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重型坦克之绝唱

重型坦克之绝唱

时间:2022-12-15 14:3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自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那一刻起,苏德战场就成了装甲铁蹄的用武之地,在东线战场上,那一群群印有红色五角星和黑色铁十字的巨型“爬虫”们,用履带和炮火互相倾泻着钢铁与死亡。在这场意志的较量中,坦克工业受到了极大的刺激,由坦克汇聚的钢铁洪流成为了苏军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对这些装甲集群虎视眈眈的,不只是那些妄图统治世界的雅利安种族疯子,还有戴着星条旗礼帽的“山姆大叔”。于是,重型坦克的发展在冷战的氛围中迎来了一次全新的高潮。

从IS-4到T-10

IS-2(“斯大林”2)重型坦克一一走上战场,苏联坦克设计师托洛亚诺夫就开始着手研制“斯大林”系列坦克的后继型号,可惜,他所负责的“701工程”——一个科京设计的车首与杜霍夫设计的炮塔混合的产物,即后来大名鼎鼎的IS-3。IS-3走上战场之后,迅速发挥了实务,伴随着苏联装甲兵一路高歌挺进柏林,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但托洛亚诺夫并没有放弃“701工程”,1947年,即伟大卫国战争结束2年之后,他将“701工程”修改为三个方案,并呈报了苏军装甲总局。在经过一系列测试之后,军方同意定型生产,从此“701工程”有了自己的名字——IS-4,成为了战后苏联第一代重型坦克。可IS-4由于可怕的造价(托洛亚诺夫一直被称为“贵族战车设计师”),加上苏联战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财政主要用于恢复国内经济,使得IS-4仅仅生产了200辆左右。朝鲜战争爆发后,IS-4还一度被作为将要参战苏军的主力突击兵器,后因斯大要否决了整个出兵计划而作罢。看起来IS-4有点生不逢时的意境,但比起永远停留在图纸上的IS-5和屡遭厄运的IS-6来说,境遇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1944年,科京在设计完IS-2型坦克之后,拿出了后继的发展型号IS-5,但由于在技术上过于鸡肋,而且造价有点离谱,IS-5在拥有了个全尺寸的木质模型之后,设计图纸就被扔进了档案柜。但科京在1954年又提出了IS-6方案——“253工程”。从当时的眼光来看,IS-6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采用了IS-4的主要部件和电传动装置,一改以往的机械传动方式。这一次总能在竞争激烈的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了吧?可倒霉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试车当天,IS-6很不争气地摆了乌龙——整个样车发生了极其可怕的爆炸。坦克本身成了碎片不说,爆炸的冲击波甚至波及到了300米之外!经检查发现,这次事故可不是什么蓄意的“反革命行为”,而是电传动装置过热导致的(根本没有加装制冷系统)!随后的结果让科京更加尴尬了,由于设计方案太过死板,以至于整车根本没有留下改动的余地,所以说,IS-6陷入了可怕的“囚徒困境”:不安装制冷装置,整辆坦克能否正常的工作都是问题,但安装了制冷装置后,则会因为整车重量增加而影响机动性,发挥不出电传动的优势。万般无奈之下,科京只好把IS-4的整个传动系统照搬到了IS-6上。在改装后的IS-6进行实车机动演示时,最大速度只有43千米/小时,让评审的专家们跌破了眼镜!于是,这个方案被很随意地否决了。但“253工程”的失败并没有使科京从此一蹶不振,他翻盘的时机还没有到来呢!

此时的“IS系”竞争者中,又有一位明星设计师尼古拉·沙什穆林(据说此人是IS-2重型坦克的“真正设计师”,科京是名义上的总设计师)以及他的天才之作——“260工程”半道杀出。1946年,沙什穆林在列宁格勒推出了“260工程”,该工程是由他之前的方案修改而成,9月8日完成了样车试验。1947年,沙什穆林又对该方案进行了“修正”,自此,苏军装甲史上火力最猛重量最重的一个怪物诞生了——这就是IS-7。

