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件整体运动描述:是文件生命周期模式,还是用文件连续体模式?

文件整体运动描述:是文件生命周期模式,还是用文件连续体模式?

时间:2022-12-05 09:3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认为,由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三位一体”档案学理论框架的核心,而且描述的是文件运动本身,因而,在后保管时代电子文件管理的实践首先对它造成了冲击。从实践发展的需要看,文件连续体理论取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必然,文件连续体理论将成为构成后保管时代档案学体系的基石。

关键词:文件整体运动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后保管时代

1.“后保管”实践撞出的理论缺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否定

1.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首先受到撞击的原因。在何嘉荪和傅荣校合著《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一书,提出了档案学的核心理论,可以用“三位一体”的框架予以封装,从而将档案学的主要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宗理论和价值理论汇合于文件运动当中,以文件运动规律的共同进行描述与理论表现。

文件运动规律的首要规律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档案学者对其极为推崇,著名的档案学者如美国的谢伦伯格、詹姆斯·B·罗兹,英国的迈克尔·库克,加拿大的卡罗尔·库蒂尔,意大利的洛多利尼,阿根廷的曼纽尔·巴斯克斯等,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尤其是曼纽尔·巴斯克斯教授认为文件生命周期学说具有标志现代档案学成熟的里程碑意义。根据《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一书中的研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从现行文件到历史档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即文件运动具有整体性特点。

第二,文件在全部生命过程中先后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价值,使其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区分为不同的运动阶段,即文件运动具有阶段性特点。

第三,在不同的运动阶段中,应根据文件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存放和管理方法,即文件运动过程中各种因素有着内在联系的特点。

由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直接描述的是文件运动。因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于原有整个档案学理论框架具有支撑作用,是文件运动规律的核心。也正是由于其所具有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当电子文件管理为主要对象的实践。与原有理论表现出相当的不适用性,原有理论框架首先遭受撞击也必定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1.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从文件管理理论走向档案学理论。文件生命周期学说最初源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文件管理实践,该学科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和推崇,成为那个时代指导欧美等国文件管理的理论利器,但从这一学说的运用看,国外基本上将它视作为文件管理理论。特别是用于解释文件中心的产生,及说明文件中心与文件形成者和档案馆之间的关系。在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中间性文件保管机构的组织》(又译文件中心的组织)手册中,将其作为文件中心产生的理论基础。

文件生命周期学说是在1986年由陈兆祦教授等介绍到我国档案界,而后,以何嘉荪、傅荣校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中外比较,将这一理论跟我国档案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批代表性文章,引起了档案界的反响。不少学者也相继进行了研究,几经发展、完善,使这一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化”的道路。

文件生命周期学说的中国化,表达在以下方面:

第一,国外一般以文件生命周期研究或者文件生命周期模式等概念说明这一学说,从目前能见到的材料上看,尚没有使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这一说法,而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我国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再主要解释文件中心的产生为主要功能,而是一种解释文件整体运动规律的一种学说,或者说我国把它更视为是一种档案学基础理论,

第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三点基本内容。是根据国外的阶段划分以及我国的档案工作基本情况而提出的,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尚没有这种内容的基本概括。

第四,在我国,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有着研究方法更新的意义。它强调档案与现行文件运动整体性,而不是注重其区别的思想,使人们把档案的功能与文件的功能结合起来,融入现行社会活动。显然,从文件这一现行活动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进而谈论文档一体化。无论是政务还是商务。无论是公务还是个人事务,让人们有了另一种渲染档案重要性的角度。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核心,进而从文件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得到重新阐释的来源原则、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共同构成了“文件运动规律”的主体。指导和解释着整个档案管理实践。

因而,现在我国学者所说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基本是中国版本为主。

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国内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曾一度出现过很多不同的声音:有将之与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相比,认为没有必要提倡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有质疑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所基于的文件、档案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认为不符合我国传统上关于档案概念的认识;即使不反对这一理论,也有学者主张要在传统理论的框架和思路下去研究,利用这一理论去完善档案自然形成规律。

不过。从目前我国档案学论坛上,质疑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否适应我国档案工作实践的声音基本上没有了。出现的另一类有趣的争论声音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究竟会不会被文件连续体理论所取代?

