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探讨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的分析与思考

探讨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12-13 14: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交通工程及工民建项目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工程项目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使用最多的材料是混凝土,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对于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般来讲,在混凝土使用之前,都需要进行相关试验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以期确保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规范以及设计的要求。然而,混凝土的配合比的确定具有一定的难度,世界上的相关科研单位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然而,至今为止,还存在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对于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的分析和思考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分析;思考

0前言

混凝土的发明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使用对于提高人类建筑房屋的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由于组成成分的多样性以及对不同环境所要求混凝土配置的复杂性,使得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以及执行一直是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只有对众多的混凝土配合比理论进行分析,并能够对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够不断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从而促进交通工程以及工民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1各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概述

在现代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为了简化设计的准确性以及提高设计水平,对混凝土所用原材料一般主要考虑水、粗细骨料、胶凝材料以及混凝土外加剂四种。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也就是求解出水、胶凝材料、粗骨料以及细骨料的组成未知数。可以根据所有求的适配强度,通过质量法或者是体积法建立一个整体恒定方程,从而就能够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转化成求解用水量、水灰比以及砂率三个参数了。当前常见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1美国ACI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美国的ACI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各种配合比的参数只要通过相关表格的查找就能够获得。但是,该种方法获得的各种参数的选择理论依据比较单薄,说服力不强。此外,该种方法对于材料性状的敏感性也比较差。该种方法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为典型的方法之一。

1.2英国BRE方法

与美国的ACI方法相比,英国的BRE方法在参数的选择上具有相似性,但是,英国采取的方法,其选择使考虑的因素更多。例如,在水灰比的选择过程中,其考虑到了长期的力学性质与短期的力学性质。砂率的选择中考虑到了小于0.6mm的细骨料量。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通过图表来获得一定的参数,容易产生普适性的误差。如果单独从图表选择的方法中进行比较,则该种方法是很优秀的,此外,如果能够增加数学方法,则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将会更加出色。

1.3法国Dreux方法

法国的Dreux方法具有自身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各个级配参数的设计比较细致。例如,在用水量的选择时,考虑到了耐久性问题,而在计算砂率的时候,则综合考虑了级配、水泥用量以及最大粒径等。不过,Dreux方法中的级配曲线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级配曲线的设计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一般不能够通过改善级配曲线的制作方法来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水平。

1.4中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我国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更注重的是经验性设计。在规范中,试图展示一个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这样一个普适的方法已经十分优秀。但是,应该注意到,这样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经验性选择居多,并且计算结果偏差很大。具体表现在,强度公式引起的误差波动,其次用水量与砂率的选择依据也并不充分。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工作性设计较欠缺

根据对多种较优质的混凝土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大都缺乏对工作性的设计。而工作性设计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施工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对混凝土流变性理论研究不够,使得现行的混凝土设计方法中缺乏工作性的设计。

2.2混凝土强度理论不完善

与工作性相比,研究人员杜宇强度理论的分析和研究较为深入。常见的强度理论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保罗米公式以及Larrard的MTP公式等。这些计算公式的方法大都是基于固体力学以及数据回归分析进行相关的模型求解的,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相关的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正。然而,随着矿物外加剂的使用以及多种骨料的渗入,混凝土的复杂性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将新增加的因素放置到既有的混凝土的强度理论中,成为相关工作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创新方法

3.1完善强度模型

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其破坏主要分为裂缝的产生、发展以及贯通的过程,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混凝土的强度模型,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建立“裂缝产生”以及“裂缝在基相中传播”两个控制因素。混凝土的裂缝受到界面区域的影响最大,因此,界面强度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控制条件,此外,基相承载破坏的能力控制了裂缝的传播情况。因此,在混凝土强度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从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两个方面对混凝土界面的强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确保混凝土强度能够满足路桥以及工民建工程等的实际需要。

3.2建立工作性模型

在混凝土工作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使用“砂浆—粗骨料”的体系分割方法,可以将混凝土的流动性转化为粗骨料的相对运用过程,其中的润滑剂是砂浆。因此,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就能够通过粗骨料的运动能力表现出来。而粗骨料的运动水平主要是由粗骨料之间的相互摩擦造成的。在实际的混凝土之中,优质的砂浆以及相关的介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粗骨料之间的损耗,从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与此同时,水分对于粗骨料的湿润作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粗骨料的运动能力。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开展的不断深入,对于施工技术工艺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施工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的设计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可靠性、耐久性及经济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各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从而为优秀的工程施工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霞,周红艳,张利娟.浅谈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

[2]范孟岭,杨永俊,林丽玲.常用配合比储备及应急设计控制[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

[3]张小伟,张雄.减缩防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A].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论文集[C].2004

推荐访问:混凝土 探讨 配合 思考 各类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