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咳嗽的理论基础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咳嗽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11-30 19:3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 壮医;刮痧排毒;咳嗽

中图分类号: R256.1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73-03

壮医刮痧疗法历史悠久,在壮族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其操作简单方便,成本费用低,效果显著。据民间和现代临床研究,刮痧疗法用于治疗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对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历史上,壮医刮痧缺乏理论指导,原理不清,操作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本研究是对壮医传统刮痧进行发掘整理,探讨刮痧治疗咳嗽的治疗原理,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推广壮医刮痧治疗咳嗽等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1 概述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属壮医咳嗽呕哕痧范畴。该病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后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肺部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1]。本研究针对病程大于或等于8周,曾接受2种或以上中、西医措施治疗无效的慢性咳嗽患者。中医诊断属于寒邪恋肺证患者[2]。壮医诊断属于阴痧(寒痧)患者。

2 壮医对痧病的认识

痧、瘴、蛊、毒是岭南和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痧病是壮族的主要疾病。历史上,壮族先民多住于崇山峻岭地区,草木茂密,毒虫猛兽出没无常,气候潮湿多变。《后汉书·马援传》载:出征交趾,士多瘴气。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详细记述了对壮医痧病、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盖天气郁蒸,阳多宣泄,冬不闭藏,草木水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日受其毒,元气不固,发为瘴疾。”在宋代的文献中,就已经有壮医“挑草子”和针刺放血治疗“斑麻痧”的记载。

壮医痧病是指患病后肢体或全身困倦无力、头昏眼花,发热畏寒,胸腹满闷、恶心欲吐,腹痛腹泻,唇甲青紫,胸部或背部透发斑点(壮医称“斑麻痧”疹)或痧筋为特征的一类疾病[3]。由于历史上壮民族居住边远,缺医少药,患病后采用手,牛骨、碗片、瓷片、牛角片等在体表皮肤进行刮推治疗的自救方法,而使症状得以缓解和消失,刮推以后皮肤表现出红色或暗红色的痧斑、痧疹点形如一粒粒沙子,壮族将这些疾病统称为痧病。根据临床表现,壮医痧病分为2种情况,一种为单纯痧病,这种痧只出现痧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其他组织和器官的理化和器质性特征;另一种是疾病兼痧,即由于痧病久发,诱发某一疾病,此种既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又具有痧的症状特征,故壮医痧病的范围广泛,可涉及临床各科多种病症,其刮痧治疗也是壮族使用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壮医治疗方法。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历史悠久。据所见考古资料,广西柳州一带旧石器时代的柳江人遗址,广西南宁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桂林甑皮岩遗址等古人类使用工具中,有用于医疗的砭针、陶针、骨刮等,是后世壮医常用的针砭、陶治、骨刮的起源。

3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咳嗽的理论基础[4]

3.1 阴阳为本,三气同步 壮族聚居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温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使壮族先民很早就产生了阴阳的概念。阴阳概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壮医认为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的反映和结果。壮医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为万物之灵;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周期,受天地之气涵养和制约,人气与天地之气息息相通;天地之气为人体造就了生存和健康的一定“常度”,但天地之气又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日夜小变化,四季大变化,是为正常变化,人作为万物之灵,对天地之气的变化有一定的主动适应能力,如天黑了会引火照明,天热了会出汗,天冷了会加衣被,对于天地之气的这些变化,人如能主动适应,就可维持生存和健康的“常度”;如不能适应,就会受到伤害并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单元。壮医认为,整个人体可分为三部:上部天(壮语称为“巧”),包括外延;下部地(壮语为“胴”),包含内景;中部人(壮语称为“廊”)。位于人体中部的“气道”(肺)与上部的“巧”下部的“廊”是一个小天地,其三部之气同步运行,制约化生,才能生生不息。形体功能一致,升降适宜,中和涵养,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自安,并能适应大自然的变化;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共同形成了人体的适应与防卫能力,从而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健康境界。

3.2 三道两路的生理病理学说 壮医认为脏腑气血骨肉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基础。位于颅内和胸腔、腹腔内相对独立的实体都称之为脏腑,没有很明确的“脏”和“腑”的区分观念。颅内容物壮语称为“坞”、心脏为“咪心头”、肺为“咪钵”、肝为“咪叠”、胆为“咪背”、肾为“咪腰”、胰为“咪曼”、脾为“咪隆”、胃为“咪胴”、肠为“咪虽”、膀胱为“咪小肚”、妇女胞宫为“咪花肠”。这些内脏各自有自己的功能,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没有什么表里之分。当内脏实体如肺等受损伤或者其他原因引起功能失调时,就会引起疾病。壮医将谷道(主司消化的器官)、气道(主司呼吸器官)、水道(主司排尿器官)称为三道;将龙路(血液系统)、火路(神经系统)称为两路。壮医认为人体内的谷道、水道、气道以及龙路、火路,都往返运行于骨肉之中。骨肉损伤,可导致上述通道受阻而引发其他的疾病。