1.3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缺陷。毋庸置疑,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描述传统文件的运动,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正因为直接以线性方式描述文件运动,在电子文件管理时代,它首先受到冲击的现实也说明,该理论在后保管时代的环境中有其不适应的一面。

首先,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将文件运动阶段进行线性划分,不适合电子文件运动。用生死过程来描述文件运动要经过的一系列阶段,其文件管理框架内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壁垒分明。难以跨越。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任务人为地分开,将文件管理者和档案人员的责任人为地拆分。将文件运动过程看作一系列性质不同的阶段,一定程度上有悖于电子文件的性质及其易变性特点。

为此,美国电子文件管理专家戴维·比尔曼就曾呼吁。为了迎接电子文件带来的挑战,档案人员要改变传统的做法。尽早介入文件管理中,在电子文件生成生产之前就积极参与确定系统需求,设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乃至参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才能对电子文件实施有效的管理。他主张打破传统文件生命周期模式的阶段划分,把文件管理阶段和档案管理阶段结合在一起。他坚定地认为,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没有共同之处,电子文件管理时代将没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其次,文件生命周期所描述的实践情形已经不再是实践的主流模式。在用文件生命周期模式管理电子文件时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按文件生命周期模式的观点。文件是物理实体,有一系列性质截然不同、不相关联的运动阶段,而电子文件的性质决定了这种认识对其是无效的。

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创始者之一、澳大利亚学者

阿普奥德曾指出,20世纪文件管理模式的主要思想大都描述在生命周期模式中。但随着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变化。文件生命周期主导性地位已经下降,“新的导向性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正在形成当中。”在他看来,随着电子文件实践的开展,理论导向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转移,文件生命周期所描述的实践情形将不再是实践的主流模式。

除了上述两点,还有学者从理论的科学性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该理论就形成之初而言。是一个直接面向和服务于实践的理论,该理论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对实践现象的描述。但另一方面,它同时还认为文件运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特点,文件内在的价值变化是其他外部因素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是对于文件运动所表现出来现象背后规律的阐释,是理论化的表述。因此,文件生命周期的内容既包含对现象的描述,又包含理论的抽象,承担着充当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基础理论以及微观直接面向实践的操作层面理论的双重角色。因此,随着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组织机构变革等文件管理实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实践描述性的阐释就不再适用了。

2.文件连续体理论对于电子文件运动的描述

2.1文件连续体理论对于电子文件运动的描述视角。理论原则是理论思想的经络,对基本原则的条分缕析有利于从整体高度把握理论的实质。在研究文件连续体理论时,澳大利亚档案学者阿普奥德和苏·麦克米希都对文件连续体理论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它是文件连续体理论的构架。概括来说,文件连续体模式的基本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件概念包含具有可持续价值(档案)的文件,可持续价值强调文件对事务处理、凭证和记忆的作用,这一价值观念统一了文件档案化及其保管的方法,不管文件是保存一刹那还是一千年。

文件连续体理论对于文件概念的发挥改变了传统对于文件、档案关系的理解。把文件的凭证价值属性和历史属性统一在一起,认为文件从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同时具有多重价值。文件可以处于不同的价值实现时空。因而,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利用文件价值的变化线性划分运动阶段的思路。

其次,不管文件是以纸质还是电子形式存在,应该强调文件的逻辑联系而不是物理存在形式,

所谓文件的物理形式主要指文件信息在载体上的存放形式,逻辑形式主要指信息本身的结构如文字的排列、章节的结构等。对于纸质文件而言,文件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是统一的,而电子文件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是相分离的。电子文件需要利用逻辑结构来解读文件,并在其物理结构改变时,维护电子文件本身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三,档案学是关于文件管理知识组织的根基。

研究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学者认为,档案学已经形成了对于文件、档案管理的成熟而又具有特色的理论,例如,来源原则、鉴定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文件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现在与未来的文件管理还是要以此为基础。作进一步的发展。

总而言之。文件连续体理论基本是建立在对传统文件、档案概念挑战基础上的,拒绝继续承认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界限,认为文件、档案工作者都应是文件专业保管人员。主张文件的连续管理、全程管理、前端控制。并注重文件元数据的提取与运用。同时,文件连续体理论还十分强调管理责任上的连续,以及文件管理领域各种角色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说,文件连续体理论关注于文件管理的动态过程,强调文件跨越时空上的利用和保管,这是一个思想突破。因而。这种认识角度,本身就出自于对电子文件运动研究的现实需要。

2.2文件连续体理论解读文件的多维运动过程,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比,文件连续体理论具备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视角:

第一,实现了文件从线性到多维的运动轨迹:

