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羽衣甘蓝中叶黄素的分布及稳定性研究

羽衣甘蓝中叶黄素的分布及稳定性研究

时间:2022-12-15 10: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对照。

叶黄素(C40 H56O2)(以总胡萝卜素计)的计算公式为:

X (mg·kg-1)= (A×50×1 000)/(m×2 550)

式中:A为叶黄素乙醇溶解液的吸光度;50为稀释倍数,1 000为单位换算系数,m为试样质量,单位为g,2 550 为总类胡萝卜素百分吸光系数。

1.5 羽衣甘蓝叶黄素稳定性的研究

将羽衣甘蓝的完全叶冷冻干燥,制备成粉末,如1.4的方法制取上清液。然后分别在不同温度、光照、pH条件下存放2 h,在不同金属离子、H2O2浓度、维生素C浓度下存放24h,测其叶黄素含量。

1.6 数据分析

所有的试验重复3次,数据采用 DPS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TURKEY法进行多重比较,在5%内进行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羽衣甘蓝不同部位叶黄素的含量

由图2知,羽衣甘蓝的中等叶叶黄素含量最高,为129.4 mg·kg-1;其次是完全叶,为116.2 mg·kg-1;而在幼叶和衰老叶中较少,在茎秆中含量最低,仅为7.4 mg·kg-1,是中等叶的 1/17。吴正云等[9]研究认为,较低的CN 比有利于叶黄素的积累。羽衣甘蓝幼叶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叶片,故叶黄素含量较低;从中等叶长成至完全叶,直至衰老叶,可能氮素的积累有一个先增加后转移的过程,所以中等叶的叶黄素比完全叶和衰老叶的高;茎秆中的叶黄素只是植物体的少量积累而已,在理论上几乎不会合成。

2.2 温度和光照对羽衣甘蓝叶黄素稳定性的影响

由图3(A)知,羽衣甘蓝中的叶黄素在不同温度下贮存2 h,其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5 ℃,贮存2 h 后的含量是 114.9 mg·kg-1,在100 ℃时的含量为101.2 mg·kg-1,比15 ℃时减少11.9%。由图3(B)知,光照条件对叶黄素的影响非常大,在暗处叶黄素含量最高,日光灯照射2 h,比暗处减少了23.7%。而阳光照射(临汾9月中旬,晴天9:00—11:00)的提取液叶黄素下降最多,比暗处存放的减少32.6%。究其机理,叶黄素中有不饱和键,高温或光照下促进叶黄素发生氧化反应,阳光的能量比日光灯高,故反应的快些,致使其叶黄素减少得多[10]。

2.3 pH和金属离子对羽衣甘蓝叶黄素稳定性的影响

由图4(A)知,随着pH从2到10,羽衣甘蓝的叶黄素稳定性逐渐增加(P<0.05),pH达到10以后,叶黄素的稳定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羽衣甘蓝的叶黄素在pH 10的条件下作用2 h比pH 2的条件下高75.7%。羽衣甘蓝在pH大于7的条件下比较稳定,在7以下易发生降解,这与李大婧等[11]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在酸性条件下,H+与叶黄素的羟基发生反应,致使叶黄素发生降解,而在碱性条件下,OH-有助于稳定羟基,使得叶黄素的稳定性提高。

由图4(B)知,不同金属离子(浓度为0.5 g·L-1)对叶黄素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差异。Fe3+和 Cu2+对叶黄素的影响比较大,二者作用24 h后,与CK相比约减少15%,而 Na+和 Zn2+仅比CK减少1.4%。Fe3+和Cu2+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3d5 和3d9,皆未达到3d10饱和状态,氧化性较强,导致叶黄素损失较多;而 Na+和Zn2+的最外层为2p6和3d10,皆达到饱和状态,氧化性和还原性都相对弱一些,故对叶黄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12]。

2.4过氧化氢和维生素 C 对羽衣甘蓝叶黄素稳定性的影响

由图5(A)可知,叶黄素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未加过氧化氢的存放24 h 后,含量为 114.5 mg·kg-1,而0.9% H2O2的为104.1 mg·kg-1,比未加的下降了9.1%。由图5(B)知,维生素 C 对叶黄素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羽衣甘蓝中的叶黄素随维生素C的浓度增大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叶黄素在维生素C浓度为2.4 g·L-1 的情况下存放24 h,其浓度比未加的低4.8%。维生素C引起的下降幅度总体上比过氧化氢弱一些。H2O2为强氧化剂,将叶黄素的不饱和双键氧化,导致其含量下降。关于维生素C对叶黄素的影响,可能是维生素C的羟基电离产生少量H+,在较低pH下叶黄素不稳定,发生降解[13]。

3 讨 论

本试验中,我们考察了羽衣甘蓝不同部位的叶黄素的含量,并研究了对热、光、pH、金属离子、氧化剂和还原剂条件下的稳定性,这对开发羽衣甘蓝的叶黄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提取叶黄素时,尽量在避光、较高pH、小于80 ℃的条件下提取,同时尽量避免Fe3+、Cu2+的干扰。另外,在开发羽衣甘蓝产品时,为有效保持其功能营养物质叶黄素,选取原料时,不要等到叶片完全长成再采收,而是在兼顾产量的同时尽量在中等叶片时采收;在加工、包装、贮运中尽量避免H+、Fe3+等不利条件,氧化类和还原类的食品添加剂的浓度要合理选取,以便更多的保持其营养功效,发挥最佳保健效果。

4 结 论

羽衣甘蓝不同部位的叶黄素差异显著(P<0.05),中等叶片中含量最高,为129.4 mg·kg-1,其次为完全叶,含量为116.2 mg·kg-1,幼叶和衰老叶中含量较低,茎秆中含量最低。羽衣甘蓝叶黄素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pH的升高而增加,在pH大于10的条件下较稳定;在暗处的稳定性较高,阳光和日光灯照射引起叶黄素下降,阳光照射比日光灯照射下降幅度大;Fe3+和Cu2+对叶黄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而 Na+和 Zn2+对其影响较小;叶黄素随H2O2和维生素C浓度的增大稳定性降低,维生素引起的下降程度比H2O2稍微小一些。

参考文献:

[1] 孙其文.羽衣甘蓝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38(21):166-167.

[2] 宋曙辉,薛颖,武兴德.羽衣甘蓝的营养评价[J].营养学报,2000,22(4):358-359.

[3] 许秀兰,赵国华,阚建全,等.叶黄素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4,27(10):3-7.

[4] Alexandra A R, Andrew S. The science behind lutein[J].Toxicology Letters, 2004,150(1):57-83.

[5] 王向东,赵国建.羽衣甘蓝叶黄素提取纯化研究[J].食品科学,2007,2,(7):145-148.

[6] 张伟,唐晓丹,张静.万寿菊提取物中高纯度叶黄素反应条件的研究[J].特产研究,2009,48(3):40-42.

[7] 杨云裳,张海霞,李春雷,等.万寿菊叶黄素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97-99.

[8] GB/T 21517-2008,饲料添加剂.叶黄素[S].2008.

[9] 吴正云,曲春波,史贤明.小球藻异养生长及叶黄素合成量影响因子的优化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1):6-11.

[10] 牛桂玲,朱海滨.万寿菊叶黄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4):15-18.

[11] 李大婧,方桂珍,刘春泉,等.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稳定性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1):112-116.

[12] 金安定,刘淑薇,吴勇.高等无机化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43.

[13] 阚建全.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207-210.

推荐访问:甘蓝 羽衣 稳定性 分布 黄素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