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梅毒螺旋体RPR与TPPA检测方法对比评价

梅毒螺旋体RPR与TPPA检测方法对比评价

时间:2022-12-10 19:35:2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馔OE3=<OE3�43DS<<=LuLDuv^M|6ߍ7mvS 
DB]·DD,L1�L?m4ui/!DQ=tF对照均匀辅加在纸卡的两个圆圈中,另外,再取50微升待检血同样辅加在纸卡的另一圆圈中,使用专用针头,滴管吸取分离后的血浆滴1滴到检测卡上,使用RPR旋转仪水平旋转卡片,8min,100转/mm,之后在光线充足处观察卡片颜色判断结果,若卡片圆圈中有黑色凝聚颗粒和絮状物,则表示该样本为阳性反应,若无凝聚块,记为阴性。TPPA法:全称为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试剂盒中含有超声裂解后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菌体,将其包被与人工明胶载体上,可于样本中的梅毒抗体产生较明显的凝集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凝集物,检测时,将分离后的血浆样本按照TPPA试剂盒操作,若出现颗粒凝集在孔底称大环形或多边形且边缘粗糙,可定性为梅毒阳性,颗粒聚集于孔底中央,且边缘光滑,可判定为梅毒阴性。该方法用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等优势,在梅毒确认实验中是国内外所公认的。但是操作复杂,无法自动化判定结果,不能用于大规模标本的筛查。

1.4 指标观察

对比RPR检测和TPPA检测的阳性结果,并根据两种检测结果阳性进行分组。1.5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阳性比用百分数(%)表示,行卡方检验对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4例受检测者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

RPR检测判定为阳性者有54例,经检测为炎性的有51例,阳性率为94.44%(51/54):TPPA检测判定阳性49例,经检测为炎性的有49例,阳性率为90.74%(49/54);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检测方法在梅毒阳性检出率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详见表l。

2.2 根据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分组分析

两种方法检测出的血清样本阳性有一定的差别,RPR、TPPA均为阳性的46例,单一阳性的有8例,分组如表2所示。

3 讨论

梅毒由苍白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是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染病,梅毒感染后可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扩散,早期主要攻击皮肤、黏膜等组织,晚期可蔓延至心血管系统、骨、神经系统,可导致主动脉炎、主动脉瘤、脊髓梅毒等严重疾病‘2],患病特点时隐时显,病程较长。目前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其中病原学检查的可靠性较强,但极易受其它因素影响制约,相对来说,更适用于科研或教学。血清学检查具体可分为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两种实验方法。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实验简单易操作,试剂成本低,通过肉眼即可判定,可快速做出有效诊断,多用于早期筛查和临床疗效观察,但由于此方法具有非特异性,所以有一定的假阳性率;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实验存在较高的特异性,且较为敏感,因此该方法往往不在疗效观察、判定复发以及是否再感染中使用,主要用于梅毒确诊实验。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RPR梅毒阳性检出率为94.44%,TPPA梅毒阳性检出率为90.74%,RPR和TPPA两种检测方法在梅毒阳性检出率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PR和TPPA检测出的血清样本阳性存在一定差异,RPR、TPPA均为阳性的46例,单一阳性的有8例。从检测结果对比中可以发现,RPR和TPPA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不完全相同,两种方法的检测原理亦不相同,RPR试验是一种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心磷脂抗原,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破坏人体细胞会释放出抗原性心磷脂,可使机体做出免疫应答反应产生抗体,但此方法不具有特异性[3]。TPPA试验直接利用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原一抗体反应检测血清样本中的IgM或IgG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心磷脂释放产生反应素的前提是机体受到梅毒菌攻击,一般在梅毒感染后的5~8周产生,在正规治疗治愈后或梅毒晚期消失[4],故而,RPR法不适用于早期和晚期梅毒的檢测,而梅毒螺旋体抗体在感染后即可出现免疫反应,且持续性长,伴于患者感染后的全部时期,因此,TPPA检查可用于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定性试验。在检测中,因RPR检测的非特异性,常常会有假阳性的出现,患者可能是非梅毒感染者,因同样出现抗类脂反应素而导致检测结果阳性,需要TPPA检查做进一步确诊检查,若TPPA提示阳性,则可确诊,并尽快接受正规治疗,然而,梅毒感染的患者其带有CD4信息的细胞明显增加,导致患者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如HIV等),复杂型疾病感染的患者在TPPA试验时可能出现难以解释的结果,故在检测中若出现TPPA阴性而RPR阳性时,需考虑其他疾病的筛查。

综上所述,梅毒诊断的检测过程是复杂的,诊断结果往往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梅毒诊断检测实践过程中,应同时联合使用多种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并相互校正,方能有效提高梅毒阳性检出率,有效减少和避免漏检或误诊的情况发生[5],进而促使梅毒患者尽早得到有效诊治,提升梅毒患者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苏宗义,隋青,龚爱红,刘新勇.VDRL和RPR在神经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8, 22 (28): 3928-3930.

[2]李瑛,李军.TP-ELISA、RPR与TPPA检测诊断梅毒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 (10):1398-1399.

[3]吴丽娜,黄丽芳,黄翠梅,赖玉玲,胡雪梅,探讨3种不同检验方法在不同时期梅毒检测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 (13):70一72.

[4]魏从芳,汤巧,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2 (04):458-459,462.

[5]文伟,彭雪峰,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17, 24 (08): 1007-1008.

推荐访问:螺旋体 梅毒 检测方法 评价 RPR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