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信息化环境下船舶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环境下船舶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2-12-14 14: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通过分析船舶原理课程教与学现状,从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协作交流教学模式、远程教学模式等四个方面改革,探讨如何对该课程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教学,以达到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最后对改革成效进行总结与探索。

关键词 船舶原理;信息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2-0152-03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principles of naval architecture,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discussion on how to make full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to organize teaching, including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odel, distance teaching mode, etc. The purpose 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talent training. Finally, the results of the reform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principles of naval architecture; information; teaching mode

1 前言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并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之上来进行教与学的现代教学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从两个教育规划中可以看出,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应全面开展信息化教学新模式,不断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改革的对策和措施,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本文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对船舶原理课程的现状进行剖析,同时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船舶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包括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改革、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协作交流教学模式改革、远程教学模式改革等四个方面。

2 船舶原理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船舶原理是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分成以流体静力学为基础的船舶静力学以及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的船舶动力学两大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浮性、稳性、抗沉性、阻力、推进、摇摆及操纵性等。这些内容是船舶设计、建造和营运乃至新型船舶研究开发需要用到的专门基础知识[1]。本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造船修理工艺、船舶设计基础等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目前本门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以讲授、模拟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同时本门课程内容偏于理论,公式较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公式推导无法理解透彻,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效率越来越低[2]。与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陈旧,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船舶工业相关信息量严重不足。所以本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信息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

3 船舶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途径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主要从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改革、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协作交流教学模式改革、远程教学模式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探究新的教学进程结构 目前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四要素(教师、学生、多媒体、学习资源)大多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知识点,由原来通过黑板板书转变成PPT课件的不断翻页过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滞后于社会需求和发展,很多仍是打着信息化的旗号,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本课程的这种教学进程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下,要对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进行重组,打破章节顺序,以学生为中心,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打碎知识点再重组。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唯一信息源,一定课时下,教师的教学信息量并不能把课本知识全部讲透,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也受到限制,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学生厌学,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消磨时间等现象层出不穷。

船舶原理课程中理论抽象,公式多,很多难点知识必须通过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课堂讲授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必须继续采用,但是课堂的讲授过程以及采用的教学手段都要加以变革。如在学习船舶初稳性的知识点时,难点是重量的移动以及装卸载荷对船舶初稳性影响的计算。对于该知识难点,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把物理现象搬进课堂,师生通过船模进行投硬币的实验来观察,并比赛哪位学生的船模所能投的硬币最多,通过实验以及游戏来观察装卸载荷对船舶初稳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船模上货物的移动来观察货物移动对船舶初稳性的影响。教师在做实验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推导公式,这一过程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软件模拟船舶由于装卸货物以及货物移动所产生的倾斜直观效果。师生之间通过这样的交互活动来共同解决问题,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引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增强了教与学的效果。

探求新的自主学习新形式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到船舶原理网络课程平台上寻找提供的教学视频、课件、动画素材,或者上其他学习网站去寻求解答,即为一种自主探究的教与学模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可以通过QQ学习群、微信学习群等进行讨论答疑,答疑的途径包括人机互交、生生互交、师生互交等交流学习方式[3]。如在讲到自由液面对船舶初稳性影响的知识点时,这个知识点不太复杂,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外查阅资料来掌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减少自由液面对船舶初稳性的影响?”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自行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在课堂上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并从中找出学生学习的不足,为进一步教学设计做好工作。

同时基于课程网络平台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并且教师可以施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进程。这一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4]。

探究新的小组交流渠道 教师设定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分组开展项目,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颠覆原来被动听课的状态,主动搜集资料,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都得到锻炼。船舶原理课程是学生走上船体设计、船体制造、检验等岗位必须掌握的,为了提升学生对船舶行业的热爱,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课程中加入项目化教学模式。

如在静力学知识讲完后,设计一个项目训练内容——岁月号沉没之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沉没事件的理解,运用已学习的知识分析沉船事件。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结合船舶静力学所涉及的浮性、稳性、抗沉性的知识点分析沉船事件,提升对船舶行业的热爱以及深刻体会职业奉献精神,同时把人文修养与专业知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在项目完成结束后,学生会获得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以及加强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热爱。最后,课堂上每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对所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探求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组合 充分考虑课程特点以及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等因素,开发船舶原理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平台内容包括教学资源库、网络资源库、选择性学习系统、学习评价系统、信息及交流系统、网络教学和反馈系统等六大功能模块。基于网络平台,探究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网上教师辅导。建立一个虚拟教室进行学习和交流,即网络班级空间,学生有疑问可以网上畅所欲言,不但可以调动讨论的积极性,还可以避免个别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面对教师回答问题的尴尬。

2)利用网络资料。教师上传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到课程网络平台上,学生根据自己所需进行在线学习或下载学习,并且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外部链接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

课程网络平台的成功使用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辅助教学等多种功能,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掌握本门课程相关知识。

4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船舶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成效

通过以上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改革、协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改革、远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四个方面的探索,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14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改革后教与学的效果大大增强,成效显著。

与新型创新人才的目标高度吻合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改革是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与高职院校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目标高度吻合。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而言,把实验带进课堂,把企业真实项目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使得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具有社会竞争力。

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在对教材内容打碎重组,结合信息技术不断整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好的锻炼。如教学视频的录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以及对教学的驾驭能力。

学习评价及时化和多元化 每个知识点对应一定的测试题,学生可以及时测试自己掌握的程度,同时减轻教师手工批改作业的巨大工作量,有更多的时间完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的考核机制,学生对于平时课后项目的完成、网络平台作业的完成都非常有积极性。一方面是因为平时成绩占的比例提高,学生重视平时成绩;更重要的是因为信息化环境下实施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以及自信心。平时知识点的掌握也为期末考试减少很多负担,学生可以轻松应考,从考试成绩来看,不及格率下降很多,他们对课程评价的满意度较高。同时项目化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等是以过程性评价作为评价机制,实现学习评价的多元化。

5 结束语

通过信息化环境下船舶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培养以下素养:热爱船舶行业,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工作态度认真,独立解决问题,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具有进取心和责任感。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新的飞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朱艳,曹元军.高职“船舶原理”网络课程建设研究[M].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19-21.

[2]朱艳,曹元军.微课在《船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科技风,2015(5):222-223.

[3]高勇,窦聚山,于来虎.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实践[M].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8):140-143.

[4]丁洁.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M].青年与社会,2014(10):166-167.

[5]邓福光.信息化条件下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M].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30-131.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船舶 信息化 原理 改革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