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毕业生对人工智能影响认识的调查研究

高校毕业生对人工智能影响认识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12-08 09:4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越来越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部分人开始担忧人工智能是否会对社会就业带来影响,而高校毕业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研究他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回顾了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对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而分析问卷对政府、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人工智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1-0173-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前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巨大的浪潮。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新兴产业,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人工智能在中国也迎来了新纪元。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会给社会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就业问题。据有关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将会使工作实现更广泛的“自动化”,同时还将推动技能偏向型科技革命,劳动力将会面临诸如技术性失业和技能不匹配等就业问题。而高校毕业生作为准就业人员,必须认清形势,全面认识和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挖掘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提升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点和思路,抓住机遇才能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实现价值。

2文献回顾

2.1人工智能

2.1.1人工智能起源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包括John McCarthy在内的10位专家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正式提出的(Moor,2006)[1],这标志着一个新兴学科,人工智能的正式诞生。亚里士多德几千年前对于人类思维的研究,近代的帕斯卡为现代数理逻辑的奠基;巴贝奇对数学分析机器研究以及图灵的理想计算机模型和自动机理论等的早期研究都为人工智能的提出奠定了基石(刘毅,2004)[2]。关于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的交织研究历史悠久。而且现今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也多是受人类和其他动物神经计算研究的启发(Hassabis D等人,2017)[3]。

2.1.2人工智能概念

人工智能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在该领域包括机器学习、自动化、图像识别、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所谓的智能就是人脑通过比较过去进而预测未来的能力(杰夫·霍金斯,2006)[4],计算机是人工智能的载体,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并表达出智能行为。当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蔡自兴(2016)[5]则从智能机器、人工智能学科和人工智能能力这三方面来定义人工智能,他认为智能机器就是自主或交换地执行各种拟人任务的机器,人工智能学科则是一个研究这些智能机器的计算机学科分支,而人工智能能力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

2.1.3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非常广阔。在模式识别、物景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库系统、博弈、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生成、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等方面上都得到应用(刘毅,2004)[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成熟,人工智能将会应用在更多的领域中。

2.2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2.2.1相关理论

王君和杨威(2017)[6]梳理了技术进步与就业研究的相关理论。他们发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将直接提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同时也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反过来,社会劳动就业增加,但模型无法解释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熊彼特是创新和经濟周期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是,技术创新过程是不规则和平衡的,导致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经济体制的周期性行为。因此,发生周期性失业危机。

经济创新经济学理论阐述了技术—经济范式演变对就业的影响机制,指出经济萧条,失业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是旧制度与新技术—经济范式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2.2.2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路径

吴慈生和周震(2013)[7]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对工业机器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路径进行了剖析,他们认为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一方面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进而引起产业结构的不变化导致社会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发生变化。

3调查分析

3.1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3.1.1调查研究对象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次调查主要以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11月双选会现场待就业的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

3.1.2调查研究方法

前期采用文献综述法,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企业智能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利弊,同时借鉴前辈的经验形成整体思路形成问卷。再运用问卷法,通过线下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从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1.3调查实施

调研小组五人通过讨论确定主题,然后阅读相关文献,形成了调查问卷。最后运用问卷法,于2018年11月在成都理工大学的双选会现场对待就业的大四学生进行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并于2018年12月完成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3.1.4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分别从个人基本信息、大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人工智能的关联、大学生就业与人工智能的关联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展开调查。其中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人工智能的关联、大学生就业与人工智能的关联三个方面的调查来发现目前企业智能化背景下用人单位招聘要求转变后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本身存在的利弊。

3.2调查的综合分析与结果

3.2.1调查样本情况分析(性别和学历)

本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共收回有效问卷159份。从受访者性别构成看,其中女性共81名,占比50.9%;男性共78名,占比49.1%,略少于女性受访者。

在受访者的学历层次分布中,学历为本科的受访者占比94.3%,其次是研究生学历的受访者占比5.7%。在此次双选会调查的过程中已有7.5%的受访者已经签约公司。

3.2.2高校毕业生对人工智能认识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中针对大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情况主要从其对人工智能的定义认识、有无相关知识储备和对热门观点的看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人工智能的定义认识,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人工智能是能够帮助人类更高效解决问题的工具”,占比66%。其次是认为“人工智能是具有人一样思维能力的高智能电脑程序”,占比32.1%。在大学生有无相关知识储备的问题中,有88.7%的大学生都只有一些但不多的知识储备,说明大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了解普遍通过一些热点新闻,并没有进行相关书籍文献的阅读。关于“人会被机器人取代”这类观点,有62.3%的大学生都认为现在或者是将来机器人都难以取代人,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

