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问题、理念及其促进策略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问题、理念及其促进策略研究

时间:2022-12-16 16:0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对高校第二课堂进行一系列研究,以期为高校教育教学人员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当下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第二课堂建设广泛性与深刻性缺乏,学生参与明显不足等问题.深入研究第二课堂基本理念与内在逻辑后,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新时期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加强组织领导集中资源建构第二课堂;第二,以学院为特色完善第二课堂体系建设;以社会实践深化高校第二课堂建设.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必要性;问题;促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7-0157-03

“教育的终极目标并非只是传授一些知识与技能,而是欲达成宇宙人生的智慧,关怀人生并进于关怀生命.”高等教育更为如此,均应以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注重个体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洽.近年来,教育部下发的“第二课堂”的文件精神进一步为活跃高校教学、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了一个新窗口.在教育部与各省市院校的集中努力下,目前第二课堂已经基本推广开来,并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從当下各类高校第二课堂的发展上来看,部分高校对第二课堂认知与推广上并不理想,且对其实践必要性、实践理念与具体路径缺少明晰的认知.基于此,本文从高校第二课堂开设的必要性、当下存在的问题、实践理念与路径进行一系列深入剖析与讲解,以期为高校育人管理机构与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1 高校加快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课堂,简单来讲就是区别专业课堂学习(第一课堂)的一种课外实践、活动与实践,人们可以通过在课外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教育体制革新、健全立德树人实践机制”,第二课堂的展开无疑为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入实践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良好的支撑.同时,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还指出:“重视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落实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增长才干.”习总书记对教育的期待与对第二课堂的关照,给高校第二课堂的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课堂的性质来看,第二课堂有别于第一课堂,它不仅仅是对第一课堂的专业性、理论性的拓展,同时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实习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第二课堂的建设,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强化全面育人关键路径.另外,它也是完善学生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显然,高校建构与深化第二课堂建设体系势在必行.

2 当下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第二课堂已引起全国各地高校各类重视,建设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课堂建设方面与学生课堂接受方面.

2.1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广泛性与深刻性缺乏

从目前国内第二课堂的建设上来看,我国课程建设长期依赖于第一课堂,主要以灌输方式给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自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倡导第二课堂开设之时起,虽有各类高校力推第二课堂建设,但由于第一课堂建构的惯习所在,第二课堂一度呈现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与深刻性等问题.当下,不少高校以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模式给予学生们一些自主选择权,但可选修的课堂仍是相对较少,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根本需求;选修课程的教学方式仍是以灌输式进行教学,极大地限制了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部分第二课堂以知识讲座、复习讲解、实践采风或社团比赛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满足了一部分学生基本需求,无法保证每个学生的兴趣与想法得到实践.第二课堂也无法与第一课堂形成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初衷.在具体实施体系上,第二课堂随意性较大,课堂开设的内容也相对较为表浅,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第二课堂甚至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堂,这其中原因不乏校方对第二课堂缺少认知,也有教师在上课规划与讲授中缺少投入的因素,以至于影响了第二课堂的有效展开.

2.2 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参与明显不足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可以说是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参与的过程中,呈现出散漫之态、缺少自我约束性与选择性.第二课堂的逻辑起点在于学生的自主性与选择性,贵在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使其兴趣获得最大化发挥.当下,部分高校的第二课堂开展相对以前还是取得了一个较大地进步的,但学生们由于各种因素对第二课堂的参与度还是有待于提高的.尤其是在这个电子设备充斥的时代,部分学生在第二课堂上表现极为被动,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兴趣不高,很难约束自己,导致学习的效果大幅度下降.当然,就当下第二课堂开展而言,部分课程的设置也确实或有或无,很难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促进,更加导致了学生们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缺失了.同时,在第二课堂的选择上,部分同学没有个人的主见,通常以随大流的形式来选择,而导致对所选择的课程无多大兴趣,而最后未能在第二课堂上获得收益.

3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理念与内在逻辑

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高校第二课堂更加侧重于给学生以自主选择权,基于此,第二课堂形成了区别于第一课堂的理念与内在逻辑.

3.1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理念

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话,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保证其课堂活动目标的导向性与内容广泛性是极为必要的.在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课堂开展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立德树人观,始终把全面育人放在第一位,在国家教育、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应努力还自主权与选择权于个体,全面提升第二课堂的实际效果,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深度融合.要有相对比较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作为课程展开的评价体系,以确保课堂有序展开与维系.其次,在课堂建设过程中,要强化课堂办学特色,突出特点,建立相对比较规范的制度理念,才能保证第二课堂的顺利展开.第三,第二课堂要强化前期规则,加强目标体系、监督体系、教学体系等等内容的监督.同时,还要秉承系统化发展的重要理念,深入研究第一课堂教学的短板,将第二课堂建构成为与第一课堂相衔接的重要课堂,在教学师资、实习实践、场地、设施等多方面提供相对应的支持,促进教学相关的因素,相互反馈、努力培育专业过硬、政治素养良好的当代大学生.