壮医三气同步理论主要是通过人体内的谷道、水道和气道及其相关的枢纽脏腑的制化协调作用来实现的。壮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知道五谷禀天地之气以生长,赖天地之气以收藏,得天地之气以滋养人体。其进入人体得以消化吸收之通道称为“谷道”,主要是指食道和胃肠道,其主要功能是摄纳和消化吸收饮食水谷,排出粪便,其化生的枢纽脏腑在肝、胆、胰。水为生命之源,人体有水道进水出水,因此,人体水液进出的通道称为“水道”,水道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汗、尿,其调节枢纽为肾和膀胱。谷道、水道同源而分流,在吸收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后,谷道排出粪便,水道排出汗、尿,而与大自然发生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气道”是人体之气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的通道,进出于口鼻,其交换枢纽的脏腑为肺。刮痧排毒疗法能使人体三道通畅,调节有度,人体之气就能与天地之气保持同步协调平衡,则咳嗽等病症不能发生。如三道阻塞或调节失度,则三气不能同步而使相应脏腑功能改变则出现相应病症如咳嗽等。

龙路与火路是壮医对人体内虽未直接与大自然相通,但却是维持人体生机和反应疾病动态的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道路的命名。壮族传统认为龙是制水的,龙路在人体内即是血液的通道(故有些壮医又称之为血脉、龙脉),其功能主要是为内脏骨肉输送营养。龙路有干线,有网络遍布全身,循环往来,其中枢在心脏。龙路通畅,则阴阳平衡,身体健康;若龙路阻滞不畅,则脏腑骨肉缺乏营养而百病丛生;若龙路闭塞不通,则致机体枯竭而死亡。火为触发之物,其性迅速(“火速”之谓),感之灼热。壮医认为火路在人体内为传感之道,用现代语言来说也可称为“信息通道”,其中枢在“巧坞”。火路同龙路一样,其干线及网络也遍布全身,使正常人体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感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刺激,并经中枢“巧坞”的处理,迅速做出反应,以此来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实现“三气同步”的生理平衡。火路阻滞甚至阻断,则降低或丧失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3.3 毒虚致病的病因病机学说 壮族地区位于亚热带,山林茂盛,气候湿热,自然界毒性物质众多,有野生毒和动植物腐败产生的毒,野生有毒的动植物和其他毒物如: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等。动植物腐败产生毒如:瘴毒、蛊毒、动植物腐败发臭气味等;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毒物,由于机体原因不能正常排出,积聚体内而形成的内生毒;自然界的风毒、湿毒、热毒、暑毒、火毒等组成的外来邪毒。邪毒、毒物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对毒的抵抗力和自身解毒功能的强弱,亦即取决于人体内正气的强弱。邪毒阻滞三道两路或损耗正气至虚极衰竭,都会导致死亡。

壮医认为,无形之毒致病,一是因为毒性本身与人体正气势不两立,若正不胜邪,则影响三气同步而致病;二是某些邪毒在人体内阻滞“三道”“两路”,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虚即正气虚,或气血虚,虚既是致病的原因,同时也是病态的反应。作为致病的两大因素之一,虚本身可以表现出软弱无力,神色疲劳,形体消瘦,声低气微等临床症状,甚至衰竭死亡。而且因为虚,体内的运化能力和防卫能力相应减弱,特别容易招致外界邪毒的侵袭,出现毒虚并存的复杂临床症状。

4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咳嗽的原理

其原理是依据咳嗽呕哕痧和刮痧疗法的壮医理论基础,在发掘、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现代理论研究,并经过临床应用实践、总结、提高而确立形成的作用机理。其通调三道两路,平衡阴阳,概括为调气、解毒、补虚3个方面。

4.1 通调三道两路 壮医认为,人体的重要生理活动是三道和两路的周而复始的进行。壮医刮痧通过局部和体表的推刮,使推刮部位产生按摩效应、热效应、神经刺激效应,全身气血得以畅通运行,达到疏通三道两路,一通百通,脏腑得以濡养,肺等脏腑功能活动得以发挥,从而增强防病抗病能力。

4.2 调和阴阳 壮医认为,正常情况下,人体三部(上部天、下部地、中部人)是一个小周天,小周天保持阴阳平衡协调而得以正常运行;人体内脏腑也互为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如脏腑阴阳平衡失调,如肺脏受寒邪侵袭,则阴盛,发为阴痧(寒痧)受热毒、火毒则阳盛,发为阳痧(热痧)。壮医刮痧通过在背部(阳脉)、胸部(阴脉)进行推刮,使阳脉、阴脉通畅,阴阳平衡则疾病不能发生。

4.3 调气、解毒、补虚 毒虚致病是壮医的病因病机,咳嗽痧的出现是毒邪侵入机体,加上机体正气不足,不足以抵抗毒邪而发病。刮痧的推刮过程顺道一定的方向,将体内的气往返推刮,促进了气和血的加速运行,达到调气的效果;刮痧后机体发热,毛细血管和毛孔扩张,体内的风毒、、湿毒、热毒等加速排泄散发,达到解毒的效果;刮痧激活体表经络穴位使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脑髓功能增强,机体恢复常态而达补虚之功效。因此,刮痧可增强肺气、排解脏腑邪毒、增强肺之功能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结语

咳嗽壮医称咳嗽呕哕痧,壮族由于地处边远,缺医少药,很多病都采用刮痧治疗。但传统的刮痧缺乏理论指导,没有形成技术操作规范。本课题在系统发掘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咳嗽的理论基础”,该理论源于壮族民间,具有壮医的特色和优势,对填补刮痧治疗咳嗽理论上的空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建议刮痧治疗咳嗽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钟鸣.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S].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黄汉儒.黄景贤,殷昭红.壮族医学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刮痧 排毒 咳嗽 理论基础 疗法治疗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