3.2.3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人工智能关联的研究分析

本次调查中针对大学生所学专业与人工智能的关联研究主要从其所在专业是否涉及过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对其专业产生影响的看法和所在专业与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必要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其所在专业是否涉及过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的调查中,多数受访者都认为没有涉及,占比67.9%,说明在现有的大学专业学科教育中还普遍没有涉及前沿科技的学习。在大学生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对其专业产生影响的看法中,有67.9%的受访者都认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22.6%的大学生任务完全不会产生影响或者会产生较小影响,但有9.4%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较大影响。说明人工智能的影响领域遍布各个专业,但影响程度有所区分。在对于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必要性方面,有86.8%的大学生都认为有必要进行学习,说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前沿科技对于自身发展的影响。

3.2.4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人工智能关联的研究分析

本次调查中针对大学生就业与人工智能的关联研究主要从其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用人单位对于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要求和期望从事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目前用人单位对于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要求调查中,有84.9%的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只遇见了少数企业有对人工智能知识储备的要求,仅有15.1%的大学生遇见了超过半数的企业对其知识储备有要求。说明目前针对大学生人工智能知识储备有要求的企业只限定于某部分高科技行业。

4建议与对策

4.1政府方面

4.1.1 普及人工智能知识教育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知识的储备大多处于只有一些了解的阶段,且大部分是通过热门的新闻事件进行了解,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因此,借力基础教育或通识教育,普及人工智能知识。高等教育应该考虑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大学生的基础教育或者通识教育。

4.1.2推动高校“翻转课堂”教育的实施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大学生所在专业涉及过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的比例较低,大部分高等教学以传统课本教学为主,很难实现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的对接。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技能型复合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显然这种“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显著的作用,对创新型人才的培新提供了更强大的推动力量。

4.2企业方面

4.2.1高科技行业可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有一部分高科技行业在招聘中普遍要求应试者具备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但目前的高等教育较难实现专项的培养,因此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对于智能化程度要求高的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具备智能+数据的应用能力的高校大学生,提高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的对接准确率,降低企业用人成本的同时实现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

4.2.2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用人要求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甚明朗,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用人企业对于新员工招聘和选拔的要求就会迅速提高。这时很多企业会出现提出与企业实际不相符合的用人要求,直至苛刻的程度。企业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要素,需承担其必要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只需要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用人提出要求,而不是不合乎实际地提出高要求。

4.3高校毕业生方面

4.3.1转变学习模式与思维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认为储备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认为其高等教育阶段知识的来源途径大多来自课堂。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樹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在这样一个被科学技术充斥的时代,大学生如果不能采取连续持久性、环环相扣的学习模式去适应这个时代,那么终将被淘汰。

4.3.2利用人工智能推动个性化学习

在前文的调查中可以知道大部分受访者都认同“人工智能是能够帮助人类更高效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观点,因此大学生完全可以将人工智能的运用融合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既可以更多地了解其知识,又可以使得自身受益。例如,智能化背景下,大数据的广泛使用使得很多在线教育品牌都由传统的在线学习平台转变为个性化定制学习的服务平台。

5结论

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众多新兴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在智能化程度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进一步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利润的目标。在企业智能化的进程中,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兴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使得享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然而,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所储备的知识技能不足以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科学社会,因此又为原本就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在认清企业智能化的双面效应基础之上,政府、企业和高校大学生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迎接一个科技社会的到来,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Moor J.The Dartmouth colleg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 The next fifty years[J]. Ai Magazine,2006,27(4):87-91.

[2] 刘毅.人工智能的历史与未来[J].科技管理研究,2004(6):121-124.

[3] Hassabis D, Kumaran D, Summerfield C, et al. Neuroscience-Inspi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Neuron. 2017, 95(2): 245-258.

[4] 杰夫·霍金斯,桑德拉·布拉克斯莉. 人工智能的未来[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蔡自兴,刘丽珏,蔡竞峰,等.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 王君,杨威. 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历史分析和前沿进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7(27):11-25.

[7] 吴慈生,周震. 工业机器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3(12): 91-94.

【通联编辑:唐一东】

推荐访问:人工智能 调查研究 高校毕业生 影响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