3.2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在逻辑

正如上文所提到,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中心,促进推进大学生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第二课堂更加强调学生的感性认知,通过个体亲身实践来感受、体验外部世界,来获得直接经验,进而获得实践经验.按照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三性统一”(即自然性、感性与社会性三性统一)的说法,感性认知是联通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中介环节.第二课堂是推动大学生能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在学校教育中,第二课堂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指向性、自主性、多样性、跨时空性,是一个极具有创新、创造性的活动.其活动整体是依靠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与协调,是一个自洽性的过程.同时,第二课堂可以在活动中推动着参与者和自身的能动性提升,促进个体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另外,第二课堂亦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层面多样、内容广泛,决定了参与者的选择性强,学生通常是乐于接受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一系列收益,在获得普遍技能的基础上其个体技能得以展示,在第二课堂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 新時期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促进策略

毋庸置疑,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与拓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高校应该加以重视.尤其是“全面育人”的新时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更加要求第二课堂建设要落到实处.

4.1 加强组织领导集中资源建构第二课堂

当下,各类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亟待集中资源对第二课堂进行深化建设与拓展.为了克服当下第二课堂广泛性与深刻性不足的问题,各类高校应该在校课程委员会指导下,集中各类资源对第二课堂进行建设.在具体课堂建构的过程中,可以由横向、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在横向上,高校应组织领导、课程委员会与相关资源部分,建立第二课堂筹建与促进委员会,将第二课堂的推进,落实到二级学院具体教学之内,并且,将第二课堂的日常指导作为考核领导的重要方面,以此来促进第二课堂获得各个二级学院的重视.在纵向上,形成高校、二级学院以及专业班级等三级工作组,实现资源共享,政策互通.充分引领各类学术社团、活动型社团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穿插于第二课堂建构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事学术研究,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动员高校各方面资源,来促进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完善,同时,还要不断给第二课堂以物质支持,配合学生开展相关活动的第二课堂,提供一系列场所与设施,从而,使第二课堂能够落到实处.

4.2 以学院为特色完善第二课堂体系建设

当下,第二课堂大多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广泛性、深刻性不强.目前诸多院校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部分院校采用特色性第二课堂的建构观念,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对知识需求与渴望.因此,针对第二课堂形式单一、广泛性、深刻性不强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高校在第二课堂的展开的过程中,首先要有特色性的理念,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实践中要有特色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二级学院的专业特点,进行特色课堂的呈现或拓展.如经济学院则可以以经管、人文类话题进行选题,计算机学院则可以选择以科技、计算机为主题,进行不同主题系列的活动开展,而哲学学院则可以分板块来讲解国内外哲学经典之作等等,各类以各二级学院专业为特点的特色教学,均可以发展成为第二课堂,来为培养大学生而服务,其核心关系在于要将各类专业的特点与当下政务、交通、医疗、金融等不同行业和领域相融合,发挥其实践应用能力,在注意专业性的同时,要突出其新颖性与实用性.

4.3 以社会实践深化高校第二课堂建设

正如上文所讲,当下,部分高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积极性不高.从多年来第二课堂的实践经验来看,为了化解这一尴尬的局面,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第二课堂,对促进学生第二课堂的参与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践行知行合一,实践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第二课堂要深入教学实践”.从这一系列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国家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方面,也非常强调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重要功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构建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大学生第二课堂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目前,有诸多第二课堂实践较为成功的院校,均是建立了“学历+技能”的双重教学模式,强调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第二课堂也会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因此,在第二课堂建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习实践,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之后撰写实践心得体会,组织会议开展社会实践心得分享.建立第二课堂评估机制时,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以此来促进学生在心理上对第二课堂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宋丹,曾剑雄.论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大学生第二课堂“金字塔模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01):56-65+81.

〔2〕朱国军,陈文娟.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的建设逻辑与核心机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2):127-129.

〔3〕李馨然,黄永红,吴则童,郝丽姣.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模式与建设机制综述[J].文教资料,2019(04):196-199.

〔4〕赵丹.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9(01):41-44.

〔5〕孙凤,刘晓军,赵义明,刘晓.第二课堂在应用技术型高校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培养中的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3):150-152.

〔6〕胡博闻,李守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758-761.

推荐访问:必要性 理念 策略 高校 第二课堂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