在当时那个年代,IS-7的战斗力可谓当之无愧的王者,它的火炮一反常态,与一般的“由陆向海”不同(正常情况下,都是将陆基火力平台性能优秀的火炮“移植”到海基平台),主炮是由海军的56-SM型火炮改进而来,是一次完美的“由海向陆”的转型。该型130毫米火炮能将36.5千克的穿甲弹以945米/秒的速度打出去。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口径和威力,难怪美国人惊呼:疯狂的伊万来了!此外,IS-7也是世界上机枪最多的重型坦克,其机枪数至今也让其他型号难以望其项背——8挺(2挺14.5毫米重机枪,6挺7.62毫米机枪,其中并列2挺,壳体内6挺)!不仅仅是火力,IS-7由于采用了新型炮塔,也具备了极佳的防护性,同时,大功率发动机和新式挂胶履带的出现,使这头68吨重的庞然大物的速度达到了50千米/小时。

军方对该型坦克进行了测试,而测试的结果却让苏军装甲兵们叫苦连天!首先,IS-7有一个极不相称的“脑容量”——内部空间,乘员在驾驶IS-7行驶和作战时,除了“一天四两土”之外,还得忍受“前胸贴后背”的痛苦。其次,炮弹架的设置不太合理,经常出现乘员搬炮弹被砸伤的事故。还有,那数量繁多的机枪,本身是为了解决射击死角和自卫问题,结果弹盒的位置乱七八糟,作战时子弹打完后的再装填工作完成可能性基本等于零。内藏式的橡胶负重轮也磨损过大,经常“掉链子”(故障了)!随后,苏军内部的意见彻底葬送了IS-7的命运:太重,不适合运输;没有全地形通过能力;造价和维护起来成本太大等。最重要的一条是,T-54已经服役,而价格仅仅是IS-7的三分之一。

沙什穆林黯淡了,这个时候,一度遭受挫折的科京却卷土重来。这一次,他拿出的设计方案没有成为一个时代的起点,反而为时代的结束吹响了号角。

1948底,苏联红军装甲坦克兵总局下达文件,要求研制一种重量不超过50吨的重型坦克。科京领导的设计小组根据要求开始了新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在吸取IS-6电传动重型坦克失败的惨痛教训后,科京不再盲目使用新技术“大跃进”了,他决定在新坦克的设计中,尽可能采用现有成熟的技术来减小设计难度和风险。最后设计小组决定,新坦克以IS-3重型坦克为蓝本,尽量应用在IS-4和NS-7重型坦克上已获得验证的可靠设计。由于设计难度不太大,所以科京的设计小组很快便组装了一个1:1的木制原型车模型。1949年,外形比较保守的“730工程”样车诞生了。

1950年春,样车在库宾卡坦克试验场进行了试验。试验证明,“730工程”是一种还算成功的重型坦克,但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最后,试验委员会同意,“730工程”以IS-8的编号进行试生产,前提条件是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改进和完善。经过最后的改进,IS-8开始在1952年批量生产。1953年,斯大林去世,在上台的赫鲁晓夫推行“非斯大林化”的浪潮下,IS-8被重新命名为了T-10坦克。1956年,T-10的改型T-10M开始量产,而原先的T-

10也开始按照T-10M进行改造。从开始生产到停产,T-10系列共生产了8 000辆。

之后,红色装甲兵的作战序列中再也没有出现任何一种新型的重型坦克,T-10不仅成了苏式重型坦克的绝响,也成为了最后一种参加过实战的重型坦克,尽管这一光彩的经历在历史上却不是那么光彩:1968年,T-10和它的同门小兄弟T-54/55、T-62一起,肆无忌惮地越过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开进了在流行歌曲中被广为传唱的布拉格广场,将布拉格那个本来就带点寒意的春天,轰隆轰隆地碾了个粉碎!

为抗衡苏军铁流M103降生

1945年5月,整个世界都在欢呼,庆祝希特勒的灭亡。虽然日本帝国还在苟延残喘,但人类已经看到了正义获胜的曙光。同年6月22日,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当一辆辆战车通过观礼台时,西方的首脑们一个个惊讶得无法形容。此时的美国人看着红军那排山倒海的坦克集团军,脑海里浮现的却是装甲集群浩浩荡荡横扫西欧的梦魇。如何阻挡苏联的装甲优势,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猎犬”——乔治·凯南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抗将要开始!果然,在友好和信任还没有消失之时,美苏双方就已经将彼此作为了假想敌了!

