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药汤剂、夹脊穴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例

中药汤剂、夹脊穴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例

时间:2022-11-30 19:35:1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药汤剂、夹脊穴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氟桂利嗪胶囊、天麻蜜环菌片口服治疗;治疗组进行中药汤剂、颈夹脊电针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优9例,良1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占73.53%,有效率占94.12%;对照组优4例,良13例,可15例,差5例,优良率占45.95%,有效率占8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药汤剂、夹脊穴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颈椎病,椎动脉型;中药汤剂;夹脊穴电针;星状神经节阻滞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arteriopathy,CAS)是由颈椎骨质增生、椎体不稳等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扭曲而造成以眩晕、猝倒、视力障碍及其他神经症状为主症的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CAS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可以使临床症状消失,需要手术治疗者不到5%[1]。笔者采用中药汤剂、夹脊穴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CAS患者3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

在本院就诊的CAS患者71例,男32例,女39例;年龄35~55岁,平均(42.18±4.55)岁;病程最短30 d,最长8年,平均(2.17±0.74)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7例。CR片检查示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34例,颈椎失稳17例;CT检查示颈椎间盘突出21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示单侧或双侧椎底动脉血流速度加快27例,减慢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每日发病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CAS诊断标准[2]: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④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⑤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1.3 临床检查 所有病例均做以下的检查:①颈椎正侧位片,正位片检查钩椎关节是否变尖或横向增生;侧位片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宽窄、钩椎关节增生情况、椎体前后缘骨赘情况、除外颅底凹陷症等疾病;②颈椎斜位片,检查椎间孔情况,关节突、椎体后缘骨赘情况;③颈椎过伸过屈位片,位移距离> 3 mm或角度> 11°,提示椎体不稳;④颈椎间盘CT,检查可能致病节段的椎间盘情况;⑤TCD,检查椎-基底动脉血管情况;⑥Dix-Hallpike或Roll test检查,以除外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CAS诊断标准;②治疗前2周未进行针对性治疗;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合并颈椎管狭窄、颈椎肿瘤、颈椎结核、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性头晕、梅尼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梗塞等引起的眩晕者;②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嘱患者对颈部进行锻炼,以增强颈肩部肌肉的肌力,稳定颈椎,改善椎间小关节功能,增加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神经刺激,减轻肌肉痉挛。

2.1.1 对照组 ①脉络宁注射液(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32021102)20 mL,加入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②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003),65岁以下每次10 mg,65岁以上每次5 mg,每晚1次,睡前口服,14 d为1个疗程。如果治疗1个月症状未见任何改善则视为患者对本品无反应,应停药。③天麻蜜环菌片(北京赛而生物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11022369)每次4~5片,每日3次,口服,14 d为1个疗程。

2.1.2 治疗组 ①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偏痰湿者,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大枣);头晕头胀如裹、胁痛、口苦属痰热内扰者,给予温胆汤加减(半夏、茯苓、陈皮、竹茹、枳实、甘草);头晕神疲乏力、面少华色者,给予益气聪明汤加减(黄芪、党参、白芍、黄柏、升麻、葛根、蔓荆子、甘草)[2]。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服用,10 d为1个疗程。②颈夹脊电针治疗:取颈椎病变节段及上下椎体两侧的夹脊穴(后正中线旁开0.5寸),常规消毒后,选用0.35 mm×

50 mm一次性皇龄牌针灸针,垂直皮肤刺入,进针1.5~2寸得气后,接通HJ6805-2型经穴治疗仪,用连续波,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30 min,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③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前入路法穿刺;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前视,肩部垫一薄枕,使颈部微伸展,张口,以松弛颈部肌肉;操作者站在患者侧边,皮肤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在胸锁关节上方2.5 cm,

