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妈妈的疫苗误区

中国妈妈的疫苗误区

时间:2022-11-30 19:45:3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免费VS收费,国产VS进口,拒绝免疫VS多多益善

当一例例疫苗异常反应导致的悲剧呈现在我们面前时,百万分之一的负反应发生率演变成了一个个家庭的灾难。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注射的疫苗到底怎么了?我们该怎样看待疫苗接种?

特邀专家 邹丽萍

北京市政协委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神经组成员。

疫苗真相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1)活菌疫苗——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用弱毒或无毒但免疫性强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待其细胞生长繁殖后制成的。

减毒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传染病相类似的免疫应答。其缺点是安全性相对低,有可能在人体内发生逆行性突变而恢复毒性,引起不良反应。但该疫苗免疫力长久持续,不用进行数次追加免疫,且成本低。

代表疫苗: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麻疹、BCG(卡介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口服狂犬病减毒活疫苗等。

(2)死菌疫苗——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即人们在获得病毒以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可以使病毒完全丧失活性,从而得到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进而制成灭活疫苗。通俗地说,灭活疫苗就是一种被杀死的病毒,将其输入人体,既不会使人染病,又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抗体,抵御病毒入侵。该疫苗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性高,易保存,有效期长。

但灭活疫苗的缺点是,需多次接种,接种1剂不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因此,一些灭活疫苗需定期加强接种。

代表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狂犬病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等。

(3)成分性疫苗

类毒素:取出病原体的毒素,加以削弱毒性而成为无毒化。接种类毒素的话,血中可制造某种物质,使菌中的毒素无毒化,可借此预防疾病。如破伤风类毒素。

结合疫苗:用细菌的多糖成分与蛋白质结合制成的疫苗。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细菌多糖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性免疫力的能力很弱,与蛋白质结合后会得到提高。

组分疫苗(亚单位疫苗):用微生物中能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力的成分制成的疫苗。如亚单位流感疫苗。

代表疫苗: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乙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4)基因合成疫苗

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能制出不含感染性物质的亚单位疫苗、稳定的减毒疫苗及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多价疫苗。如把编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DNA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把乙肝表面抗原、流感病毒血凝素、单纯疱疹病毒基因插入牛痘苗基因组中制成的多价疫苗等。

代表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多价疫苗等。

误区1: 就不打疫苗

疫苗后遗症是很多妈妈的心里禁忌。晨晨今年20多岁了,从小就是疫苗的“裸奔者”。他是过敏体质,曾经打过一次疫苗发生红肿反应,之后再也没打过疫苗。尤其在知道了疫苗的作用原理——所谓疫苗就是被弱化的病菌后,更坚定了“裸奔”的信念。

专家解析:

接种疫苗=建立疾病免疫屏障

邹丽萍说,必须肯定,疫苗是最伟大的一项科学发明。我们不能否认,接种疫苗后会有异常反应发生,但这绝不能成为不注射的理由。

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发生增多,直接原因是疫苗接种数量和接种剂次的增加。中国疫苗接种数量很大,小概率事件导致的绝对数肯定会随之增加,公众包括媒体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

预防接种工作是各国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据卫生计生委统计,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到1%以下,脊髓灰质炎(脊灰)因疫苗接种发病率下降了99%。实施免疫前,我国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非常高,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00万人。

很多烈性的传染病在若干年前都会让人闻风丧胆,1990年,我国小儿麻痹症每年的死亡率高达5000例,自从社会上投放大量疫苗后,仅用6年的时间,小儿麻痹症就基本消失了。中国妈妈们应该认识到,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开展预防接种而造成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邹丽萍还举了一个例子,“原来我姥姥生了10个孩子,只活了4个,其他6个都去世了。现在我们生一个孩子,我们基本上一个孩子就是活的,这个伟大的功绩一定是疫苗。”

但每件事情都是博弈的,疫苗在发挥了它巨大作用的同时,确实存在接种后发生异常反映的几率。但是,全球的学界已经普遍认可这样一个结论:接种后发生异常的几率远远小于不接种疫苗的得病几率。

误区2: 多多益善

中国妈妈的另一个极端是多多益善。妙妙妈妈是疫苗的坚决拥护者,在她看来,打疫苗就相当于给孩子罩上一层安全罩,“疫苗打得多总比不打强,我家孩子长这么大,除了国家强制免疫的一类免费苗外,所有的二类收费苗也都打,流感疫苗更是每年都打。”

专家解析:

既不能漏打也不可重打

疫苗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异体或大分子物质,在注射进人体后,通过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免疫力的同时,也可能会发生一些除正常免疫反应以外的其它不利于机体的反应,称之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疫苗接种既不能漏打,也不可重打。由于计划内免疫所涉及的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极强,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特点,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按要求接种各种一类疫苗,当前国家要求入学、入托时对学生接种证进行查验,须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以备查验。

