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Cu—0.1Ag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及其本构方程

Cu—0.1Ag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及其本构方程

时间:2022-12-13 20:2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材料制备及设备仪器

采用连铸上引法制备制备实验用Cu-0.1Ag合金,其工艺流程为:上引—冷轧—拉制.利用管式铜套(石墨结晶器)伸入并浸没在熔化的铜液面下,上端与真空泵连通,首先将结晶器内空气抽出,在真空作用下,使管内产生负压,铜液徐徐吸引向上,并在引升器附近很快凝固成光亮铸锭,然后经冷轧或冷拉成杆,制备成22mm的杆坯[4-6].杆坯通过连续挤压进行扩展挤压制备28mm的加工杆,再经过三次冷轧和大拉将线径减小为2.3mm,最后通过中拉制备线径为0.5mm的Cu-0.1Ag合金,其主要成分如表1所示.

主要试验设备及分析检测设备:金属切割机、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镶样磨抛相关设备、蔡司金相显微镜、Origin7.5数据分析软件等.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圆柱体试样高温单道次压缩试验的方法,研究该Cu-0.1Ag合金杆的高温热变形行为.通过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分析,得出试验的Cu-0.1Ag合金在热压缩过程中的流变应力数学模型以及变形速率、变形温度对试验的银铜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热变形条件对Cu-0.1Ag合金热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行为的影响,设计以下等温热压缩试验:试样的总压缩量ɛ=1.0,试样温度范围为25~500℃(选取25℃、100℃、200℃、300℃、400℃、500℃),反應速率范围为0.01 ~1s-1(选取0.01 s -1、0.1 s -1、1s-1),热模拟升温温度为5℃·s -1.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变形温度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应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模拟试验了Cu-0.1Ag合金分别在0.01s-1、0.1s-1和1s-1应变速率下,不同变形温度的热变形行为,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Cu-0.1Ag合金在热压缩过程中,在相同的应变速率的条件下,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力逐渐降低.相关文献资料[7]表明,随着变形的发生,加工硬化程度持续增大,晶粒内部位错密度出现先增大后部分消失再增大现象,导致合金发生明显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低时,晶粒内部可启动的滑移系较少,只有位向有利于变形的晶粒可优先通过晶面滑移而促进变形的进行.变形温度较高时,由于原子的活动能力增强了,各晶粒在热变形过程中均可开启更多的滑移系,更有利于变形.

2.2应变速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图2为500℃温度下,Cu-0.1Ag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在500℃温度下的热变形过程中,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应力逐渐增大.

应变速率低时,处于不同位向的初始晶粒具有足够的时间转至有利于变形的位置,晶粒内部各个区域的动态再结晶可以比较同步的进行,所以在个变形温度下曲线均表现了比较明显的软化特征.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位向处于不利于变形的晶粒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转至有利于变形的位置,加工硬化程度要大于软化程度,因此需要施加更大的应力才能使合金继续变形.

2.3 Cu-0.1Ag合金本构方程的建立

目前,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可以综合采用Arrhenius型方程和Jonas双曲线函数模型表示材料的本构关系[8]:

表2为不同热变形条件下Cu-0.1Ag合金的峰值流变应力,利用表2的数据绘制了如图3(a)、(b)所示的 和 的关系图,并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在 和 关系图中不同温度下直线的斜率,即为不同温度下的 、 值,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根据 有: =0.00437.进而绘制了如图3(c)所示的 与 的线性关系图,其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观察图3(a)、(b)和(c),发现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实验数据关系与 、 和 这三种关系均能较好的吻合,但是从各自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线性条件下,各个温度条件下的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均要高出另外两种线性关系的相关系数,因此不同温度下实验数据关系与 最吻合.

根据公式(7)可以绘出 与1/T的关系图,如图3(d)所示.并对其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得出Cu-0.1Ag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平均形变激活能为138.93768KJ/mol.又A=exp(K+Q/RT) ,K为各个温度下 直线的截距,求得A值如表7所示.

3 结论

(1)Cu-0.1Ag合金在变形温度25~500℃,变形速率反应速率范围为0.01 ~1s-1的范围内,变形温度越高,合金越容易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越小,合金也越容易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

(2)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合金应力和应变速率的本构方程:

参考文献:

[1] 李明茂.适用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铜合金接触线[J].有色金属加工,2005,34(2):30-32.

[2] 张建波,张震宇,张洪锋等.铜银漆包线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特征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7):6-7.

[3] 牛玉英,宋宝韫,刘元文等.银铜合金接触线的制造新工艺[J].塑性工程学报,2006,13(3):65-68.

[4] 刘辉.连铸连轧法取代传统上引法生产高速电气化铁路用铜银合金接触线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

[5] 刘辉,胡忠卫,樊刚等.铜银合金接触线(CTHA)的性能研究[J].云南冶金,2004,33(3):34-37.

[6] 吴予才.稀土在铜银合金导线生产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2006,30(6):877-880.

[7] 王延辉,龚冰,李冰等.H65黄铜合金热变形流变应力特征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8,15(6):113-117.

[8] 张晓菲,彭成章,肖阳等.镍铝青铜高温变形的本构模型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2,41(20):20-22.

推荐访问:合金 方程 变形 研究 Cu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