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目标—方法优化初探

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目标—方法优化初探

时间:2022-12-07 12:35: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实验研究的方法,依据现代教学系统理论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按照教学系统最优化原则,结合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自己多年从事教学与训练的实际,对现行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课堂教学目标一方法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优化与改良。设计出了一套重学生兴趣、重“体用结合”、重学习能力培养、重人文素质教育的太极拳教学目标—方法最优化模式体系。

关键词: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优化

一、研究目的

中华武术乃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瑰宝,其集技击、防身、健身、保健、娱乐休闲、观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一种特殊的民族传统文化形态。24势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创编的。它浓缩了太极拳的13种基本技法,是一套易学、易练、较易于掌握的太极拳基本入门拳法。长期习之,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其它更高级别的太极拳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校2005级400名男女大学生就学习太极拳的兴趣问题所展开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96.5%的同学认为太极拳具有较强健身作用,实用性不强;74.6%的同学认为太极拳乃保健型项同,是老年人的“专利”,自己正值青春年少,不大喜爱这些慢吞吞的动作,学习兴趣不大,其中男生的反应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太极拳的技击、防身和健身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对传统太极拳的教学目标一方法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良,借以提高简化太极拳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以本校2005级公共体育专科男女大学生80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N1=40);对照组(N2=40)。时间:2005年第二学期。实验时间:15周(每周一次课)。实验前我们将80名大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就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兴趣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上一学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经检验两组在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能力上无显著差异。

2. 实验程序。改良传统太极拳教学目标一方法体系,构建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的太极拳课堂教学目标一方法优化体系(表1、表2)。

3.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即被试问设计),其具体如下:

实验组:随机取样(R1)——前测O1——实验处理——后测O2

对照组:随机取样(R2)——前测O3——后测O4

4. 变量控制。本实验采用双盲实验法,将8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N1=40)和对照组(N2=40)。精选2名业务素质较强的专业教师施教。实验组进行模式化教学,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

评定实验效应指标:技术评定。

评定方法:参看国家有关太极拳竞赛规则制定相应扣分细则表,实行教考分离。

5. 成绩评定。建立科学的开放式的成绩评价体系:(1)按各单元目标实行累计评价。(2)制定评分细则表,进行分块评分。按100分制起评,动作熟练程度30分、动作规格30分;动作的精神和协调度20分、动作的演练风格各为20分,合计100分。

6. 数据处理。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用Exce12000软件管理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V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结果

(1)对授课的。80名大学生进行了实验前问卷调查(以作业形式),对两组学生上一学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前两组在对太极拳的认识、学习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2)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从表3清楚地看到;在教学内容不变、总时间相同的同等情况下,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太极拳技术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且差异十分显著(P<0.01);在武术套路动作的熟练度、动作规格、精神与协调度和演练风格各主要技术环节上差异均十分显著(P值均小于0.01)。

(3)通过笔者的观察以及对两位任课教师的个别访谈获悉,实验组的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参与度)、活跃程度、学习态度等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2. 结果分析

(1)突出太极拳的技击、防身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找准突破口,然后加以积极的引导,通过对大学生就其对太极拳学习的兴趣问题展开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太极拳的作用与功能都有着一定的认识,但认识较为片面,其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认为太极拳实用技击性不大,不能做到“体用结合”;二是太极拳太慢,不适合自己的年龄;三是太极拳仅限于保健、养身项目,自己年轻力壮、无病无灾,没有必要学习。针对这些具体而尖锐的问题,结合太极拳技击、防身、健身等特点,按照简化太极拳动作构成的特点和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笔者在吸收消化传统武术教学法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目标一方法体系进行了改良,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力求做到从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入手,找准突破口,突出太极拳的技击、防身性,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方法更具体。

众所周知,中华武术渊于“技击”,太极拳也不例外。为此,笔者要求实验组任课教师在具体技术的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授每一个动作的技术要点、难点的同时,将其技击方法也传授给学生,并让其按要求进行“太极散手”对抗练习。太极推手,本身就是太极拳练习“听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笔者让试验组教师有意识地将像“揽雀尾”、“如封似闭”等在太极推手中运用较多的动作以两人练习推手的形式进行教学。此外,太极拳多为对称性镜面动作,学1可知2。所以教师也可以把太极拳各动作按其技法特点单独让学生进行太极攻防练习(各个击破),到了一定的时候再将其串连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许多大学生开始感慨自己以前对太极拳的认识与理解太偏激,只知道太极拳“慢慢吞吞”的,练起来枯燥乏味,没想到太极拳的技击性如此之强。学习的观念开始转变了,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起来了,许多学生已开始逐渐由“厌学”转为主动向老师“讨教”,很多学生已开始在课外时间主动自觉学习。实验结束前笔者就大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认识、对大学生课后自觉学习以及是否愿意继续学习的问题以书面作业的形式下发到两个(随发随收),在对两组学生“作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试验组大学生在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上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特别是在课后自觉学习的问题上试验组有72.8%的同学经常在课外自觉练习太极拳,而对照组仅仅只有25.6%的同学自觉练习。说明结合太极拳的攻防技击特点实施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2)体规划、优化选择与各阶段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学所研究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问题。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是由选择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基本成分——任务(目标)、内