至于二类疫苗,家长则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家庭的经济情况、孩子的生活环境等综合考虑,理智选择。

“任何疫苗的防护都不是百分之百的,疫苗并不是接种越多就越好,指望打了疫苗就可以不生病,那显然是不现实的。”邹丽萍强调,当孩子身体有恙时,应在接种前主动向医生说明,确认是否可以接种。如接种的部位有严重皮炎、湿疹,或是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度的儿童,应待这些疾病治愈后接种。有疫苗接种过敏史及哮喘史的儿童须慎重接种。

误区3:免费苗不如收费苗

“有免费的和收费的,你选哪一种?”当社区医生将选择题抛给中国妈妈时,“不差钱”的家长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收费苗。

免费苗不如收费苗,这是很多家长们潜意识的判断,因此在给孩子接种疫苗时只选收费苗,即使是那些免费接种的一类苗,也千方百计选择同类的收费的苗来替代,而且价钱越高越好。

专家解析:

任何疫苗都有不良反应率

目前我国疫苗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有义务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接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等。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的疫苗,接种原则是“知情、自愿、有偿”。二类疫苗是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适当选择一些二类疫苗可以带给宝宝更加完善的健康保障。

邹丽萍告诉记者,接种疫苗或多或少都有可能产生异常反应,这种不良反应与免费苗还是收费苗无关。

虽然疫苗不同,但经由免疫过敏反应侵犯神经系统产生的病变可能相同。最常见的疫苗包括狂犬病疫苗、牛痘、黄热病疫苗和流行性感冒疫苗等,少见但可发生上述疾病的疫苗还包括风疹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误区4:国产苗不如进口苗

很多妈妈在为孩子选择疫苗时有这样一种观念,国产苗没有进口苗的安全性高。近日相关报道中对疫苗安全性的质疑,更强化了很多人的这一想法。

以可乐妈妈为例,自可乐出生后,儿子接种的疫苗全部是进口疫苗,在她的概念中:进口疫苗价格较国产贵,因此,进口疫苗就比国产疫苗安全可靠。真的是这样吗?

安全性一样、注射都有禁忌

其实,疫苗作为特殊药品,研发、储存、运输、使用、定价、管理,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药品法律法规。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疫苗,免费还是收费疫苗,都符合国家标准,安全有效。

据介绍,国家对每一批次的疫苗都要进行检定,检定合格了,卫生部门也要索要批签的证书才会使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家并没有说因为是进口疫苗标准就严格一些,是国产疫苗标准就给松一点,所以大家没必要区分是进口疫苗还是国产疫苗。

不过,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在实际使用中确实也有一些区别,比如部分进口疫苗保护时间更长一些,实际有效率更高一些,假如国产水痘疫苗可以使80%以上的孩子产生抗体,有的进口疫苗可以使90%的孩子产生抗体。所以在选择二类疫苗时,家长可以自主选择。

误区5:发烧不用太在意

2009年5月,董梓欣的出生给家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同年12月,奶奶带孩子去卫生所接种了A群流脑疫苗和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结果孩子当天就开始发烧,奶奶抱去村卫生所,医生认为打了疫苗发烧属正常反应。直到两天后孩子高烧到40摄氏度,才住进市里的医院,后来再次出现抽搐,被转至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但很快就出现了脑坏死。医院告诉他们:脑损害不可逆转,任何治疗均不再有价值。

专家解析:

出现不良反映及时上报

邹丽萍说,要确定不良反映是否是由于接种疫苗产生的,需要去当地防疫部门进行医疗鉴定。

一般来说按欧美国家是分5级,第一个是证实有相关性,第二个是证据倾向于接受相关性,第三个是证据倾向于排除相关性,第四个是证据不足以接受或者排除相关性,第五个是无证据显示有相关性。

如果鉴定结果确定,不良反映与接种疫苗有相关性,根据法律规定是可以获得经济补偿的。

相关链接

卫计委公布

下列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1、急性疾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正在发烧,特别是发热在37.6℃以上者,或同时伴有其它明显症状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孩子康复并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再接种疫苗。此外,如果孩子处于某种急性疾病的发病期或恢复期,或处于某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均应推迟疫苗的接种,待孩子康复以后再接种疫苗。

2、过敏体质:个别儿童有过敏体质,容易被家长忽视,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偶可引起过敏反应,造成发生不良反应的后果。所谓过敏体质,是指儿童反复接触某种物质,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反应,出现相应症状,其中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如果发现过去接种某种疫苗曾发生过敏反应,则应停止接种。

3、免疫功能不全:一般认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全,不仅预防接种后效果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接种活疫苗时。比较严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例如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等。如果儿童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发热、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怀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种疫苗时需特别小心。

4、神经系统疾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人接种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已明确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例如患有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或惊厥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疫苗。

推荐访问:疫苗 中国 误区 妈妈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