阅兵式上的IS-3着着实实吓倒了美国人。此时,美国最好的重型坦克也仅仅是为了应对“虎式危机”而列装的M26“潘兴”重型坦克。1946年1月19日,美国陆军兵器局决定研制战后的新型坦克,和苏联人一样,扬基们的思路也是同时开发轻、中、重三种型号。其中决定研制重型坦克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能抗衡“IS-3冲击”。由于在“问号会议”上的积极参与,加之有重型坦克的设计经验,1946年5月14日,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以“K坦克”的名义提出了新的重型坦克设计方案。但由于二战结束后美国国防经费严重收缩,国防部没有给该型坦克的发展提供资金,该坦克没有量产。

1948年,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提出研制一种重量在70吨左右的重型坦克的需求。在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后,决定以T34(美国重型坦克开发编号之一,和苏联T-34没有关系)坦克为基础改进。新改进的坦克重约58吨,在机动性、防护性和火力上都能满足军队的要求。1948年12月,美国陆军和克莱斯勒公司签订了研制合同,将这种新式的重型坦克研制代号定为T43。朝鲜战争爆发时,T43坦克还处于全比例样车模型制造阶段。美国军方估计朝鲜战争可能演化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此时美军先进的重型或中型坦克却青黄不接,唯一算得上先进的是从M46的改进型,而苏军则装备有IS-2和IS-3重型坦克,在性能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此时,美军希望能立刻装备重型坦克——不管其是否经过试验11950年底,克莱斯勒公司拿到了80辆T43坦克的订单。不久,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提出要装备T43,订单数量增加到300辆。

1951年6月,克莱斯勒公司完成了初样车的试制工作,并开始在陆军阿伯丁试验场进行各种试验。1953年,新型坦克被正式定型为M103重型坦克。克莱斯勒公司还对T43进行了后续改进工作,最后的正式生产型是T43E1。1954年,80辆T43E1坦克的生产在克莱斯勒位于特拉华州的纽瓦克工厂内完工。在诺克斯堡,生产型T43E1的试验也正式拉开序幕。试验结束后,陆军认为T43E1无论在可靠性还是在命中率上都是不合格的,该坦克使用的120毫米炮弹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同一批次的炮弹精度相差较大(后来通过控制炮弹生产流程解决了问题)。排气管密封性不好也给军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试验时乘员经常被浓烟熏出来。最后的评估报告认为,T43E1重型坦克“不适于在前线使用”。无奈之下,这些T43E1只好于1955年封存。幸好军用物资需求检验委员会认为,把新坦克封装起来实属败家行为,要求克莱斯勒公司对其进行合格改装,改装过后的坦克被重新命名为M103。

1956年,M103正式列入美军装备序列,同年在底特律开始量产。最初M103坦克列装的单位是驻西德的美军,五角大楼对该型坦克寄予了厚望,并将其作为M47/M48中型坦克的火力支援坦克来使用,以便在欧洲战场上抗衡苏联的IS-3之类重型坦克。

但M103坦克并非步入了坦途。首先,M103重型坦克可靠性太差,总是出毛病;其次,M103重型坦克的命运有点背——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军方已经在研制新型的M60主战坦克,M60主战坦克已经在性能上全面接近或超过M103重型坦克。这样,M103重型坦克在装备部队后不久便从欧洲的一线战场上退下来,转给美国国内的海军陆战队。在M60坦克出现后,海军陆战队对M103A1进行了改进,生产了M103A2坦克,这也是美军正式列装的最后一种重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的装备数量为220辆(一说为300辆左右),比起苏联的T-10来,M103从未参加过实战,不过一直到1973年才退出现役,实属幸运。

