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时间:2022-12-12 09:5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应用对比剂,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检查、心脑血管及肿瘤疾病介入治疗中,由此一来,由对比剂造成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逐渐提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患者预后,且增加患者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目前,研究者以及临床中已经广泛的重视对比剂肾病的预防及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研究综述了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与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发病机制; 预防策略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161-03

对比剂使用48 h内,新发肾功能障碍,且未发现其他引发原因,或者加重原有的肾功能障碍称之为对比剂肾病(CIN),临床诊断时,诊断标准为血肌酐增高25%以上,或升高44 μmol/L以上。现阶段,医源获得性肾衰竭病因中,占据第三位的为对比剂肾病,病死率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CIN的发生率。本研究中,介绍了CIN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

1 CIN流行病学

目前,临床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诊断CIN的标准,导致各家在报道CIN发病率时各异。关于CIN的诊断标准,欧洲泌尿生殖学会所提出的受到广泛的认可:血管内注入对比劑后,血肌酐在3 d内增高超过25%,或升高44 μmol/L以上时即可判断患者发生CIN[1]。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血肌酐的水平,因此,有学者提出,反映CIN时,采用肌酐清除率[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警惕CIN,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后,有针对性的预防,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患者CIN的发病率,而且改进了含碘对比机,将其肾毒性降低,尽管如此,CIN的发病率依然较高。CIN发生后,会增加院内相关事件发生率,比如大出血、靶血管血运重建等,而且会增加死亡、卒中等远期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说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CIN促进作用明显。

2 CIN的发病机制

2.1 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髓质缺血性损伤

CIN发病机制中,最为主要的一项即为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人体血流动力学被对比剂改变后,包含收缩相及舒张相。血管内部注入对比剂后,血液中流入对比剂,促进血浆渗透压提升,增加血容量,因此,在第一阶段中,会短暂扩张肾脏血管,时间为20 min左右[3]。之后,随着尿液,大量的流失水、钠及其他电解质,减少血容量,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缩血管物质的释放受到反射性刺激,故而第二阶段中,会痉挛性收缩肾血管,时间为4 h左右,或更长[4]。第二阶段时,血管中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的平衡被打破,缩血管物质占据的比例增加,导致血管收缩,重新分布肾内血流,髓质相对缺氧,血液由此流至肾皮质,而髓质对缺氧的敏感性非常高,因而产生严重的缺血缺氧性损伤[5]。同时,钠的重吸收和运送由髓质负责,第二阶段中会排出大量的水、钠,导致氧及能量过多的消耗,造成髓质工作负荷增加,进一步加重髓质缺血缺氧性损伤。在这一系列变化的影响下,肾脏细胞发生坏死或凋亡,损害肾功能。

2.2 肾小管的直接损伤

CIN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为活性氧引起的氧化应激。对比剂进入人体后,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增高肾内渗透压,并导致肾实质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黄嘌呤氧化酶被激活后,分解腺苷,产生活性氧(ROS)[6]。在生理条件下,ROS产生的量比较少,机体酶系统可迅速的将其清除,并不会损伤机体,但ROS产生过多,酶系统不能有效清除时,Ca2+/Mg2+依赖性核酸内切酶会被多余ROS激活,导致核酸结构及功能受到破坏,DNA分子损伤,氧化、交联蛋白质和氨基酸[7]。细胞凋亡中,第二信使为ROS,结合刺激信号,可磷酸化p53,促进其结合Bax启动子中的p53结合位点,导致Bax被上调,抗凋亡基因Bei-2的表达下调,线粒体在Bax促进作用下,前凋亡分子细胞色素c及凋亡诱导分子的释放量增加,导致Caspases家族被激活,诱发细胞凋亡[8]。生物膜在ROS影响下,完整性被破坏,脂质过氧化物产生量显著提升,导致细胞微环境稳定状态被打破,诱导细胞凋亡,损伤组织,并影响脏器功能。诱导型NO合酶(iNOS)在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促进作用下,增加产生量,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为iNOS的分布位置,iNOS产生量提升后,或增加NO的释放量,尽管超氧阴离子可被有效清除,但二者发生反应后,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生成,氧化性更强,过氧化内环境下,增加其氧化性,导致氧化损伤加重[9]。

2.3 肾小管的间接损伤

对比剂使用后,重新分布肾内血流,肾髓质相对缺氧,导致血液流向肾皮质,造成缺血缺氧性损伤髓袢升支粗段,同时,水、钠在对比剂高渗作用下,会增加排泄量,加重所致的工作负荷量,提升氧需求量,导致缺血缺氧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10]。对比剂会增加血压黏稠度,降低血细胞比容,髓质血管中会聚集大量的红细胞,减低其流速,甚至造成停滞,而且会造成红细胞皱缩、变形,降低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加剧髓质的缺血缺氧损伤。

2.4 肾小管阻塞

对比剂注入血管后,增高血浆渗透压,提升血容量,形成渗透性利尿,增多尿酸盐及草酸盐的形成,肾小管被其形成的结晶堵塞,加重肾小管损伤程度。对比剂中,电解质含量比较多,较易增加Tamm-Horsfall蛋白的分泌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在ROS诱导下,细胞产生坏死、凋落,结合Tamm-Horsfall蛋白后,胶状物形成,导致肾小管被堵塞,影响肾功能[11]。

3 预防CIN的策略

3.1 筛查高危患者

注射对比剂之前,医护人员应准确的评估患者发生CIN危险性,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恰当的预防策略。如患者评估结果显示,基础肾功能正常,其他的危险因素并不存在,使用对比剂过程中,充分水化有效保证即可,特殊处理措施并不需要;如患者评估结果显示,基础肾功能伴有损伤,或者其他危险因素存在2项及以上,判定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发生CIN的风险性非常高,使用对比剂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的进行处理,尽量的将对比剂的肾毒性降低,预防CIN的发生[12]。

