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CT诊断胃癌的价值分析研究

CT诊断胃癌的价值分析研究

时间:2022-12-02 13:30:1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的:通过对胃癌CT表现的分析研究,评价CT对胃癌的诊断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的30例胃癌病例的CT表现。结果:CT能够清楚显示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胃癌灶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异常强化、及软组织肿块。结论:CT对中晚期胃癌定位及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早期胃癌也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胃癌;螺旋CT;CT表现;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22-01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胃镜及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DC)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类肿瘤的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1]。而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减少呼吸运动的影响,不但能检出胃癌,且能判断胃浸润的范围及深度,发现腔外肿瘤的播散,淋巴结及远处脏器的转移,对胃癌的分期有极大的优越性[2]。CT检查已成为继胃镜和DC后,胃肿瘤诊断手段的又一重要补充。本文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术前螺旋CT检查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 5~7 7岁,平均51.3岁。临床表现:吞咽困难6例,上腹不适13例,胸骨后疼痛3例,呕血黑便6例。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纳差、消瘦、出血(呕血与便血)、贫血。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16例,经内镜病理证实14例。予手术切除16例(其中有4例术中见已有广泛转移而行姑息性手术),不能手术切除经中西医综合治疗11例,放弃治疗3例。

1.2 检查方法 胃的CT检查患者必须禁食、禁水至少6h以上。胃内无残留物。扫描采用PHILIP 6排螺旋CT扫描仪。全部病例均行上腹部CT平扫,其中23例追加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到十二指肠水平段[3]。增强扫描采用碘海醇85~95ml,注射速率2ml/S。

2 结果

2.1 病变的分布 病变在胃窦15例,胃底贲门9例,胃体5例,弥漫浸润1例,可见胃窦部易好发。

2.2 增强表现

30例胃癌均有强化,强化率为1 0 0% ,表现为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17例,呈“夹心面包”状或“团片”状。局部明显异常强化,动脉期及门脉期持续强化。早期胃癌胃壁稍增厚,CT有时仅发现局部异常线样强化改变。胃部的层状结构消失。

2.3 邻近组织侵犯侵及邻近组织有10例,主要是贲门癌侵及食道下段(4例),胃体大弯侧癌侵犯胰腺体尾部(1例),胃窦癌侵犯胰头部、右半结肠及十二指肠(4例),少见侵犯脾脏(1例)肝左叶(1例)、小网膜囊(1例)、肝门区(1例),同时累及两个器官的有4例。

2.4 淋巴结肿大

CT判断有淋巴结肿大的为16例,无肿大14例;手术检出有淋巴结肿大8例,无肿大8例;腹腔肝胃间隙淋巴结肿大在胃癌中较多见,本组发现12例,其次还见于胃周大弯旁,肝门旁,腹腔干旁,腹主动脉旁等。淋巴结越大,为转移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也有较小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本组发生转移的最小淋巴结为2mm。

2.5 远处转移

CT发现远处转移有11例,其中3例肝脏转移,1例两侧肾上腺转移,2例盆腔转移。可见胃癌发生肝脏转移比较多见,可能是消化道回流血经门脉系统流人肝脏所致。胃癌转移途径常见是淋巴道转移。有时胃癌原发灶很小,而远处转移灶很大。

3 讨论

3.1 胃癌的CT检查技术 胃是一个空腔性脏器,动态性比较强,为更好地显示胃壁。胃腔的充盈十分重要, 目前多用水作为对比剂。近来有文献报道,先服含造影剂的对比剂,再服水可使胃和小肠显示得更好。扫描前注射654—2有利于胃的充分扩张和病变的显示。本文资料表明,CT检查要点为:①服水量要足。当服水量不足时,胃壁粘膜纠集,类胃壁增厚,不易与正常胃壁或病变胃壁区分。② 适当地改变体位。某些病人CT检查前已明确病变部位,可给予相应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使病变显示得更清楚。对于移行型胃, 胃角位置比较低,要尽可能地往下扫,以免漏诊。③对于局限性病变,胃壁增厚<1 cm的,需结合G I和内镜诊断,以免误诊。