T-10与M103性能比对

火力性能T-10的主要武器为1门47倍口径122毫米D-25TA坦克炮,火炮有一个双气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没有稳定器。该炮垒长6 450毫米,重2 270千克,方向射界360度,高低射界为-3~+17度。“730211程”和T-10的早期生产型都没有火炮抽烟设备,但随后的生产型都在炮口附近加装了抽烟筒。T-10的辅助武器为1挺位于火炮右侧的DShKM 12.7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安装在装填手门前的DShKM高射机枪。后期T-10M的主炮则换为全新设计的大威力M62-T2(2A17)122毫米坦克炮,这种火炮身管长为54倍口径,装有1个多气室反冲式炮口制退器带双向稳定器和火炮抽烟筒,这也是苏联最后的线膛坦克炮。辅助武器分别换为14.5毫米KPVT并列机枪和14.5毫米KPV高射机枪。该炮配备了新式的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脱壳穿甲弹的初速高达1600米/秒,穿甲弹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320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

美国军方在M103重型坦克设计之初,就把火力性能放到首位。M103的主要武器是1门M58型120毫米线膛炮,身管长为60倍口径,弹药基数38发。发射穿甲弹时,在命中角30度、射击距离914米的情况下,可击穿221毫米厚的钢装甲;发射破甲弹时破甲厚度为330毫米。尽管是分装式炮弹,但由于有2名装填手,实际射击速度仍达到5发/分。辅助武器有2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防护性能T-10的装甲防护性能极为优良,炮塔和车体的装甲倾角都很大,防弹外形良好。车体为全

焊接结构,车首前上装甲厚120毫米,侧面倾角72度,上面倾角45度,换算成水平厚度达362毫米,这在当时是任何反坦克武器无法击穿的。炮塔为铸钢结构,外形低矮倾角很大,炮塔前装甲厚20.I毫米,侧装甲厚lD0毫米,后装甲厚60毫米,顶装甲厚35毫米,火炮防盾厚230毫米。后期的T-10M火炮防盾和炮塔前部装甲被加厚到250毫米,并在热烟幕释放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基础上加装了三防装置。

M103重型坦克的车体为铸造钢装甲焊接结构,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110~127毫米,侧面装甲厚度为76毫米,后面装甲厚度为25毫米。炮塔为铸造件,但尾舱底面为焊接结构,炮塔各部位的装甲厚度达114毫米,火炮防盾的装甲厚度更达到了178毫米。各舱室用装甲板隔开,在防护上比T-10和T-10M稍逊,但由于M103的作战对象是IS-3,这个指标已经超过了。

机动性能T-10的单位功率为14马力/吨,最大速度4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00千米,使用尾部2个辅助油箱时最大行程为290千米。T-10重型坦克的速度比T-54中型坦克(50千米/小时)低,行程也比T-54(400千米)小了许多,因此在和T-54一起机动时T-10坦克经常掉队。T-10的车体宽度较大,即使是在使用宽轨铁路的苏联进行铁路机动时也会相当麻烦。后期的T-10M换装了V-12-6机械增压柴油机,悬挂系统进行了有效改进,最大速度增加到50千米/小时。这样,在行军和战斗中T-10M就能跟得上T-54/55和T-62了。T-10M还能再额外带2个辅助油箱,最大行程增加到350千米。尾部的一个速抛油箱还可以换成2个大型发烟罐。

美国M103重型坦克的动力装置为AVDS-1790-7C V型12缸风冷汽油机,最大功率810马力,配用CD850-4A型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有2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可实现中枢转向。这套动力一传动装置和M48坦克的几乎一模一样,而战斗全重增加了近10吨,这一点成为M103坦克机动性稍差的最主要原因。M103的履带和M48坦克一样,为宽711毫米的T107型金属橡胶履带,坦克最大速度33.8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68千米。机动性是有点不够,但M103坦克的优势在于使用了方向盘转向,操纵性相当好,乘员不易疲劳。动力一传动装置的维修也比较方便。

后期的M103A2将发动机由汽油机改为了柴油机。因此,M103A2型的战斗全重增加到58吨,但改用AVDS-1790-2A型V型12缸风冷柴油机后的最大功率调整为750马力,和M60主战坦克用的是同一种动力装置。匹配的变速箱也换为改进型的CD850-6A型。这样,尽管单位功率略有下降,但最大速度反而提高到37千米/小时。同时,由于加大了燃油箱容量,M103A2的最大行程提高到了480千米。