第二,突破了文件生命周期“二元结构”的限制,形成了文件运动多因素跨时间互动的内在关系。

电子文件多维运动是相对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所揭示的文件线性运动过程而言的。

文件生命周期模式主要是一种单向运动的模式。它以文件的运动轨迹为脉络,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文件的生命历程上,研究思路是线性的。尽管也涉及到业务环境、机构等其他问题,但这种涉及是辅助性的,其研究始终是文件运动本身。从文件连续体模型来看,可以理解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所涉及的要素主要分布在来源轴和保管轴,因此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互动也仅仅体现在两轴之间:文件——形成者,案卷——单位,全宗——组织,全宗群——机构。

而文件连续体所描述的多维运动则全面揭示了电子文件运动过程中与其密切相关的多种因素。

随着来源轴、证据轴、业务活动轴、保管轴四个坐标轴的确立,及各轴中坐标点的确立,各对应点相互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对连续体时空上的解读。这种解读延伸了文件生命周期所构建的二元互动关系,最终形成了四个维度。处于同一维的各要素之间实现了多种互动。

2.3文件连续体理论描述文件运动中多因素跨时空互动的内在关系。连续体模型中的“维”不仅是以时间为基础,而且还以空间概念为基础。从文件形成的那一刻起文件既是现行的又是历史的,因此,电子文件会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相关联。

这种多因素跨时空的运动主要通过文件连续体模型所构建的四个维来体现:

第一维:主要描述文件的形成。在这一维,要根据文件管理系统的要求捕获文件的内容、结构以及形成文件的详细背景,并储存文件,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二维:文件的捕获。这一维主要体现了对于文件凭证价值的赋予,以及根据文件管理系统的要求捕获文件的运动的背景。以保证文件作为社会和业务活动证据的价值。文件的捕获主要体现了文件管理系统的作用,在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思想的影响下,根据文件运动的整个过程,制定统一标准和规则的文件管理系统。具体到捕获活动过程则包括:在业务过程的指定点上捕获文件:捕获和维护元数据;根据相关的获取许可和用户的观点跨时空传输文件。跨时空储存和保护文件的第一维和第二维可以理解为执行维,当在这些“维”工作时,我们讨论文件的运动过程,保证它能实现作为证据的功能。

第三维:文件的组织。文件的组织主要是针对机构而言,它包含了一个组织所有文件的处理过程,体现了一个组织机构的记忆价值,反映了特定组织机构的职能和作用机构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文件管理系统的标准和规则下,制定自身的文件管理计划和目标。保证文件价值的实现。

第四维:文件的组合。它“涉及档案被带入一个综合的框架来为机构的社会目的和个人和团体的角色提供集体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记忆。”这里主要涉及社会和文化的使命使文件根本的证据有社会记忆的功能,体现了社会范围内文件的利用和保存。第四维的作用主要是从宏观上把握文件管理,作为组织者发起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建立。

第三和第四维可以看作控制、调控、标准、稽查的“维”——文件保管人员扮演指导角色进行操作。在第三维,主要关注机构内部问题对集体记忆实现形成、管理和提供利用。在第四维,我们主要关注外部问题,考虑跨越组织和司法界线社会记忆的组成。

基于这种多维的描述手法。文件连续体思想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电子文件运动的基本特点和电子文件管理的一系列需求。澳大利亚学者麦克米希认为,“文件连续体模式提供了一种图形工具,将文件管理工作者和档案工作者之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的种种问题联系到了同一个框架下,为有关人员开展合作和建立伙伴关系提供了全局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思考。”

3.国内外对文件连续体理论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关系的不同理解

如何理解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关系,是认识档案学原有理论在后保管时代适应性的主要基础。在这一问题上,各国学者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3.1替代论。主张替代论的主要是一些欧美国家学者,也包括部分我国学者的观点。他们坚定地认为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没有共同之处,电子文件管理时代将没有文件生命周期模式。

该派学者的理由主要是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致命弱点是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分开,而“文件管理体制应从文件形成(包括形成前,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到文件作为档案保存和利用的管理全过程中连贯一致的管理方式”。

英国学者费林认为,文件在多个背景和用途的范围内同时存在或积累。而不是一定要按人为划分的生命周期阶段的时间顺序运动或积累,因而。“文件连续体模式拓宽了文件生命周期模式对文件和文件保管体系解释的可能范围,这将有助于了解档案工作者和文件工作者实际工作的各种当前状况以及档案和文件使用的各种背景。”

