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柴芩升降散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腮腺肿大45例

柴芩升降散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腮腺肿大45例

时间:2022-12-04 18:1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临床应用柴芩升降散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腮腺肿大患者45例,疗程3~6个月,有效率占82.22%。同时对该方剂的中医治疗机制进行了探讨,推测可能与其抗炎作用和调节免疫功能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腮腺肿大;升降散;中医药治疗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主要侵犯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体,以口、眼、咽、鼻、皮肤等干燥为主要表现,此外,亦可累及腺体外其他器官而出现多系统损害。本病临床上常见发作性唾液腺肿大,西医对此目前尚无特效治法。笔者近4年来以柴芩升降散加减治疗SS伴腮腺肿大患者4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均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门诊,诊断采用2002年干燥综合征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1],并除外因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风湿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SS者。45例均为女性,年龄23~66岁,平均(40.92±9.98)岁;病程0.5~10年,平均(3.50±2.72)年。45例中双侧腮腺肿大反复发作者31例,单侧肿大发作者14例。口干者41例,眼干者24例;伴颌下、颈部或耳后淋巴结肿大者11例,关节疼痛者25例,发热者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5例,免疫性肝病者3例,雷诺现象者3例,紫癜样皮疹者2例,B细胞淋巴瘤者1例,皮肤红斑者3例;舌红少苔或无苔者23例,舌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者13例,舌淡红,苔薄白者9例。实验室检查:ANA抗体阳性43例,单纯抗SSA抗体阳性19例,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均阳性26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16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20 mm·h-1)23例,血清IgG增高( > 16 g·L-1)26例。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药:柴胡10 g、黄芩10 g、白僵蚕10 g、蝉蜕10 g、片姜黄10 g、玄参15 g、石斛20 g、天花粉30 g、山慈菇10 g、龙葵15 g、生甘草6 g。随症加减:口干明显,加生地黄15 g、麦冬10 g;眼干明显,加女贞子、菊花各10 g;腮腺肿大坚硬,加皂角刺10 g、白芥子6 g;淋巴结肿大加夏枯草、浙贝母各10 g;发热,加银花、板蓝根各15 g;关节疼痛,加穿山龙、肿节风、忍冬藤各30 g;口腔溃疡,加土茯苓、蒲公英各20 g;大便干燥,加生白术30 g、熟大黄6 g;乏力倦怠,加生黄芪、党参各15 g。每日1剂,水煎服。

45例中单纯用中药治疗者13例,同时联合应用西药如激素、硫酸羟氯喹、甲氨蝶呤等治疗者32例。3~6个月为1个疗程。其中服药6个月者34例,3个月者11例。

3 结 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口眼干燥症状明显减轻,或停用西药后腮腺肿痛未再发作。有效:口眼干燥减轻,腮腺肿痛发作次数减少。无效:治疗后口眼干燥症状及腮腺肿痛发作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有效率占82.22%。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5岁,2011年5月17日来诊。以口眼干燥2年,左侧腮腺反复肿痛1年为主诉。患者既往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甲减)10年,近2年口眼干燥明显,2010年4月出现左侧腮腺反复肿痛,当地化验ANA抗体阳性,抗SSA、SSB抗体均阳性,

RF 116.7 u·L-1;IgG 23.48 g·L-1;ESR 26 mm·h-1,

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服用当地医院所开中药1个月无效,2个月前加用泼尼松,每日10 mg;硫酸羟氯喹,每日0.2 g;白芍总苷胶囊,每次0.3 g,每日3次;昆仙胶囊,每次2片,每日3次。症状仍未缓解。现口眼干燥,左腮腺肿胀不适,乏力,多关节疼痛,大便干燥,舌红干燥无苔,脉沉细。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燥毒结聚,治宜清热养阴,润燥解毒。药用柴胡、黄芩、白僵蚕、蝉蜕、片姜黄、山慈菇、熟地黄、天冬、枳壳、山慈菇各10 g,生地黄、麦冬、石斛各15 g,天花粉、穿山龙、肿节风各30 g,生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并停用昆仙胶囊和帕夫林,泼尼松减为每日7.5 mg。服用1个月,口眼干燥明显减轻,大便通畅,关节疼痛缓解,腮腺肿痛虽有反复,但程度减轻。调整处方为柴胡、黄芩、白僵蚕、夏枯草、山慈菇、皂角刺、牡丹皮、连翘各10 g,板蓝根、玄参、麦冬、石斛各15 g,生甘草6 g。泼尼松减为每次5 mg,隔日1次。再服20剂,左侧腮腺肿痛变小,口眼干燥减轻。以上方加减再治疗3个月,腮腺肿痛消失,停用泼尼松,仅服用硫酸羟氯喹,每日0.2 g,维持治疗。随诊半年,病情稳定。

5 讨 论

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 3 对大涎腺和分布在口腔黏膜的众多小涎腺。 唾液中70%由颌下腺分泌,25%由腮腺分泌,5%为舌下腺分泌。SS患者中约40%有唾液腺肿大,以腮腺为多见[2]。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反复肿胀,或有压痛。挤压腺体时,有混浊的雪花样唾液溢出,少数可为持续肿大,合并感染则常伴发热和局部疼痛。若腺体硬并且呈结节状,则应警惕恶变。SS属中医学“燥痹”“燥毒”[3]等病证的范畴。其病机本质为津血不足,阴虚内燥,病情缠绵难愈。若复加外感燥邪侵袭,日久蕴热成毒,壅聚于耳后、颌下等足少阳经脉循行之处,则可导致腮腺的反复肿大、疼痛并常伴有发热、口鼻干燥、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津亏燥毒炽盛之证,与温热病的温毒发颐颇为类似。严重者腮腺肿大持续不消退,或形成硬结肿块,又为痰瘀互结之象。柴芩升降散由小柴胡汤与升降散合方组成,方中取柴胡、黄芩直入少阳,清透肝胆经邪热;白僵蚕、蝉蜕、片姜黄即《伤寒温疫条辨》之升降散去大黄,具有辛凉宣泄,升清降浊,解毒逐秽的作用;再配以石斛、天花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玄参、龙葵、山慈菇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除腮腺之肿大;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润燥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之效。SS患者的唾液腺被淋巴细胞炎性浸润,腺泡和导管呈慢性、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导管阻塞、腺泡萎缩、腺体功能受损。药理研究证实,柴胡所含的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对多种炎症过程,包括炎性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等炎症均有抗炎作用,黄芩所含的黄芩苷和黄芩苷元具有解热、抗过敏作用,而升降散能明显抑制致炎剂所致小鼠耳廓炎症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对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和水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4]。本文临床观察表明,柴芩升降散加减方治疗SS的腮腺反复发作性肿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抗炎作用和调节免疫功能有一定关系。

6 参考文献

[1]赵岩,董怡.第八届干燥综合征国际专题会议纪

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2):131-132.

[2]蒋明,D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840-854.

[3]孙素平,米杰.周翠英教授从燥毒辨治干燥综合征的学术思想浅析[J].福建中医药,2004,35(6):11-12.

[4]瞿融,马世平,徐向伟,等.升降散的抗炎作用[J].中成药,1996,18(4):28-30.

推荐访问:腮腺 肿大 综合征 升降 加减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