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电力在我国能源中的战略地位

电力在我国能源中的战略地位

时间:2022-12-06 18:4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战略思想库在2013年通过两期报告着重分析了这一问题,针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解决,中国应当采取西进战略。而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电力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大,其战略地位不容忽视。

一、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特别是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由于本土能源相对贫乏,国内的能源供应已经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能源需要依靠外部供应,导致中国在能源问题上容易受制于人。同时,国内能源供需的地域分布不均、跨度大正在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制约,能源消费结构问题也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

(一)中国未来发展最大障碍是能源不足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中国战略思想库在之前的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在资源对环境和经济增长已经形成制约的情况下,非常迫切和现实的问题就是解决资源不足问题。

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全球金融危机已经长期化,为了应对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施以大规模的刺激手段,但由于资本并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其结果只是推动虚拟经济的短期复苏和股市、债市的虚假繁荣,从而制造出一场新的泡沫。未来,危机将会继续深化,在实体经济难有起色的情况下,这些制造出来的新的货币泡沫迟早要破掉。从国内来看,2011年中国进入了产能释放期,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继续深化,缺少内外部需求来吸纳过剩产能,导致生产过剩严重。因此,一旦世界范围内爆发新危机,外需将大幅度萎缩,而内需调整如果又打不开,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困境。

所以,中国经济增长应当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为主的增长轨道,即通过内需扩张来对经济增长形成新的牵动力。未来,必须大规模的启动城市化,同时伴以分配领域为重点的改革,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国情是十三亿人口要完成工业化,这不同于欧洲五亿人口和北美的三亿人口走向工业化的资源需求量。中国城市化的推进,意味着中国三分之二人口的资源需求量要达到城市水平,目前城市资源需求量是农村的三倍,如果中国用二十年完成工业化、城市化,这需要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和铁矿砂等金属矿产资源。但伴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会有所下降,但对于能源矿产的需求量的上升趋势不会改变,所以确保能源安全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目前世界上的一次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其次是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核能等能源。中国目前的情况是没有与当前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因此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2012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57.5%,石油对外依存度则超过了60%,达到61.3%,未来还将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上涨,预计2030年有可能达到80%以上;另外,2012年天然气的对外依赖程度已达到26.8%,并且近几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虽然中国水资源也相对丰富,水能占全球第一,煤炭资源的储量在世界排名第三,但人均占有量都不高。而且由于当前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不再适宜。除了环境问题,中国煤炭产业还面临“两头受挤”的问题。即国内开采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十年前采煤的平均深度是300米,现在已超过1000米,而每增加100米的深度,费用将增加约20%。由于价格高、质量差,进口煤挤压国内煤炭业,造成国内煤炭产能相对过剩,2013年我国煤炭产能已经接近40亿吨。因此,当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国内煤炭成本日益增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不开采就只能大量进口。2009年,我国煤炭由上年的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到2012年,煤炭的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至7.9%。

所以,不管是进口石油、天然气,还是煤炭,中国将对海外能源依赖度越来越高,导致在能源问题上容易受制于人。

(二)中国能源供需地域分布不均、跨度大

从国内来看,不仅从数量上人均能源储量较低,而且还存在着供需地域分布不均、跨度大的问题。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与率先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情况存在很大相似处。以比较典型的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为例,所有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其人口分布大部分都集中于平原地带和沿海地带,这些城市和区域成为能源消费的主要地区。

中国平原面积的90%集中在中国沿海三大平原地带,即东北平原、华北的黄河平原和长江平原,其他地区都是小块的平地。三大平原实际距离沿海地区平均在500公里以内,由于城市化适宜在平原地带展开,这就决定了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增量会更加集中在沿海几大平原地带。所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平原地带为主的东中部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快,工业比较集中,这里是主要能源消费地,全国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这些地区。

但国内能源在地域分布上,情况恰恰相反,全国2/3左右的煤炭资源、风能、太阳能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4/5左右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

国内能源供需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均是中国能源情况中的一个主要特征。这种情况,一是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由于能源供需地区分布不平衡,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进行能源调度,能源调度系统的效率如果不够高,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二是不利于中国环境治理,因为如果在这些东中部地区建厂进行能源生产,比如现在“北煤南运”的发电方式,雾霾等环境问题将更难解决。

(三)中国的能源结构造成巨大环境负担

说到中国环境问题,当前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与中国当前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方式存在很大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始终占据着七成乃至七成以上的比重。尽管由于天然气以及水核风电比重的上升,近年来煤炭消费比重有所降低,但改善并不明显,“一煤独大”的态势并未改变。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000美元,但在这样的发展水平下,能源消费中七成左右还是依靠煤炭。而相同发展阶段的工业发达国家通常情况是,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只占20%—30%的水平,40%以上是石油,其次是其他能源方式。美国则达到80%以上是油、气和其他能源,煤炭占比不到20%。相对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来说,煤炭会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在达到中国目前这种发展程度而不改变能源结构的话,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推荐访问:在我国 战略地位 能源 电力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