戴维·罗伯斯则把文件生命周期模式与文件连续体模式的差异。总结为十个方面,指出两者有巨大差异(如下图1所示)。在他看来,显然后者比前者更有活力及实践的适应性。

中国人民大学的安小米教授也认为,“生命周期模式用生死过程来描述文件运动要经过的一系列阶段,其文件管理的框架支离破碎。它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任务人为分开,将文件管理者与档案工作者的责任人为拆散,就保管而言,其思想局限于狭隘的鉴定准则,其视野局限于纸质世界和静态环境下的有形物理实体。”而且在用生命周期模式管理电子文件时存在严重问题,“就电子文件而言,按生命周期模式的观点,将文件看成物理实体,有一系列性质截然不同,不相关联的运动阶段。困难重重,电子文件的性质及其易变性使这一方法无效。”

3.2不可替代论。持此派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国内,主要代表人物为何嘉荪、何达多、金更达等学者,也包括阿根廷的档案学者曼纽尔·巴斯克斯教授。由于“中国化”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比国外的文件生命周期模式更加系统和完善,因此,这些学者认为新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具有多角度的同一性。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理论基础的同一性。

根据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提出的“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概念,该派学者认为文件生命周期涵盖了传统的文件与电子文件,两者研究对象同一。又因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是由文件价值决定的,而构建文件连续体模型的厄普沃德所说的驱使文件运动的内在动力是文件的可持续价值,该派学者认为从文件管理的目标而言。两者并无区别,由此。形成理论建立基础的同一性。

第二,文件线性与多维运动的统一性。

该派学者以档案馆建立现行文件中心,同时实现文件的第一价值、第二价值为由,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并不反对文件运动的多维性,而是强调文件的线性运动规律的同时,承认文件运动的多维性。指出文件运动存在四条路线(轴),说明文件运动具有多维性,只不过对于档案馆管理文件而言,它只能从中选择其中之一,否则就不能保证档案的唯一性,因此从进入档案馆管理的文件的角度出发,它的运动过程是线性的。因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做到了线性与多维运动的统一。

以文件连续体中一份文件经历了制作、形成证据、组织或个体记忆和社会记忆同时,文件管理形态也发生了改变,经历了记录、文件、档案和档案群的过程这一理由,说明从文件归属而言文件运动仍然是线性的。因此,文件连续体理论也统一于线性和多维性的文件运动中。

第三,整体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认为文件的“有机关联性”使文件构成了一个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整个文件系统具有整体性,而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复杂性致使人类在进行文件管理时追寻文件有机联系的过程也是错综复杂的逻辑关系。因此,文件生命周期是整体性与复杂性的统一。而厄普沃德所强调的“后保管思想”与“有机关联性”是异曲同工,因此文件连续体模式也是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3.3补充论。持此派观点的学者也主要集中在国内。该派学者的基调是。在不动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原有地位的同时,借助文件连续体理论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从而弥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解释电子文件上的不足, “使之与时俱进。以适应和指导电子文档工作实践”。

此派观点的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黄霄羽曾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修正和发展》一文中明确提出,文件连续体理论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补充。并主张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三个基本点进行如下调整和补充:

其一,电子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同样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而且这一过程应该纳入统一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之中;其二,电子文件的完整运动过程依据电子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也可以分为若干阶段,但不同阶段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处于后阶段的电子文件具有向前阶段转化的可能:其三,电子文件在第一阶段因特定的价值形态仍然具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管理方式但电子文件的阶段性与其保管场所的对应关系已经弱化,甚至可能丧失:其四。对电子文件运动过程应当进一步加强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起点需要延伸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之中。

4.如何解读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关系的不同观点

基于本文所试图构建的后保管时代的档案学理论框架的需要,文件连续体理论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

在作出自己的回答之前,有必要对上述三种观点进行评价。

关于“替代论”。了解该派观点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所指的替代具体是指文件连续体理论替代国外流行的文件生命周期模式。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学者更容易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的原因之一。从认识上来看,文件生命周期模式在国外一直没有上升到基础理论高度,其理论指导作用基本集中在中间环节的文件管理范畴。因此,对他们而言这种替代阻力不大。

其次是“不可替代论”。这里的原因正好与

“替代论”的形成原因相反,因为在我国,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扩展为对文件的整体运动过程及其全面管理的研究,“为我们建设现代档案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理论意义是重大的。由此可见,它在我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故而。国内学者并不轻易否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有道理的。但是否应该以两者几乎等同的立论来捍卫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这样的研究方式还值得商榷。

最后是“补充论”。应该说以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立体思维方式来改造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平面思维方式,在重新解释和修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完善这一理论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确适应了电子时代文件管理,但是从将该理论视为档案学支柱理论这一定位出发,我们也有所怀疑——仅仅做出修正和丰富就能够最终解决生命周期理论所面对的困惑吗?传统文件的线性运动与电子文件的多维运动,真能统一在一起吗?

