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地热开发及利用:理想的“绿色空调”技术

地热开发及利用:理想的“绿色空调”技术

时间:2022-11-25 20:45: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地热能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全球地热能的储量与资源潜量十分巨大,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但是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因此开发难度很大。由于地热能是储存在地下的,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并且地热资源同时具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所有特点,随时可以采用,不带有害物质,

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储存的地热能量为736亿亿千焦耳,相当于标准煤2500亿吨。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折合每年3284万吨标准煤的发电量。

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年利用地热能为100亿千瓦时,并且地热开发利用量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和以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和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

但是,我国地热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还很小,因此,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步伐势在必行。

土壤源热泵变风变水量空调系统

项目简介:该土壤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地热能作为低位热源土壤耦合热泵系统,通过热交换器,热泵系统夏季向土壤中释热,冬季从土壤中取热(释冷),与水源热泵系统相比,该热泵系统同样具备了能效比较高的优点,且运行管理简单,被称为21世纪的一项以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空调和采暖技术,也是国际上空调和制冷行业的前沿课题之一。该系统具有环保、节能、可靠等显著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空调”技术。

高地热利用率农业温室供热系统研究

项目简介:该课题以10000平方米温室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热井80℃以上的热水为基本热源,结合温室各种特性和环境条件,研究温室热负荷计算方法、温室地热能蓄热与太阳能蓄热结合技术及尾水综合利用和转换技术,完成高地热利用率农业温室供热系统研究。该课题建立了温室微气候的零维稳态和非稳态数学模型,完成了温室动态热负荷计算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该软件热负荷预测值与两个实际温室相应实测数据基本相符。并对高地热利用率供热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复合式温室地热供热系统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同时利用天津市华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地热井,进行了地热高利用率温室供热系统示范。

地热综合利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建立以70~75℃地热热水为热源,采用热水型溴化锂两级吸收式制冷机的地热制冷空调系统,制冷量为100kW,在冷却水温度为30℃的条件下,提供为9℃的空调用冷冻水。在冬季该系统为建筑物提供采暖;建立以60~65℃地热热水为热源的地热干燥装置,日干燥农副产品为500kg;地热制冷或地热干燥排放的约50~60℃的地热水用于洗浴、温泉泳池的热水;利用洗浴和温泉排放的约30℃的热水为热源,建立养殖池,养殖适合的鱼类,如甲鱼等;利用鱼池热水,保持鱼池周围土地的温度,种植适合于旅游环境的热带观赏性植物和花草。该项目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城镇化战略等有重要的意义。

地热源热泵采暖空调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项目简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以地热作为热源的热泵空调技术,其工作原理是依靠消耗少量的电力驱动压缩机完成制冷循环,利用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通过深埋土壤的管路系统进行热量交换,夏天向大地释放热量,冬天向大地吸收热量,从而实现室内制冷或供暖的要求,由于系统采取了特殊的换热方式,在消除热岛效应(夏季)及“冷岛”效应方面,以及在利用可再生能源(土壤蓄放热量)方面,都具有普通空调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

地热制冷空调与地源热泵

项目简介:该系统以>70℃的地下热水为动力,以溴化锂-水为工质,输出7~9℃的冷冻水,用于室内空调,机组的电耗只有制冷机组输出功率的3%,地热水经过制冷机后的温度降到约60℃,经过换热,可为用户提供约55℃的生活热水。同时该系统利用广泛存在于地球浅表层的地能(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在采暖季节作为热泵运行的热源,在夏季制冷空调时

浅层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技术主要借助于地热泵通过封闭的或开放的特殊地下循环系统,在冬季把地层中的热量提取出来,供给予室内取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送回地层中,使室内制冷。通过消耗1KW的电能,同时可以获得4KW以上的热量或冷能。该项技术的特点主要是封闭式的地下循环系统,克服了开放式循环系统的不足,如不污染地下水,适用于无地下水区,地下循环系统寿命长,维护费低等。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任何地区,为学校办公楼、医院、宾馆、饭店、超市、幼儿园、别墅和居民区等提供中央空调系统,并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地热中高温热泵节能示范系统

