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最好的海上运动场地”之二: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航海运动学校项目设计体会

“最好的海上运动场地”之二: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航海运动学校项目设计体会

时间:2022-12-14 11: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项目概况

大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由三个项目组成,分别是帆板比赛场馆“海上运动基地”,帆船比赛场馆“七星湾分赛区比赛设施工程”,赛事配套项目“航海运动学校”。本文将着重介绍赛事配套项目“航海运动学校”的设计过程与获得的经验。项目规模及功能要求如下:

“航海运动学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澳街道桔钓沙片区,隔新东路南北比邻。是大运会帆船、帆板比赛项目的重要配套及赛后运营保障设施。学校总用地面积4.39公顷,按功能构成分为10栋建筑,总建筑面积16700m2。设计全日制初中部和高中部共6个年级,每年级2个班,约50人。在校学生约300人。另有在校教职员工50人。学校设施同时可提供100名海上运动员及20名教练员常年集训使用、航海运动学校赛时可转换为大运会运动员配套服务设施,结合七星湾分赛区共担负3000人的赛事接待任务。

概念形成

2007年10月接到设计任务后,设计人员对项目场地进行实地踏勘,对基地情况大限度地减小土石方量,保护现状环境资源的同时达到方案追求的统一完整的围合空间效果。

确定了总体规划原则,再进行功能组织的调整:将用地分为教学区、训练区和生活区三部分,各部分处于不同高度的台地上。教学区、生活区沿用地环型展开,依次抬高,面海背山呈怀抱状,训练区置于用地腹部,通过南北贯通的廊桥与教学、生活区紧密联系。训练区与运动场相对排列,结合地形构成园区内重要视觉通廊,为学校最大限度的争取了优质景观资源。

到此为止的工作是确定中选方案与场地结合的原则并积极调整方案布局以适应实际情况,兼顾群体建筑营造完整空间的优势和对坡地的分析和利用,之后将微观到具体建筑,每栋建筑都会与环境产生各自独特的关系,我们也有着不同的回应方式。

建筑单体推敲

首先简述各建筑的功能:

E-1#2#为行政楼、教学楼。建筑面积4745.24m2。主要功能包括教室、科研用房、行政用房及相关辅助用房。建筑根据地形变化,采用错层布局,地上3层。建筑高度16.05m。

E-3#为学生公寓。建筑面积:3578.20m2。功能包括73问学生公寓居室f内设卫生间)、2间无障碍居室(内设无障碍卫生间)、每层设公共活动室一间、首层设会客室、管理室及相关辅助用房。地上4层,局部5层。

E-4#为运动员公寓。建筑面积:1930.40m2。功能包括46间运动员公寓居室(内设卫生间)、首层设管理室及相关辅助用房。地上4层。

E-5#为教师公寓。建筑面积:1610.00m2。功能包括19套教师公寓、首层设管理室及相关辅助用房。地上5层。

E-6、7#为餐厅和训练馆。建筑面积:4650.00m2。功能包括300人餐厅及相关厨房、设备辅助用房,室内篮球场及更衣淋浴辅助用房等。地上4层。

E-9#为消防水泵房。建筑面积:176.40m2。地上1层。

进入到单体方案深化阶段,将场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分析结果与设计相结合:项目位于深圳,属IVA气候区,夏热冬暖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5~29℃,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防雨要求:且应防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用地南临七娘山,这对遮蔽日照有一定优势,且海风资源丰富,可加以利用,用通风带走部分热量。据如上气候及场地特征,得出航海运动学校单体设计原则:结合台地,采用易于通风的建筑布局(形体错落,采用外廊等):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遮蔽阳光(可通过增加遮阳构件及屋顶绿化等手法实现),使用不易锈蚀的建筑材料(由于造价的限制,最终选择以涂料为主),立面效果结合外廊或遮阳,以横线条为主,这也和总图的连贯性相一致,烘托整体的气势。下面分别介绍各栋建筑的设计想法及特点

E-1#2#建筑所含功能较多(教学、办公、科研等),地形亦相对复杂,在整组建筑中较能代表南方山地建筑的特色。总图将E-1#2#布置于用地的端头,紧邻新东路和园区主入口,也是靠海最近的建筑,从公路、万科游艇俱乐部及海上均能明显的看到,位于园区前端的优势即是获得无遮挡的景观资源,因此建筑设计也试图将此优势充分利用。