总体来看,T-10的性能优于M103,但是M103重型坦克的作战对象是IS-3,大概美国人也从来没有想到“伊万”们能把重型坦克设计得如此之“变态”。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不久之后,重型坦克就彻彻底底地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重型坦克时代的谢幕

从T-10和M103来看,美苏两国虽然在坦克的设计和作战目标上有所分歧,但对于具体的战术运用则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都是将其作为辅助火力而并非主力突击兵器。T-10的任务是为T-54/55提供火力支援,正如M103是M47/48的火力支援坦克。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当时的中型坦克在火力上比重型坦克稍逊一筹,而重型坦克又不能像中型坦克那样快速大批量生产并入役,于是,“高低搭配”就成了兼顾规模和火力的不二法门。基本上,这种形式的搭配还是二战坦克战理论和具体战术在战后的发展运用。但随着冷战的加剧,军事工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各类新型技术的运用使得“小车抗大炮”不再是神话和笑柄,而复合装甲与爆炸反应装甲的诞生则使得坦克的防护性能有了质的飞跃。一切都在预示着,重型坦克的辉煌已经是日薄西山。之后美苏不约而同地停止了重型坦克的生产和发展,坦克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那么,到底是什么判了重型坦克的“死刑”?

主战坦克的兴起 自1962年T-62坦克开出下塔吉尔设计局的门口时,坦克的分类就重新改写了。从那以后,轻、中、重的分类方式已经成为历史。之后,装甲世界的一批新秀开始登上了战争的舞台:M60A 1、“酋长”、AMX-30、“豹”1等。那些重型坦克的前辈们,只能惊讶地打量着这些新生的小兄弟。在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上,主战坦克达到或超过了以往的重型坦克,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差的弱点。而且,新型坦克相对于重型坦克来说,具有低廉的造价、便利的维护和低成本保养优势。由此,老旧的重型坦克的生存空间完全被剥夺了。

新型反坦克武器的诞生 自坦克诞生以来,虽然按照“有矛必有盾”的原则,各国都在研制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但是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后,各种反坦克武器由于威力、机动性等原因,迟迟跟不上坦克的发展。所以,坦克成为了最好的反坦克武器,成为了它自己的克星。“闪击怪杰”古德里安一开始就反对这样做,他坚信坦克应该作为突击兵器使用,而消灭它的方式最好是用专门的反坦克武器,不过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无法做到这一点。二战结束后,精确打击武器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事实。1946年,法国的诺德·阿维什公司开始研制反坦克导弹,并于1953年研制成功。自此,坦克开始遭遇它诞生以来最大的敌人。而且,搭载了反坦克导弹的各类武装直升机的出现,真正地成为了装甲目标的“树梢杀手”。

作战思想的变化 在前两个条件成熟后,陆军作战理念的更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说以前的方式是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现在则成为了打什么仗造什么武器了,传统的“大纵深”突击理论正在悄悄地向“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目标转型。在新的作战思想的影响下,为坦克提供火力支援的手段越来越多,在装甲部队的身边,步兵战车便能满足越来越多的战术需求,而不再需要那种沉甸甸而且用途单一的重型坦克来进行支援了。在空地一体化作战日趋娴熟的今天,重型坦克们往往派不上用场,而且,它是一个非常显眼的打击目标。

最终的结果是,重型坦克在现代战场上像恐龙一样销声匿迹了,不管是美利坚还是苏维埃,都放弃了这一过时的、笨重的武器。

尾声

无论T-10还是M103,尽管身影看上去都威风凛凛,但是,这两位美、苏重型坦克的代表都成了各自国家的重型装甲之绝唱。T-10在短暂的和平中曾经披挂上阵,了却了身为武器的最大心愿,可谁能说M103留下了遗憾呢?现在在巴格达街头耀武扬威的M1A1坦克上,分明还能看到M103的某些影子,而T-10的后辈们早就和它的先人相去甚远了。在T-10和M103活跃过的重型坦克圣殿,而今只剩下一片废墟。废土之上,一个新的王者至今还在矗立,重型坦克时代早已谢幕,而主战坦克的时代也早已来临了!

推荐访问:绝唱 坦克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