笔者以为。对于如何理解文件连续体理论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关系,需要联系档案工作管理对象的本身变化。为此,在明确两者关系之前应该做如下思考:

第一,两种理论的实践基础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基础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以纸质文件为主要对象的文件管理,其管理重心是如何处置、精简文件,减少库房压力,由此建立的文件中心及运用一系列管理方法都以此为主要目的;另外,传统的文件与档案管理侧重于实体结构的有序性,作为智能控制的数据也主要来自于相对固定的工作环节,而非整个工作流程。因而,强调线性、单向运动是其主要特征。

相应地,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实践基础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子文件管理。这一时期的文件管理重点因电子文件自身属性的变化而相应发生了变化,文件数量问题不再是文件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问题,焦点转移到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地管理电子文件,以及电子文件的“档案化”问题。因而,从实践发展的角度上看,文件连续体理论解决的是更高层次的实践现象。相对来说,它表现的理论起点与理论深度,都明显高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应承认文件连续体理论对于纸质文件管理环境也具有适应性。如果认为文件连续体思想不过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有益补充。那就意味着文件连续体理论在某些方面不能解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论述的原则与描述的现象。因而。我们需要论证的命题是:文件连续体理论对于纸质文件管理环境有否适应性?

在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多维坐标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件保管轴也与传统的文件管理一样,关注的是文件数量的变化状态。指出在保管过程中有着文件、全宗与档案等的量的规定性。另外,文件连续体理论较之于文件生命周期模式的线性一体化管理,更表现出全程管理与前端控制的思想,也更强调跨时空、跨行业领域的合作关系,并主张文件工作者把握文件特征,利用“反思性监控行为”补充和完善文件管理模式。因而。有理由说文件连续体理论能够适应纸质文件管理的环境需要。

第三,需要明确。在两种理论关系理解上的中外有别源于中外对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不同理解。欧美学者构建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直接目的在于用它来替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成为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指导,他们的设想是完全建立在欧美国家文件生命周期模式“失范”基础上的。在前文我们曾经论述过,欧美国家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研究长期主要关注文件运动阶段线性划分,以及论证文件中心与文件暂时保存(又称休眠、半现行1阶段的合理对应上,甚至在欧美学者的论述中,基本上只有“文件生命周期”或者“生命周期模式”的说法。而不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用词:其理论指导作用基本集中在中间环节的文件管理范畴。对于文件形成阶段与永久保存阶段的管理行为不具有强烈的约束力。因而。欧美国家学者认为以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的文件管理,需要有基于跨时空管理、全程管理基础上的文件连续体理论的指导。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关系所持的态度是:

其一,只有能全面指导电子文件管理、符合电子文件运动特征的理论,是一种更具生命力的理论,以此原则去评价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关系。

其二,从它们产生的实践基础可以看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传统管理环境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较好地指导了以传统文件为主的处理工作;而文件连续体及其倡导的管理模式则在网络时代显示出了它的优势。从这个特点说。文件连续体理论更符合技术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趋势。

其三,文件连续体理论能否描述传统文件运动,是评价文件连续体理论能否代替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关键。事实上文件连续体思想只是模糊了文件运动的阶段性而不是否定阶段性。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文件连续体理论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其四,文件连续体理论是后保管时代的档案学理论重要组成,同时本身又构成对于档案学其他理论的支撑,其作用等同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于原有档案学体系的作用。

因而,我们认为,欧美学者创立的文件生命周期模式被他们自我否定,有必然的合理性,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被文件连续体理论取代,也是后保管时代实践发展的必然。

5.结束语

本文论述后保管时代对于原有档案学理论的冲击,首先表现在文件连续体理论对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否定上,因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具有支撑原有档案学体系的作用。同时又标志着档案学的成熟。因而,对于这一理论的适应性检测,就可以:直接看出原有档案学理论对于后保管时代的适应性程度。本文以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由于对于传统文件运动的线性描述,不适应电子文件的多维运动与跨时空多因素互动的特点,因而,这两者的关系,本文更赞同替代说,认为文件连续体理论更适合电子文件运动的描述,表现出一种实践中技术革命后的发展趋势。

推荐访问:文件 模式 生命周期 描述 连续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