项目简介:该项目通过充分利用不同工质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将两种或几种工质组合起来(混合工质由二元或多元组成,分为共沸混合物和非共沸混合物),互相取长补短,作为热泵工质。混合工质可以改善热力循环,提高循环效率,同时可以扩大温度区域,能较好地满足中高温热泵的要求。该项目在研究阶段分别建立了两套示范系统,根据用户要求的温度范围,完成了适用较大范围(40~80℃)混合工质的筛选与研究,使热泵系统的供水温度可达70℃,系统的COP超过3.0。目前已建成几个规模大小不等的工程,例如德州两座小别墅的供暖供冷的热泵工程,山东滨州油田某工厂的热泵供热工程等。

地热利用新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综合了对地热供热系统设备及现代化管理运行方式的研究。该项新技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性,有很好的利用和推广价值,该项目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能节约地热资源,用电量与未使用变频调速装置比可节电57%,节地热水27%、单位采暖面积运行费可下降15%。该项目研制的旋流式除砂器的现场采样分析表明,地热水中含砂量为0.8mg/l。自动监测系统能直接反映运行状态的参数井提供累计参数。其软件的思路、结构和接口均具有可移植性。该项目在国内地热采暖系统中首次将线性极化技术应用于地热现场进行腐蚀研究,实现瞬时腐蚀速度的监测。

黑龙江省林甸县深层地热资源普查

项目简介:该项目利用重、磁、电、地震、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综合确定井位。采用悬挂式圆孔过滤器,空袭率大于20%。该项目搜集电磁测深,大极距电测深、重力、航磁、新的航卫片、热红外扫描、高精度航磁和地震资料、测温资料。综合验证地热田成控条件和边界条件;热水同位素测定,稳定同位素样4套,放射性同位素样4套,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毒物分析样各4套;热水水质全分析样16套,气体分析样4套。该项目打勘探井一眼,井深3000m,揭穿登娄库组,取得登一、二、三、四段储热层物性和水文地质参数。该项目分别作稳定流,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稳定连续时间24~8小时。

耐热防渗与保温的地热水蓄热技术

项目简介:该项技术是一项节能技术,属于地热能高效利用方面,应用于由地热供热的农业温室,尤其是当供热面积扩大,地热井供热能力不足时,采用此项技术可以在较小的投入下,得到增加供热能力30%以上的效果。本技术与同类技术相比,有投入少、温度损失小、效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可在不同形式的地热供热农业温室中应用,尤其是有不同的种植品种,不同的负荷需求的情况。

昆明地热田模型研究报告

项目简介:主要技术内容,基于近30年的800余钻孔、100余个地热开采井,10万多个长观点次等资料,构建了昆明地热田概念模型,确定了热田边界,划分了地热块段。首次建立了热田定量集中参数模型,给出了热储层平均水头值与所抽取地热水总量间的关系式,关系式拟合相关系数为83.84s,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首次建立了热田地温场分布参数模型,以具体数据将前人的定性认识进行了佐证,且拟合时间长达1.4万年。首次建立了热田压力场分布参数模型,得到了各块段之边界流量值,为建立昆明地热田管理模型奠定了基础。特点完整:锁定整个昆明地热田为研究对象,汇聚了近30年的完整资料。系统全面:热田的基底、热储层、盖层、边界断裂、导热断裂、块段划分等空间上系统全面;热源追索至1.4万年前、压力场追索至未开发时(1975年),时间上系统全面;包括热田成因、展布、热储、三场(温度场、流场、化学场)等内容上全面系统。定量:建立了集中参数模型(温度、压力)分布参数模型。创新:首次对热田之成因、变化等作出定量分析。应用、推广管理部门运用: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局地热管理,效果好;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指导性强;云南国土建设工程公司等生产单位利用,预见性强。

济南北部地区地热田开发与保护研究

项目简介:该研究工作在分析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热储模式,进行了地热资源计算评价;利用齐热、井热水进行管道腐蚀性及结垢趋势试验研究,并开展了地热水与常温地下水及混合水农作物灌溉种植试验;利用林热、井地热水渔业养殖后的尾水排放对环境影响的进行了试验研究;据上述对济南北部地区地热田开发与保护进行了区划,将地热田划分为地热梯级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地热近期开发区、地热亟待勘查开发区、地热保护开发区及地热远景开发区。

