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网络传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网络传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时间:2022-12-18 18:5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网络是当今功能最为强大的传媒工具,因为网络,世界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其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和完善的搜索工具,从而给大众提供了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的优良条件。中国必须在网络上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主流舆论观,尤其是专门负责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站,要注重做好宣传工作。

关键词: 网络媒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重要性 特点

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经过改革开放的30多年实践,我们不能随意割裂理论体系,只看到毛泽东思想或只看到邓小平理论,仅仅认识其中的一小点而忽视别的理论范畴,否则会导致我们无法认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问题。网络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网络媒介的产生

网络是我们当今巨大的传媒工具,因为网络,世界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其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和完善的搜索工具,从而给大众提供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的优良条件,大众能够随意使用电子邮件、万维网浏览,查看网络新闻,进行网络聊天,在网络论坛留言,等等。作为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介,它显然具备报刊、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优良功能,作为面向大众的网络媒介,它能同时进行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

马克思指出:“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成为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①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作为其发展本身,一方面受到本身的思想渊源影响,另一方面又被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反复验证。当今,我们见到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本身为探索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所进行的现代普遍运用,网络媒介环境下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方法能够赋予马克思主义在新环境下新的视域。

二、网络媒介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希望能扩大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希望在网络空间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所以,中国必须在网络上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主流舆论观。尤其是那些专门负责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站,要注重做好宣传工作,不能无视网络的多元性和自主性,以被动态度来迎接各方面的冲击,把网络媒介本身的特点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结合起来,强调正面宣传,主动出击,宏扬主旋律,在追求艺术、提高网站内容质量上多下功夫,努力增加覆盖面、加强信息量,把自己建设为宣传先进文化、塑造社会正气、宏扬美好心灵的主阵地,成为宏扬主旋律的优秀阵地。一旦发现那些污蔑和损坏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就要坚决给予回击,提高网络媒介的战斗力和宣传力。面对大众的个性,网络媒介尤其要注重做好大众化的面向,这样才能使本身的网络媒介竞争力变强。

在进行网络传播的时候,舆论建设者们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把握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本身很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放置到日常生活,使之更接近大众生活。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以解放全人类来作为自身的情怀的,它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和时代性,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达到了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始终要擅长将深遂的理论大众化,避免佶屈聱牙的空谈理论,仅仅只玩弄一些语言文字,进行理论的乏味说教,否则会脱离大众,将传播游离于大众视野之外,使得大众找不到针对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敬而远之。马克思主义的建设者们要充分注意到自身战线人文关怀的功能,不能高高在上,将普通大众的个体活力意义给予展示,注重思想高度尽量吻合大众的日常生活,过多地将理论套理论的法则试用于大众,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中国的现代化。

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应该培养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批判意识,舆论导向者要充分把握好网络媒介的价值功能,让大众了解媒介不是简单的技术工具,而是深藏着意识形态背景,让大众了解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有不少信息是缺乏责任感和不连贯的肤浅理论,而不属于真正的舆论导向。如果大众只是简单地沉湎于媚俗和信息化的肤浅理论、不负责任的理论片段当中,很可能会放弃自身原本的崇高理想,思维错乱、肤浅平庸会转变成大众的思想特征,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网络媒介的责任巨大,其肩负的是先进文化传播的使命,肩负着大众思想建设的重任,网络媒介要使得每个中华民族的儿女在信息的汪洋大海当中找到适合自我本身的理论,这些理论要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推动全人类的发展。

三、网络媒介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时的特点

1.全球性

刘建明指出,网络传播是真正的全球性媒介。网络媒介很难用各国的社会结构等因素来分割它的传播领域,世界上各个部分将联成一体,这引出了全球化的问题。②虽然在过去,报纸、电话、广播和电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传播作用,但是不管怎样,通讯卫星始终是不能和网络匹敌的,网络具备的能力和功能要比其他媒体强得多。

吉登斯说:全球化就是“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以此种关系将原隔地区相互连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联系”的过程。③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接触异族文化的机会很少,像《西游记》和《镜花缘》当中对异族的描绘完全是出于一种对他者的想象,对于文化的交流非常局限,大多只能通过航海、“丝绸之路”等手段来进行文化传播。但是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仅仅通过坐在电脑前面,就能非常便利地实现文化的接触,在这样全球互联的工具下,很显然,传播带有了很强的变革性,使得全球的空间距离和速度都突破了。随着网络媒介与全球性的相融,大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时候的效率和质量也产生了新的飞跃,由于通过网络进性全球传播具有及时性,而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又占有核心地位,因此,当跨国界、跨文化交往非常频繁的时候,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会产生接触、摩擦、碰撞和融合,产生不少具有世界影响的问题。

2.双向性

网络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这是以往别的媒介所不具备的,交互性就是双向性,这种双向性完全是一对多的,是开放式的,是多元化的。在多元化的背景下,传播的参与主体得到极大的扩展。在传统的媒介学习环境中,人们无法做到互动交流。而在网络媒介的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传播达到了一种知识传播对等的关系,在网络化的传播情境中,马克思主义传播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教诲、自命不凡的指导,而是诚恳平等的交流。这种平等对话,就是传播者不再把受传者当作无知者,而是在知识和智慧上尊重受传者,给受传者留下参与、想象和品位的自我空间;不是强行灌输马克思主义给受传者,而是使受传者留下想象空间和话语可能。过去那种凡事描绘得密不透风、面面俱到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会让受传者感觉单一和被动,即使大众作为受传者有什么不清楚的,互动机率也较少。

相关的舆论宣传部门要及时了解民意,保持主流信息渠道畅通,了解和感知舆论方向和现实民意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判断自己的舆论导向是否存在不合理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受众绝对不是单一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的发布与采写人。这样,面对网络的别有用心的谣言,必须及时做好澄清工作。我们在保持网络双向性特质的时候,要注意主流宣传者的功能绝对不能削弱,在此强调的是双向性,主流宣传者要严格注意自身的说服技巧,正确引导舆论倾向。

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传播中,受传者一方面希望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传播者产生一些对话,而不是处于纯粹的接受地位。接受者希望自己和传播主体产生互动效应,希望自己是被关注者,希望自己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完成自我关照。另一方面愿意成为关注者,希望把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感受和关注及时准确投射出来。例如,不少专业出版马克思主义读物的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网站,拉近与大众的距离,让大众在留言版上留言,知道大众的阅读和研究兴趣点,实现及时的互动。

四、结语

网络的高速发展,带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远影响,网络作为生产发展的进步推动力,要坚决提高自身的战斗力和宣传力,注重自己的思想高度,尽量吻合大众的日常生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推动全人类的发展。在推进大众化时,要充分注意全球性和双向性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拉近距离。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3:427.

②网络新闻传播教育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院召开.现代传播,2000,(1).

③Giddens,Anthony.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Polity Press,1990:69.

参考文献:

[1]宋元林等.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品良.网络文化传播:一种后现代状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3]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4]赵卫民.世纪之交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问题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本论文为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研究课题立项项目“网络化视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推荐访问: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网络传媒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