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及其实践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及其实践创新

时间:2022-12-18 17: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及其实践创新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协同学及其系统自组织、序参量和涨落等原理;其实践创新旨在追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协同、教育目标与效果的协同、教育制度与机制的协同、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协同。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效应 创新方略

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

协同效应,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状态与趋势,产生1+1>2的整体效应。我们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最大化,必须吸收和借鉴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更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系统科学方法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的基础之上。其中,协同论或协同学在当代“新三论”中以其特有的普适性而独树一帜,完全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最大化最直接的理论基石。

协同学(Synergetics),这一术语源自希腊语,其意为“合作的科学”。协同学是一种研究各种系统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所产生非线性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使系统呈现出一个有序化的整体的新型结构,形成协同或整体效应的理论。协同学本身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基本原理,诸如系统自组织原理、序参量原理、涨落原理等。这些协同学原理蕴含丰富的理论因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系统自组织原理,是指系统在一定外部刺激作用(如能量流、信息流等)下,通过自己内部的大量子系统或要素在自身涨落机制的作用下产生协同作用,自发地形成一个新的有序结构的动态过程。根据这一原理,要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就必须开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野,增强系统的开放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范式,提高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协作,提高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水平,使其能够在自觉、协同及有序的环境下发挥协调合作效应。

序参量原理,是一种主张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最终结构以及有序程度都是由序参量控制和决定的理论。所谓序参量,是描述系统有序度或者系统结构的参量,用以标识系统内部的有序状态。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各子系统或要素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对系统发展的作用也是不等价的。这种序参量的支配作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和竞争,促进系统的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促进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层次的有序走向更高层次的有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子系统或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复杂系统,其参与者众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序参量原理,就要求我们学会鉴别、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或者主导因素(序参量),把握好充当序参量角色的要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序参量这条主线,把握子系统或要素中的支配因素和非支配因素,把握各子系统或要素运行的作用机制、转化机制及效果评价反馈机制,据此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视角,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高层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涨落原理,是指在系统自组织的过程中,存在着的一种内在的随机性的影响因素,这种影响因素就是涨落,它是导致系统结构有序的内在动力。在一个开放式系统中,涨落可以划分为两种表现形式,即“微涨落”与“巨涨落”。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由诸种因素决定和影响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引入涨落原理,有利于我们预测、监视、控制和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随机变化的因素,识别对思想政治教育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在变化因素,并依此做出恰当有效的教育决策,采用最合理的教育方略,在反馈中发现新涨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走向深化和升华,从而增强其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的实践创新

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最大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产生更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为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具有战略思维,从全局出发,吸收、借鉴协同学理论,以协同效应最大化为目标,进行顶层设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课程、环境)的协同,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和管理的工作机制的协同,追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与效果的协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与“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协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与领导力量的协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党建等相关教育的协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建设的协同,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同,以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在当下,我们尤其要采取以下创新方略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1.构建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协同

在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主体性或人的因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或要素,两者之间的协同与否以及协同的程度,决定着其整体效应。我们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首先就必须优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协同。作为教育者,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做到教育理念的协同。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构建先进教育理念,诸如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民主平等的思想理念。构建“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就必须破除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专业知识教育而轻视或忽视德育的弊端,解决“只教书不育人”的传统陋习,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言,以德施教,以德立功。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必须围绕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与进步。民主平等的思想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最大化的首要原则。秉持民主平等的思想理念,就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对话而非单一主体的独白和灌注,以实现思想与思想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绝对不是单纯地填装、注入,把受教育者的大脑灌满,而是要启迪受教育者的心智,净化受教育者的灵魂。教育与受教育的民主平等的集中体现是教育者“晓之以理”和受教育者“受之以道”的高度融合。惟有如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才能实现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与心灵和谐,真正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成長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才能得以真正落实。

2.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与个体价值,追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教育效果的协同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或功能理应是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的辩证耦合、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辩证统一。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统一问题上,以往所出现的片面性的错误主要是:一方面,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关注的是理想价值,总是期望培养脱离社会生活的、无尚崇高的完人;另一方面,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鉴于此,追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效果的协同,就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问题上“降格”以求。在这一方面,我国基础教育的公民教育将原来的“培养优秀公民”的提法降格为“培养合格公民”就是从实际出发,向科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降格”并不是降低培养标准,而是更加务实,更加科学,从而也会更有成效,实现教育目标与效果的协同。

3.以问题为导向,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机制的协同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准确把握与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思想契合点和利益交汇点,注重解决学生最关心、最敏感的现实问题,注重解决学生最困惑、最尖锐的理论问题,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尤其要注重以下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解决思想混乱的问题;加强法治教育,以解决法治素养欠缺的问题;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解决文化自信不足的问题;加强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德行分裂、心理失调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协同,强调的是多元统一、殊途同归,追求的是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我们首先要建章立制,遵循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合法性与合理性相一致、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等原则,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规章制度,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这其中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就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努力做到教育与接受的协同、引领与促进的协同、激励与惩戒的协同、运行与监督的協同、显性与隐性的协同、保障与预警的协同、内化与外化的协同。总之,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辩证思维,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机制的协同,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实现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

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机制的协同,就必须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协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一个人在战斗,而必须是整体作战、协同作战。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每一门学科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化改革,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同向同行,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形成协同效应。

4.坚持大教育观,家校合作,深入社会,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协同

大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一种狭隘的“教育”,而现代教育就必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融合,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就必须坚持大教育观,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做好家校合作,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协同。在现代社会,家校合作不仅是教育的新样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样态,对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发展具有学校教育无法实现的特殊功能与成效。

家长是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这主要是因为血缘亲情关系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教育因子。当下,家校之间已经不再是合作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深层协同与高度融合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校合作,不是在学生在校发生违纪等问题行为后的“请家长”,更不是强制性“绑架”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而是要让家长们积极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为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家长端正态度,转换角色,将家长进入参与角色上升为刚性要求,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从被动“旁观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打破家长参与传统范式的“刻板印象”,尤其要使家长集抚养者、教育者、观察者、倾听者、学习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决策者等多元角色于一身,唤醒家长的积极参与意识,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指导家长的参与行为,使其充分发挥好各种参与角色的教育功能,赋予传统意义的家校合作以新元素和新价值,形成“家校合作、共建共育”的新样态。推动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教育合力,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最基本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引入社会生活情境、建设好社会实践基地等路径,更重要的是提升社会文化环境,以解决类似“老人扶不起”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危机,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压力的加大、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经济与社会的动荡不安,教育水准和人类道德标准也往往会出现下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更应当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及其实践创新,使人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文明人。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 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3]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张艳新,罗洪铁.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有效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05(11).

[作者:陶辉(1983-),男,重庆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吴如涛(1988-),男,重庆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管理学院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推荐访问:协同 思想政治教育 效应 实践 创新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