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化学工艺学课程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化学工艺学课程改革探析

时间:2022-12-17 14: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从高职化工类专业化学工艺学课程的特点和化工工艺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化学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为高职院校化学工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 化学工艺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50-02

化学工艺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是建立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该课程在高职院校化工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起到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过渡的桥梁作用。

化学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需要具备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及计算技术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二是工程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对于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有感性认识与了解。三是各单元操作过程相互独立,设备类型多种多样且结构复杂,各单元操作遵循的原理和法则各不相同,每一单元操作均可独立讲授、单独使用,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需配以大量的挂图或设备模型。四是各种操作现象抽象,大量利用公式、半经验公式或关联式进行计算,学生难于理解,记忆困难。教师授课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解释清楚。

基于化学工艺学课程的以上特点,高职院校化学工艺学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课程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树立工程观念,教学上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针对扩招后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普遍薄弱的特点,降低理论要求,建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现状

化学工艺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有化工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实验条件要求比较高,因此,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化学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大多局限于学校自身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相应的课程实验和实训开出较少。该课程是与化工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融物理学、数学和化学工程内容于一体的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内容难以理解,特别是涉及化工设备、工程设计和相关计算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学中仅是以理论授课为主,没有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或者实训项目让学生通过校内实验或实训操作,学生对化工理论基础知识和化工设计及计算就无法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课程设置中教学时数不多,对学生的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不利。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工艺课程的总学时数普遍不多,一般为48~64学时,学分数为3~4学分,而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时數一般为总学时数的80%~85%,其余为实践教学学时。另外,高职高专学生的化学基础专业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动手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尽快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难度较大。

第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难以满足课程实验教学需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但很多的高职院校却难以做到。如多年以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主要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工科类的高职专业较少,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与投入多以满足师范教育专业的基础实验课教学为主,较少考虑工科高职专业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投入,从而造成工科类专业的专业实验条件远不能满足学生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

第三,学生的工程理念欠缺,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前,很少接触到现代企业的生产,特别是化工企业生产接触得更少,他们对化工设备、生产运行及工程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教学中他们对化工设备及工艺的认识难以理解。由于学生缺乏工程理念,给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改革措施

(一)构建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应用技术型人才应该是既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质。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抓好校内实验课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建设条件完善的校内实验室是关键。

1.加大投入,建设设施完善的化学工艺学校内实训室,为学生的校内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化学工艺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较为抽象,并且是多门基础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感到不适应,特别是对化工工艺过程感到难以理解是必然。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加大资金投入,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建设条件完善的化工实验室。为此,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教学需要,投入了近200多万元购置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仿真软件,如数字型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数字型筛板精馏塔实验装置和数字型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化工管道拆装实训室、化工原理仿真软件等,为学生的课程实训提供了条件,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室的训练,增强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动手操作技能。

2.改革教学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学时保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化学工艺学课程授课计划,该门课程的学时数不多,但实践性很强,我们在进行充分的企业调研和参考校外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和化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上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的时数,即由原来的实践教学占课程教学时数的15%~20%提高到30%~40%,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为学生的化工操作技能实训提供了保障,使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本掌握了常见化工设备的规范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化工企业的上岗需要奠定了基础。

3.按照“从易到难,逐步接近工作实际”的基本原则,构建化学工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专业实验、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产学研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环境中得到训练。为此,我们牢牢抓住新建的校内实训室的有利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所开设的实训项目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递进进行,通过校内实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教学中,采取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创造条件增加开放性实验等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工程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化学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工程观念,在化学工艺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向学生灌输与强化工程观念教育是该门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工程意识的养成须从日常的教学中给予灌输与强化,特殊性的工种更是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工程观念,这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具备的业务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其业务素质的高低、工程观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生产是否会产生效益等。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以后可以当老师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工作成为技术人员,对他们而言,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一般比较喜欢具有初步工程观念的毕业生,他们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要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较强的生产实际操作技能。这样,不但可以缩短学生工作后接受企业上岗前的培训教育过程,而且,还可以使他们能在更短的时间里掌握企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因此,我们在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一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综合质素与能力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學生的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紧密相关。为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授课程内容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内容选择上,紧紧围绕当今企业、行业生产发展所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校内的实训条件来选择和取舍,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化工原理实训室和化工原理仿真实训室等,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如我们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由原来的20%~30%提高到45%以上,让学生在校内实训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在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最新的生产工艺及产品,使学生对抽象的化工专业知识、设备的构造与使用、相关的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这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室的训练,促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为了适应企业生产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化学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工程观念的教育与培养,为高素质技能型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爱华.环境工程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3]张日新,梁昱庆,汪令江,等.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4]张兴辉, 王克太, 冯志刚,等.高职高专《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00)

【作者简介】廖政达(1967- ),男,壮族,广西象州人,硕士,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和植物纤维改性与应用研究。

(责编 黎 原)

推荐访问:工艺学 探析 课程改革 化学 高职院校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