容、方法、手段、形式等的最优化方案的方法的总合而成的,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教学法的选择要以具体的目标、内容等相匹配。在(表1)传统的太极拳课堂教学目标一方法体系中,在各个阶段中尽管目标变了,但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却没有多大变化,一句话“直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启发诱导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太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扬”。其结果只能是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而(表2)则不然,在学生整个动作形成的过程阶段中,能够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阶段目标的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优化选择与各阶段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法。首先,在学生动作形成的泛化阶段采用了“快学慢练”的方法,通过2-3次课的时间学会全套动作,其目的主要是花费较少的时间让学生尽快了解动作的“全貌”,此阶段要求学生以会为主。所谓“快学慢练”亦即像教学长拳一样,每招每势只求方法、路线正确。不求快慢,而“慢练”则是按照太极拳演练要求,放慢速度进行练习。在巩固提高阶段,其目标是使学生的动作技术逐渐由泛化(粗化)到细化(精化)。在这一时期,笔者大量采用了分组掌握讨论式学习法、重复训练法和念动训练法,其目的是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来共同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认识,扩大信息反馈面。重复训练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熟练动作的基础之上强化动作的规格和演练风格;运用“念动训练法”是使学生花费较少的精力与时间在脑海中反复“再现”所学技术的全貌以及动作的精微之处-通过想与练的结合来不断提高动作技术的质量。自动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在继续运用掌握一,讨论式教学法外,主要运用的是多段多套重复训练法、纠错法和竞赛法。其目的是设想通过多次、反复的“矫正—重复—矫正—再重复—直至完美”的“量变”来实现学生动作技术“质”的飞跃。实验证明这些教学方法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运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套路技术水平,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意识以及良好健身观念的形成都大有益处。这一点由(表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教学时数相同、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在套路技术水平以及动作熟练度、动作规格乃至动作的协调度和演练风格上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即差异非常显著)。

(3)态监控,实施“累计测评、分块打分”。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实施控制的过程。在确定好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好教学程序,选择好教学方法之后,课堂教学也就进入了上课与控制教学阶段。笔者在优化选择与各阶段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法的同时。对传统的“成绩评价体系”也进行了系统的改良,实施了“累计测评、分块打分”的新的太极拳成绩评价策略,其目的是对学生各阶段学习情况加以动态监控。“累计测评”就是学生学完第2段后就将前而所学的第1段加起来测评,并依此类推,同时规定每次测验均被列入学期成绩的10%,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后抽时间自觉练习。

“分块打分”亦即按照太极拳的动作技术要求,将其划分为动作熟练度、动作规格、动作协调度以及演练风格4个部分,并依据在不同时期的要求来划分各分数段。如:在学生学习的泛化阶段以动作熟练为主,可以设定动作熟练度为50分、动作规格为20分、动作协调度为15分、动作演练风格为15分。而到了“自动化阶段”以动作的协调度和演练风格为主,可设定动作熟练度为15分、动作规格为20分、动作协调度为25分、动作的演练风格为30分。试验证明:这种动态形式的打分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实施适时监控,也向学生提示了在不同时期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还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学会自我“技术会诊”,这为学生课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结论与建议

1. 实验证明:实验组的太极拳套路技术及其各技术指标(熟练程度、动作规格、协调度、演练风格)均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差异十分显著。这表明这种重学生兴趣、重“体用结合”、重学习能力培养、重人文素质教育的太极拳教学目标一方法最优化模式体系的设计是科学的、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 该太极拳教学目标一方法最优化模式体系除了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太极拳技术外,对于提商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提高大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良好健身理念、健身习惯起到了较为积极的影响。

3. 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方法最优化模式体系,应当从有规律的相互联系中去系统研究教学过程的各部分环节的目标、任务,要结合本学科的课程结构特点,使其目标更明确,方法更具体。

4.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教学各阶段的目标要求以及学生动作技术各阶段要求,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方法,还心整体地从教师论证所选授课计划的系统优化程度着手,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目标效果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阎承利,教学最优化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彭云钊等,简化太极拳教学浅探,三峡大学学报(专辑),2005:第24卷

推荐访问:太极拳 初探 简化 普通高校 教学目标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