3.2 胃癌的CT诊断

3.2.1 胃壁增厚 由于CT对胃癌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胃壁厚度的测量。胃癌在CT中的主要表现为胃壁有不同程度及不规则的增厚,由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在充盈良好的情况下,正常胃壁厚度小于2.5om,大于3cm可视为异常,胃窦部及贲门区较厚,大于5cm为异常 。肿瘤在CT中显示的主要是胃壁增厚>lcm以上的中晚期胃癌,而对于<1cm的早期胃癌,一般CT检查尚未见明确报道。病变可局限在一个或几个部位单纯胃壁增厚在1—2cm之间,范围比较局限,有时可侵犯到浆膜层,但较少侵犯到邻近组织。当胃壁增厚>2em,范围>5cm(形成局限性肿块或环形肿块),往往可侵及邻近组织。当侵犯到邻近组织可表现为周围脂肪层模糊或消失。

3.2.2 软组织肿块增厚的胃壁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出现肿块,有时与邻近增大的淋巴结融合在一起形成软组织肿块。当胃壁增厚在1—2cm之间,形态尚规则,表面略不光整,与正常胃壁有明显的界限,肿块常表现不明显,胃壁增厚>2cm以上均可见到软组织肿块,其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整,有时在软组织内见到气体影、水或高密度造影剂影,表面有溃疡存在。若病变发生在胃底,胃壁增厚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中间可有坏死及溃疡形成,增强后常呈不均匀性强化[4]。

3.2.3 侵犯邻近组织 胃癌向腔外浸润生长可直接侵犯相应的邻近组织,表现为病变和相邻脏器间缺乏正常的脂肪低密度带。胃癌所侵犯的邻近脏器常常与病变发生的部位有关。肿瘤向邻近器官组织的浸润表现为胃壁与邻近脏器脂肪间隙消失,接触面凹凸不平,胃浆膜毛糙。

3.2.4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在评价胃癌中,检测淋巴结肿大非常重要。淋巴结的播散常沿着胃周淋巴结播散到肝胃韧带周围。淋巴结侵犯的显著指征是增大,如直径大于5mm,一般认为此处有淋巴结侵犯。但正常大的淋巴结可以包含有肿瘤部分,反之,有些增大的淋巴结不一定有肿瘤的侵犯。

3.3 胃癌的CT诊断价值 胃癌发病率较高,经钡餐或胃镜检查,诊断并不难,且由于胃癌的CT表现为胃壁增厚,故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的早期胃癌不能通过CT检查出来。但部分患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先做上腹部CT检查,CT首先发现病变,再进行胃镜检查而确诊;并且CT为无痛检查,易于为患者接受,特别对于晚期有恶病质的患者,说明CT对于胃癌的诊断有其优势,尤其对于主要向壁外或壁问生长的肿瘤, 胃镜或钡餐检查不易显示[5]。胃底部病变在一定程度上是胃镜检查的“盲区”,CT和钡餐可作为有效补充方法。更重要的是CT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而且还可以观察其对周围脏器的浸润程度,是否有远处器官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等,为临床进行疗前评估[6]。指导制定治疗方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CT检查结合胃镜多点活检、钡餐造影、US等,能有效弥补单一方法诊断的局限性,大大提高浸润型胃癌的术前确诊率,同时还可明确病变范围,了解胃周侵犯及远处转移,为指导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评价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于湛 高剑波 陈奎生 张慧宇 岳松伟 胃癌的螺旋CT征象与MMP-9及Cath-D蛋白表达的关系[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54(6):1004-1007.

[2] 陈建丰 费伦 胃癌浸润转移的螺旋CT征象与PTEN表达的相关性[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19(6):676-678.

[3] 姚灵生 张成武 螺旋CT低张等渗甘露醇对比造影在胃癌检查中的应用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1(2):98.

[4] 郭华 杨志浩 高剑波 张永高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25(7):1211-1214.

[5] 刘小玲 阮君 高剑波 多排螺旋CT对胃癌的分析诊断价值 [J]《中国现代医生》2009.3(31):80.

[6] 周丹丹 王景 宇冬冬 张磊 王淑清 影像学特征与组织学分化的相关性初探[J] 《实用肿瘤杂志》2009.24(4);345-349.

推荐访问:胃癌 分析研究 诊断 价值 CT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