西宁地热能开发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该课题是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西宁地热能开发技术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在本次工作的基础上,对近20年来西宁盆地地热研究全面系统的总结,是一部区域性地热学专题报告。作者以丰富的地热地质资料,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宁盆地地热资源形成的区域背景条件,地热系统的组成、特征与热储概念模型,主要地热异常区的分布、地下热水的资源量与质量,并对其可利用性与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价。该课题成果应用前景将十分广泛。

地热水养殖鱼类技术

项目简介:该技术主要包括;地热水养鱼、保温棚的建设、地热水养殖品种的引进、养殖技术、繁殖技术、地热水的科学利用和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地热水养殖甲鱼,成活率70%以上,亩产1000千克,每亩利润1万元以上,个体均重500克。地热水流水养殖罗非鱼,亩产3000千克,每亩利润5000元以上。地热水养殖其它鱼类品种,每亩利润3000元以上。该技术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罗非鱼温泉养殖场应用效果较好,是湖南省利用地热水养殖各种鱼类的典范,能提早鱼类繁殖时间一个月左右,甲鱼、乌龟养殖及其它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显著。

北京市地热资源潜力的勘查评价

项目简介:该课题研究通过综合解释和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圈定出有地热开发前景(含地热异常)的地区;通过对各地热井生产能力的分析,论述了本市两个孔隙型热储类型地区和五个岩溶裂隙型热储类型地区的潜力,绘制了生产能力与储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图及分布特征。为开发温度高、产水量大的地热井提供了分布地域和经济深度。根据开发动态,水质成份及矿化度变化,通过图解分析,提出评价区内地热水的来源及其热源,并提出热田开采动态监测的前沿,在国内首次应用两项平衡原则,评价出地热水可开采量。对全市范围的温泉分布现状进行了踏勘,记录了流量和深度并拍照,进行可水样分析。

银川盆地地热

项目简介:该研究从区域地温、基底构造、活动断裂、地质结构、深部构造、地壳上地幔热结构、热储层等特征方面,论述了地热的形成和分布特征,概算了银川盆地和银川市区地热田热能储存量、地热水静储量和地热水可开采量,涉及了地热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各重要领域,基本反映了银川盆地地热勘查开发的现状和研究水平,对银川盆地地热资源和油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依据。应用与推广情况:稳定应用。

古潜山油田后期转为地热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项目简介:该课题从理论上论证了油田后期转为地热开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从实践上阐述了报废井地热利用的价值和经济前景,在技术上证明了地热资源量丰富;并根据雁翎潜山油田的开发现状分析、地热资源特点,地热资源量测算,提出该油田边热田规模开发的可行性建议--热水梯阶利用划分等。同时提出油气田开发后期,进入高含水后期,可过渡到地热能开发阶段。

河南省豫北平原地热资源调查报告

项目简介:该课题对河南省豫北平原地区地质结构,地温场、热储层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将豫北平原地温场划分为热传导型、对流型两种类型;对新近系孔隙热储层、古近系孔隙裂隙热储层、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溶蚀裂隙热储层三大热储层的空间分布、埋藏条件、地温场特征、热储结构、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豫北平原地区进行了地热分区;在地热分区的基础上对新近系孔隙热储层、古近系孔隙裂隙热储层进行了地热资源量初步计算评价;对豫北新乡、焦作、安阳、鹤壁、濮阳5市城市地热地质进行了专门论述。提高了豫北平原区域地热地质研究程度,可为豫北平原区域地热资源勘察和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地热资源综合利用

项目简介: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得到了广东省科技计划经费的支持,将地热制冷空调、地源热泵、地热干燥、地热洗浴、地热种植和地热养殖等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得到应用。技术的创新性如下:将制冷、采暖、干燥、种植、养殖等技术与地热资源相结合并进行了系统的集成,建成了地热资源高效的梯级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工程;根据广东地区地热资源的特点,利用中低温地热进行制冷空调和采暖,与常规电制冷相比节能60%以上。系统设计先进、合理,是中低温地热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100kW的地热制冷空调、采暖系统为国内第一套,在国内属领先水平;该系统充分利用宝贵的地热资源,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显著。

推荐访问:地热 空调 利用 理想 开发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