正中线外侧1.5 cm的气管旁,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先触及颈部动脉,然后将两指稍微分开,由气管与颈部动脉之间稍用力下压,将气管与颈总动脉分开,再将胸锁乳突肌和颈总动脉推向外侧,用25 G注射针头垂直示指与中指间刺入,针尖抵达C6或C7颈椎横突,退针0.2~0.5 cm,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气,分次注入质量分数l%利多卡因注射液6~10 mL。注射前、中、后应反复仔细回吸[3]。5 min后被阻滞侧出现Homer综合征,表示穿刺阻滞成功。注射完毕,观察15 min。每日注射1次,两侧按天交替注射,7 d为1个疗程。

2.2 临床疗效评定 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优:眩晕及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眩晕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偶因颈部活动时出现短暂眩晕,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可:眩晕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有部分相关症状、体征,对日常工作生活稍有影响。差:患者临床症状不减轻或稍减轻。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4 讨 论

CAS的致病原因为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影响,导致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常见的病因为颈椎病、下颈椎失稳及颈椎间盘突出症[5]。发病机制为:①骨赘压迫牵拉血管而刺激交感神经系统;②颈神经相应的脊膜支吻合形成窦椎神经进入椎间孔,分布到椎间孔、椎间盘周围组织,椎间盘突出时窦椎神经受到刺激而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③钩椎关节增生,压迫椎体旁行走的椎动脉,刺激椎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6]。治疗方法上,非手术治疗现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

CAS确诊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及症状,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Dix-Hallpike或Roll test体位诱发试验,不能单凭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特别是TCD的检查结果。TCD是通过超声检测血管中流动的血流,但TCD只能检测血流速度而不能检测到血管的管径,而血管的管径大小会引起血液速度的改变,因此检测结果可能是不准确的,对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的漏诊率很高,这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走行迂曲有关,更与操作者的技术有关。所以诊断CAS只能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后才予以考虑,诊断方法采用的是排除法。

中药汤剂立足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从整体上调理人体的失衡状态。颈夹脊穴属经外奇穴,《灵枢·经脉》曰:“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说明督脉之别和膀胱经皆挟脊而行,夹脊穴位居二经之中。针刺可通督脉、足太阳经经气,调和阴阳,散结消肿。又颈部夹脊穴位于椎-基底动脉附近,符合局部取穴的原则,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刺颈夹脊诸穴可使针感直达病所,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7]。从解剖位置来看,颈夹脊穴所对应的颈椎椎骨下方有着其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相应的动脉、静脉丛,颈夹脊穴与全身经脉脏腑存在广泛联系,通过夹脊穴电针,可以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神经的兴奋性,直接解除颈项部肌肉的痉挛状态,改善和缓解椎动脉血流动力紊乱;且电针还可以抑制痛觉传导,使人体痛觉阈值升高[8],调理气血,具有较好的消炎镇痛、缓解痉挛、改善颈项部活动功能的作用。

药物及电针治疗可以使临床症状减轻,但消除交感神经激惹状态有限,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既能直接缓解椎动脉痉挛状态,提高其血液循环,又能降低椎动脉周围及颈椎附近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颈项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颈部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经筋的生物力学性能,打破肌肉痉挛——加重交感神经的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加剧肌肉痉挛的恶性循环,改善消除交感神经的激惹状态。

综上所述,相对于西药治疗,应用中药汤剂、夹脊穴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CAS,更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金伟,贾东奇,李曦光,等.仰卧位手法牵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73-1175.

[2]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J].北京: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8-9.

[3]石崇俭.疼痛·阻滞与解剖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7-12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9-190.

[5]郭庆新.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2):957-959.

[6]左金良,邱思强,魏光伟,等.逆行标记法研究颈脊神经节至交感神经节的神经反射通路[J].解剖学报,2011,42(5):614-617.

[7]王健林,李宏伟.针药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63-164.

[8]杨耀洲,王冲.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J].中医药信息,2009,26(4):69.

收稿日期:2013-09-12

推荐访问:电针 汤剂 阻滞 动脉 颈椎病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