3.2 控制对比剂使用量

关于对比剂的使用剂量,目前已经形成如下共识: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不超过60 ml/(min·1.73 m2)时,使用剂量应控制在100 ml之内[13]。使用对比剂时,可参照公式来确定使用剂量,公式为5(ml)×患者体重(kg)/血肌酐(mg/dl),计算出的结果即为推荐的最大剂量[14]。医生临床应用过程中,可参照共识及公式确定具体的对比剂用量,尽量将对比剂对肾脏的损害降低,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

3.3 选择恰当的对比剂

临床上普遍认为,安全性较高的对比剂为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但随着人们对对比剂认识的提升,人们发现,对比剂在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时,主要影响因素为对比剂黏度,因此,在以后的CIN防治工作中,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探索具有低渗透压及低黏度的对比剂,以有效的降低对比剂对肾脏的毒性危害[15]。

3.4 停用肾毒性药物

经过CIN发生风险性评估后,如评估结果显示为高危患者时,注射对比剂前24 h,潜在的肾毒性药物应停止使用。目前,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双胍类降糖药物、环孢霉素、他克莫司、两性霉素B为已经明确的具有潜在肾毒性药物,患者治疗期间,若正在使用上述药物,應在注入对比剂前24 h停用,降低CIN的风险[16]。

3.5 水化治疗

CIN预防策略中,能够明确降低其发生率的措施之一即为水化治疗。对于住院患者,从注射对比剂前12 h开始,给予患者0.9%氯化钠注射液1 ml/(kg·h),静脉滴注,直至造影后12 h停止;对于门诊患者,注射对比剂前嘱咐患者饮水,造影后6 h,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17]。通过水化治疗,可显著的降低CIN发生率,而且此种方法价格低廉,患者较易接受,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6 血滤

排出机体中的含碘对比剂时,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为血液透析,患者肾病比较严重时,必须要在术前及术后给予患者血液透析,减少对比剂在患者体内的沉积,降低其肾毒性,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防止进一步加剧肾脏损伤[18]。通常,介入前4~8 h为开始血滤及扩容的最佳时机,且持续进行血滤及扩容,术后18~24 h后方可停止。

3.7 应用有益中和作用的药物

(1)他汀类药物: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保护人体的内皮细胞,将氧化应激减少,降低CIN的发生可能[19]。他汀类药物于术前给予患者后,可有效的减少CIN的发生,但对于他汀类药物预防CIN的作用,部分患者并不认同,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患者肾脏缺血后,给予患者维生素C后,损伤可减轻,而且可降低肾毒性药物损害肾脏的程度,在氧化应激、肾血管收缩方面,维生素C的作用也较为明显;(3)N-乙酰半胱氨酸(NAC):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时,给予患者NAC后,CIN的发生率可有效降低,而且具备剂量依赖性,目前,多数学者普遍认为,CIN老年高危患者中,预防性的常规用药可选择为NAC,并与水化治疗相联合[20];(4)普罗布考:该药物的抗氧化作用非常强,可降低血肌酐的增高幅度,预防CIN的发生。

综上所述,CIN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预防CIN时,尽管已经研究出较多的预防措施,但仍然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大研究力度,研究出更多的预防策略,减少CIN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巫颖,李茜.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碘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治[J].内科,2012,23(1):54-57.

[2]许建国,宫剑滨.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2,11(1):76-79.

[3]李福秀,张明瑞.围术期对比剂肾病的研究及防治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2(12):1311-1313.

[4] Jain S, Kumar C H,Suranagi U D,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N-acetylcysteine on bisphenol A-induc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rats[J].Food Chem Toxicol,2011,49(6):1404-1409.

[5]曹世平,王鹏,崔凯,等.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预防对比剂肾病[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1):1600-1602.

[6]张功霖,赵卫.对比剂肾病的预防及危险分层的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17(12):889-892.

[7] Awal A,Ahsan S A,Siddique M A,et al.Effect of hydration with or without n-acetylcysteie on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Mymensingh Med J,2011,20(2):264-269.

[8]王琦武,张琼方,钟继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4(1):49-51,55.

[9]曹红霞,梁改琴,贾有福.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碘对比剂的安全措施探讨[J].中国优生优育,2014,18(5):350-352.

[10]李鸿杰,唐方明.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5,30(2):241-245.

[11]何海燕,李文华,王琳,等.左卡尼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2015,15(4):322-325.

[12]何小姣,杨渊,蔡琳,等.ACEI/ARB对经皮冠脉介入诊疗后对比剂肾病影响的系统评价[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14(4):522-527.

[13]闫美玉,王康,彭文辉,等.冠脉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0(23):4580-4584.

[14]郭晓华,李俊萍,张昕.阿托伐他汀通过促进热休克蛋白90表达减少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J].中国循环杂志,2015,15(9):845-848.

[15] Sudarsky D,Nikolsky E.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J].Int J Nephrol Renovasc Dis,2011,7(4):85-99.

[16] Seeliger E,Becker K,Ladwig M,et al.Up to 50-fold increase in urine viscosity with iso-osmolar contrast media in the rat[J].Radiology,2010,256(2):406-414.

[17]郑志伟,陈翠仪,康彦红,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1):17-19.

[18]刘同强,李娟娟,冯曦,等.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8):613-614.

[19] Marenzi G,De Metrio M,Rubino M,et al.Acute hyperglycemia and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i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Heart J,2010,160(6):1170-1177.

[20]楊清,张建维,杨士伟,等.术前血糖水平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4):249-253.

(收稿日期:2016-06-26)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肾病 发病 预防 机制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