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不断进行反馈与自我完善。仅仅加强思想教育是难以达到良好预期效果的,唯有不断行为强化,才能促进道德修养发展。

(四)加强师德教育、设立监督机制

加强对教师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德行与素养,定期开展宣传教育讲座培训,普及道德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建设教师队伍对学生、学校未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管理应重视教师道德水平与素质,设立监管部门,从外在行为对教师进行约束管制。对于有失德行者处以警告或处分,允许学生在公开平台对教师德行问题进行反馈,多种渠道并行努力,全面提高教师道德素质。

(五)建立师德奖励机制

奖赏机制有利于道德行为的重复再现,目前学校管理制度中并未纳入师德方面考核标准,教师则容易忽视师德的重要性。对品行作风优良的教师表彰奖励,给予一定奖励基金,并有优先评定职称、晋升岗位的资格,设立奖赏机制能够诱发教师正性行为的出现,并且对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正性回馈,并且有助于摒除社会不良风气,减少功利化行为的产生。

作为灵魂工程师,教师应时刻谨记自身职责,提升自身修养以及道德品质。尽管目前存在一些负面问题,但教师队伍整体还是积极向上,恪守职责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育人有良好示范作用,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师德问题的形成由多方面因素引起,既有教师个人内在原因,同时也有社会、监管制度等外部原因,只有切实了解问题状况,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德行素养。同时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携手共建文明、繁荣社会景象。

参考文献

[1] 刘超良,唐东阳.高校教师师德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报,2007(6).

[2] 何祥林,程功群,任友洲,等.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2014, 35(11):53-59.

[3] 梁占歌.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25(1):81-84.

[4] 鲍春燕.高校师德建设的理念与机制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刊,2011(28):231.

推荐访问:职业道德 当代 高校教师 应对策略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