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的临床应用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2-12 09:5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UF-100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与临床意义。结果:尿沉渣分析仪是用显微镜或专用设备对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仪器,为摆脱繁琐和费时的操作程序,做到尿沉渣分析的标准化、自动化。结论: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正确率高,速度快,易于质量控制,其检测结果的精确性较高。

关键词:尿沉渣;UF-100尿沉渣分析仪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13-01

全自动的尿沉渣分析仪逐渐地在医院的检验科中得以应用,尿沉渣分析仪实现了检测自动化、标准化,使其结果具有了可比性,医院已被临床广泛应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采用的是流式细胞计数和电阻抗两种检测方法,此仪器检查标本细胞数量较显微镜检查多,且检测的每一步骤模式一致。易于质量控制,其检测结果的精确性较高。

1工作原理

UF-100流式尿分析仪应用流式细胞和电阻抗的原理;当一个尿液标本被稀释液稀释并经染色液染色后,靠液压作用通过鞘液流动池。当反应样品从样品喷嘴出口进入鞘液流动室时,被一种无粒子颗粒的鞘液包围,使每个细胞以单个纵列的形式通过流动池的中心轴线,在这里每个尿液细胞被氩激光光束照射。每个细胞有不同程度荧光强度、散射光强度和电阻抗的大小。UF-100流式尿分析仪是将这种荧光、散射光和电阻抗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分析这些电信号,使每个尿液标本产生直方图和散射图,然后分析这些图形即可区分每个细胞并得出每个细胞的形态。尿液流经仪器管路时,其有形成分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膜被复合快速荧光染色剂染色后,在鞘流液的作用下依次进入流动分析池的中心轴线。氩离子激光器以488 nm波长透射流动池,对流经光路的每一颗粒进行散射光、荧光及脉冲时间分析。经过计算机对颗粒前向散射光波形、前向荧光波形和电阻抗值的大小综合分析,得出细胞的形态、细胞横截面积、染色片段的长度、细胞容积等信息并绘制出直方图和散点图,实现对尿中有形成分的分类和计数。

2质量控制

2.1分析前质控:尿液留取量,尿液放置时间等都应按标准操作。如留尿量过少、尿液放置时间过长都易引起细胞数低。

2.2分析中质控:包括仪器运转状态、检验人员操作方法的差异等,分析中质控仍然是沉渣质控的重要因素。由于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一种较精密的电子仪器,所以其安装、使用、维护和保养都应严格按其操作规程完成,使用时仪器必须安装在通风好,环境大小适宜,有空调装置的房间内。安装或每次维修后,必须对仪器技术性能进行调试,这对保证检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1]。每天在开机之前,操作者要对仪器的试剂、打印机、配件、取样器和废液装置等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开机后,仪器先进行自检、自动冲洗并检查本底,最后要进行仪器质控检查。当尿液标本血细胞数>2000/μL时,会影响下一个标本的测试结果;尿液标本使用了有颜色的防腐剂或荧光素,会降低分析结果的可信性;尿液标本中有较大颗粒的污染物,会引起仪器阻塞。每日保养,应用清洗剂擦洗仪器表面,并于关机前用CELLCLEAN执行关机冲洗程序。每日关机后,应检查仪器真空泵中蓄水池内的液体水平,如果有液体存在,应排空。

2.3分析后质控:UF-100的分析后质控由于尿液的酸碱度和尿液的渗量都直接影响尿红细胞的形态。尿红细胞在渗透压<700mosm/L或尿pH值≥7时,红细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从均一性向非均一性改变。上皮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因此当仪器构出这类细胞数达一定浓度时,仪器不能完全区分出哪一类细胞必须通过离心镜检复查。由于病理管型仪器也只起过筛作用,当出现阳性提示时必须离心镜检。当仪器对酵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结晶有标记时,都应离心镜检复查。

3临床意义

3.1红细胞:红细胞出现在第一和第二散射图的左角。 FI极低和Fsc大小不等均为红细胞。参考值:男0~12/μl,女0~24/μl,离心后为0~偶见/HPF。尿中红细胞还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沉渣中红细胞少尿蛋白质多,提示肾脏疾患;沉渣中红细胞多,尿蛋白质少提示肾外性泌尿系统感染;有红细胞伴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管型,或有红细胞并伴有红细胞管型,提示肾脏疾病;有红细胞无肾上皮细胞和管型一般提示为肾外泌尿系统疾病。

3.2白细胞:白细胞出现在散射图的正中央。存活的白细胞呈现前向散射光高和前向荧光弱;受损或死亡的白细胞前向散射光弱,前向荧光强。参考值:男0~12/μl,女0~26/μl。尿中的白细胞大量增加常见于:提示泌尿系统有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肾结核、肾肿瘤等。鉴别诊断尿中的白细胞的来源,可用尿三杯试验进行判断。尿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见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病人。尿中淋巴细胞增多,还可见于病毒感染、肿瘤、结核、狼疮性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尿中浆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的慢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间质性肾炎,变态反应性泌尿系统炎症,嗜酸性粒细胞>5%称嗜酸性粒细胞尿[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除凝溶蛋白质阳性外,当骨髓瘤细胞累及肾脏时,可在病人尿中出现骨髓瘤细胞。

3.3上皮细胞(EC):大的鳞状上皮和移形上皮细胞分布在第二散射图的右角,其散射光强,荧光也强。参考值:正常尿液中可见少量的鳞状上皮细胞和移形上皮细胞。正常人尿中可见少量鳞状上皮细胞,如有明显增多或成堆出现并伴有白细胞增多时,则提示该处患有炎症。正常人尿中几乎不见柱状上皮细胞,如尿中出现较多此种细胞,提示有慢性尿道炎或慢性前列腺炎或慢性膀胱炎的可能(膀胱移行上皮在炎症作用下化生为腺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尿中不见,若尿中出现或增多表示肾小管有病变,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如成堆出现,常表示肾小管有坏死性病变。在某些慢性肾病中,常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浆内充满脂肪颗粒,甚至将胞核覆盖,则称复粒细胞或脂肪颗粒细胞。在肾慢性出血,梗塞或血红蛋白尿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微褐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经染色后显示为蓝色颗粒。肾移植1周后的患者,尿中可见较多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逐渐减少或恢复正常,当发生排斥反应时,尿中可再度出现成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

3.4管型:透明管型分布在第二散射图的中下区域,因为透明管型内容物中无DNA物质,所以透明管型在仪器上只有 FSC、无FI。病理性管型出现在第二散射图的中上区域,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和荧光脉冲宽度都很高。管型常见于肾小球远曲小管中形成,白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综合症或肾盂肾炎的患者尿液中。

3.5结晶:分布在散射图红细胞区域,中心分布不稳定。若新鲜尿中经常看到草酸钙或尿酸结晶,同时伴有较多的红细胞时则应怀疑有尿结石的可能。胱氨酸结晶提示胱氨酸尿液的存在。

3.6吞噬细胞:尿液中的吞噬细胞一般指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细胞,约为白细胞的2~3倍,边缘不整齐;核呈肾形、类圆形、稍偏位、染色质细致;胞质丰富。吞噬细胞内常吞噬有红细胞、白细胞碎片,脂肪滴、精子及颗粒状物质等多种成分。吞噬细胞可在泌尿道急性炎症时出现,同时伴有白细胞及细菌,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参考文献

[1]丛玉隆,王力.当代检验分析技术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夏铁安,胡诩群,王清涛等.临床医学检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分析仪 全自动 临床应用 检测 尿沉渣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