将建筑形体分为三部分,分别对应教学、科研和办公三种主要功能,教学楼、科研楼顺应整体布局的弧线形式,内侧的科研楼采用直线型,使科研和教学部分共同围合出一个内院,底层架空,在不富裕的用地范围内达到较丰富的空间效果。这种布局方式让不同功能更加独立的同时消解了建筑的体量,呈现分散错落的形态,形成很多“缝隙”,有利于通风及光的渗入,并在不同标高设置了对外面向海面、对内面向球场的公共休息空间,增加了使用者在其中停留、行走及探索的趣味。建成后基本达到了预想的空间效果。

E-3#E-4#E-5#分别为学生、运动员及教师公寓,首尾相连于用地南侧,七娘山脚下,与E-1#2#共同构成建筑群体的围合态势。其功能较为单一,均为宿舍,故采用简单的单元式处理手法,将三栋楼分别置于不同高度的台地上,并以台阶和坡道相连,形成无障碍的通道。立面力求韵律感和简洁,以外廊形成的水平线条作为园区的背景,突显了整体感。

E-6、7#功能主要为训练馆和餐厅,要求大空间和独立流线并与其他建筑有一定联系。所以规划时将其和运动场并置,共同构成了园区的中心。为了其可达性,设置了连桥与生活区和教学区相连。由于两种功能要求的层高不同,利用台地的变化将两部分功能置于不同标高,使得建筑整体高度一致,减少南侧的宿舍及公寓产生视线遮挡,也使中心区域的建筑体量完整。训练馆部分立面开大窗外设置竖向遮阳百叶,形成统一的立面肌理,突出其内部公共大空间的特点。和对面的E-1#2#建筑相对,界定出园区内部的静态空间。

积极利用各种限制条件

本项目存在各种条件的限制:比如气候炎热、场地的坡度较大、多种功能的差异、场地内可建设范围紧张、工程投资较少等。如何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积极地利用这些限制,创造出有趣味的空间并体现出建筑的地域性特色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

以E-1#2#建筑为例,为应对当地炎热潮湿的气候,设计通过底层架空、形体错落、围合露天庭院、设置外廊等手法增加小区域内的空气流动,使海风能随时穿透建筑群,带走热量,并通过设置外遮阳板及屋顶绿化等方式遮蔽南方强烈的阳光。

对于可建设范围相对狭小,地面高差明显,且要顺应总平面弧线的形态等问题,将建筑的形体打散后重组也是相对合理的方式:如E-6、7#建筑,不同功能位于不同标高台地,向外一侧为弧线,向园区内侧则为直线,理性的对建筑形态加以调整,以最合适的状态置于场地之内。

对景观资源的利用

场地的景观资源丰富,第一次进入现场时就觉得如何处理好景观因素是这次设计的主要问题,用地可谓坐山观海,所在之处皆为美景,赞叹景色优美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使用者(航海学校的学生及老师)是否对大海如此的景色习以为常。故我们不赞同生硬的将海景引入建筑,那样反而无趣。最终,我们将此处的建筑定义为自然与人之间的隔断。仍以E-1#2#建筑为例,通过对空间的收放和不同高度休息平台的开合变换使人对海的感受若即若离,并以环形的流线联系内部山景与外部海景。实际的效果即是听觉及嗅觉的海作为背景,视觉的海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为人的行走增添了趣味,不同气质的空间也为不同故事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同时园区内建筑的开窗均采用横向条窗,将海的辽阔收入每个房间。

一些感想

以上简单介绍了航海运动学校由方案确定到之后的方案深化及如何利用现场条件等方面的情况,是对设计方法的一次总结

本项目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建筑与场地之间应存在的密切关系,如Alvaro Siza的建筑,它们与各自的场地都有独特的融入方式,使得他的每个建筑都有唯一性,就像由那片土壤中生长出来,根系紧紧抓着土地。

不敢说自己向Siza学到了什么,但对于场所能为建筑提供的资源和信息,以及由此可能诞生出的只属于此地的建筑,我好像有所感悟

另外,我想将设计的过程比作绘画,都是由草图到最终的成品。草图是概念和最初的想法,它虽然已具备结构但仍包含很多模糊和不确定的因素,而最终的成品是否完美就要依靠对草图的细化,从若干条线条中选择最合适的一条,这需要更全面细致的考虑和比对。比如本项目,如何既能与地形相结合又能保证总平面弧线形态统一的空间感,就需要方案深化阶段对场地和单体建筑的功能相互协调,才能达到最终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A2T作室建筑师

摄影杨超英,《建筑创作》杂志社摄影师

收稿日期:2011年10月

推荐访问: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运动 最好的 之二 深圳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