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尾细桉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适应性及稳定性评价

尾细桉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适应性及稳定性评价

时间:2022-12-15 11: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对5年生42个尾细桉无性系(含对照)在国营雷州林业局的年均材积生长量进行适应性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无性系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增益,正向增益在10.25%~38.48%之间;适应性评价出适应品种15个,其中唐家林场5个,北坡林场4个,石岭林场6个;稳定性评价出高产稳定型无性系19个,高产不稳定型无性系5个,低产稳定型无性系7个及低产不稳定型无性系11个;A01、LL244号无性系在好的立地上生长快,LH5和LL246号在各类立地上均生长迅速,具较高生产力,生长稳定,评价结果对优良无性系选育及推广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尾细桉无性系;适应性;稳定性;无性系选育

中图分类号S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5850-05

桉树是人工林速生树种中生长最快、发展最迅速、病虫害最少、经济效益高,兼有多种效益的树种,是华南地区乃至中国标志性人工林速生树种[1]。桉树在雷州半岛特别适生,但热带风暴等影响着桉树的种植面积及推广范围。培育出强适应性和高稳定性的抗逆无性系是育种工作的必然选择[2-4]。优良无性系的选择除考虑丰产性外,还应了解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和稳定性实际是无性系与环境因素的互作,其结果取决于无性系的遗传组成和环境因素的强度。

尾叶桉和细叶桉杂交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5-6],尾细桉(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无性系经国营雷州林业局多年生长测定已成为台风多发地区造林首选树种。因此,开展尾细桉无性系适应性和稳定性研究,探索其丰产与抗逆相适应的生长规律,可为尾细桉优良无性系的持续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改变台风多发地区和偏干旱地区造林无性系单一的被动局面,推动桉树人工林发挥更大的效益[7]。

1试验点概况

国营雷州林业局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109°39′~110°38′ E,20°18′~21°30′ N,属于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3.5 ℃,最高气温38.9 ℃,最低气温1.4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9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2 ℃;年降雨量1 855 mm,相对湿度82%~84%,干、湿季节明显,5~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85.5%,且热带风暴频繁,10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年蒸发量1 762.9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001 h。试验均匀设在雷州林业局下属从南到北3个林场。3试点的土壤分析结果见表1。

4结论与讨论

(1)无性系多点最小显著检验法研究表明,参试无性系中有12个无性系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增益,正向增益在10.25%~38.48%之间,选育工作具较强的实际意义。

(2)无性系多点的适应性研究表明,该批无性系适应唐家林场立地,而不太适宜于北坡;对42个无性系(含对照)适应地点评价出适应性品种15个,分别适应于3个林场,其中唐家5个,北坡4个,石岭6个。综合选择表明LH5、A01、LL246和LL244号等4个无性系表现最优,是生长表现稳定的优良基因型,值得今后推广种植。

(3)基于生长分析[8]得出性状在无性系、地点和无性系×地点交互效应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对无性系多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以变异系数水平和平均生长水平为分界线,可分为4类,其中高产稳定型19个无性系、高产不稳定型5个无性系、低产稳定型7个无性系及低产不稳定型11个无性系,其中高产稳定型无性系适宜选择和推广使用。回归系数的采用对每个无性系在不同地点的稳定性进行了量化,使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研究表明尽管有4个尾细桉无性系即LL69、LL73、LL107和LL105号具有完全稳定性,但其稳定性是结合基因适应性得出,属低产稳定型,因此其稳定性并不利于优良性状的选择。

(4)稳定性分析中回归系数越大,表明无性系对环境反应敏感,系数越小则无性系对环境反应迟钝。值得试行推广的A01、LL244号无性系对环境敏感,表明在好的立地上生长快,在差立地上生长受影响大;而LH5和LL246号对环境不敏感表明其在各类立地上均生长迅速,具较高生产力,生长稳定。

(5)基因型稳定性评价量化指标来源于各立地的无性系生长,根据各环境的全部基因型平均表现来表示环境的数量,并估量每个无性系对环境平均值的线性回归[10]。亦即当b值大,表明该无性系对环境反应敏感,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性状等指标差异大而稳定性小;b值小,说明该无性系对环境反应迟钝,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性状等指标差异小,故稳定性好。

参考文献

[1] 杨民胜,李天会.中国桉树研究现状与科学经营[J].桉树科技,2005,22(2):1-7.

[2] 李光友,徐建民,RISTO V,等.尾叶桉无性系多点遗传分析及优良无性系选择[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5): 84-88.

[3] 申文辉,李宏伟,黄锡泽,等.东门无性系选育研究[J].桉树科技,2004(2):9-15.

[4] 莫晓勇,彭仕尧,龙腾,等.雷州半岛桉树无性系选择及其早期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3):293-298.

[5] 吴坤明,吴菊英,徐建民,等.桉树杂交种间杂种优势和优良杂种的评选[J].广东林业科技,1996,12(2):1-5.

[6] 甘四明,李梅,李发根,等.尾叶桉×细叶桉杂种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2):135-140.

[7] 徐建民,陆钊华.桉树纸浆材树种持续育种与改良性状的筛选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6,35(4):227-233.

[8] 彭仕尧,徐建民,李光友,等.尾细桉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与遗传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4):23-27.

[9] 梁一池.树木育种原理与方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

[10] FINLAY K W,WILKINSON G N.The analysis of adaptation in a plantbreeding programme[J].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1963,14:742-754.

推荐访问:雷州 稳定性 半岛 性及 评价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