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互联网及其云计算走向智能集成网及其天地计算

从互联网及其云计算走向智能集成网及其天地计算

时间:2022-11-25 10:35: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通过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发明人李宗诚建立了一系列用于统一描述、分析、解释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HII( GVC )]的资源配置动力学RDD模型、网络配置动力学NDD模型、智能集成协同学IIS模型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HOS模型和博弈组织协同学GOS模型。这种需要大力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可形象地称为“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过提供信息资源而获取实物资源、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网络,可看作“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网络,代表虚拟化,代表数字虚拟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识、金融三大网络,代表实体化,代表真实世界。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可称为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简称汇通网)。

关键词:天地计算;汇通网;NDD模型;GOS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5-0156-05

为了克服云计算的局限,拓展物联网的基础,全面开辟电子服务(商务、政务、教务等)的活动领域,全程延长电子服务(商务、政务、教务等)的产业链条,发明人李宗诚主张利用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的三网融合以及传感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通过建立人-机组合的智能集成网及其全息协同计算技术,进而通过建立实践-认知系统组合的高级智能集成网及其全息协同计算技术,不仅将传统的终端运算和应用服务功能全部转移到以网络资源来实现,而且向个人用户、企业、机构和政府提供虚拟与现实组合,按社会必要系统功效度量价值的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服务,由此可形成面向各种资源(不仅限于信息资源)的全新网络计算技术——“天地计算”概念及其技术体系,建立容纳互联网的智能集成网,提供以多层级价值链系统为中心的智能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

为此,需要我们拓展思路,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从以用户为中心转向以多层级的价值链系统为中心,面向价值链系统工程而构成十大网络(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金融网、知识网)智能融合基础的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全新的公共服务及专有服务平台)。

经过30年的自由探索,发明人李宗诚于2011年10月31日通过电子申请系统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专利局)提交610项发明专利申请,并提交610份总计约4000万字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等材料。在通过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已发表80多篇论文(不包括合作完成的成果)的基础上,发明人李宗诚于最近已独立写作完成一系列与本次申报的610项技术发明有密切关系的学术新

成果。

这610项最新技术构成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如下三个基本构成:(1)基于人-机组合的智能集成网;(2)基于认知-实践系统组合的高级智能集成;(3)基于天地计算计算技术而容纳互联网于其中的全资源汇

通网。

作为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容纳互联网的智能集成网以李宗诚于2012年5月20日向知识产权局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的下列10项技术为关键构成:

01项 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逻辑定位及编制引擎(申请号:201210156063.7)

02项 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流程汇总及均衡装置(申请号:201210156062.2)

03项 基于OS/IIC网络及其对接均衡表列的价值度量衡(申请号:201210156015.8)

04项 基于OS/IIC网络及其价值度量系统的功效配置器(申请号:201210156061.8)

05项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资源配置负载均衡系统(申请号:201210156013.9)

06项 用于拓展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基础的天地操作系统(申请号:201210156101.9)

07项 基于天地计算技术的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申请号:201210156064.1)

08项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局对接均衡控制系统(申请号:201210156012.4)

09项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智能集成机群操作系统(申请号:201210156014.3)

10项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申请号:201210156011.X)

1 基于人-机组合的智能集成网

李宗诚本次申报的610项技术发明专利,是发明人李宗诚经过30年独立自由探索而建立的一个自成体系的全新技术集群,其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HII(GVC);李宗诚,2011]。这既有系统性的组合式创新,又有基础性的原发性创新,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发明人李宗诚建立了一系列用于统一描述、分析、解释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体系(可称之为“天地”计算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HII(GVC)]的资源配置动力学RDD模型(李宗诚,2011)、网络配置动力学NDD模型(李宗诚,2011)、智能集成协同学IIS模型(李宗诚,2011)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HOS模型(李宗诚,2011)和博弈组织协同学GOS模型(李宗诚,2011)。

(2)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之后,基于610项最新技术发明(李宗诚,2011)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给世界带来智能一体化技术(IIT)和全息协同组织技术(HST)。

(3)作为610项发明专利的申请人,发明人李宗诚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可形象化地简称为“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过提供信息资源而获取实物资源、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网络,可称为“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网络,代表虚拟化,代表数字虚拟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识、金融三大网络,代表实体化,代表真实世界。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可称为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简称汇通网)。

“天地”不仅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而且是各种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实体运行资源;它不仅是一些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的大型服务器集群,而且是各种包括供应系统、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营销系统等的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它是通过信息网络(互联网)将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联结而汇通起来的全新科学体系、技术体系和工程体系。

天地计算不仅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内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而且将所有的实体运行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外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较少或无需人为参与。这既使综合业务服务真正面向价值链,真正实现职业化;又使各个实际应用领域或部门进一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和完善。这使得综合业务服务商和专业领域生产服务商都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这不仅如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而且如从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转向全区域动力供应、调度、控制和使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全息协同组织模式。与包括云计算在内的现有各种计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进行传输的。

在基于一系列已申报国家专利的技术发明(LZC,2011)的最新科学技术集群中,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未来发展的三大关键词将不再是软件、PC和服务器,而是天地计算、智能集成和全息组织。

在初始阶段,“天地计算”的雏形应用是人-机组合的智能集成网应用服务,其核心是利用传感网的传感能力、互联网的传输能力以及服务器和智能集成网的组合运算能力,提供信息搜索、知识应用、智能互动、智能获取等方面的服务。随着传感网传感、互联网传输、智能集成网运算等方面能力的提高,预计“天地计算”应用的趋势,运算传输能力、应用服务能力和智能获取能力等方面将继续提高。

2 基于认知-实践系统组合的高级智能集成网

基于人-机组合的智能集成化,天地计算将认知系统及其计算机和网络辅助主导的各种资源分布结点、各种资源配置结点、各种配置组织结点与实践系统及其计算机和网络辅助主导的各种资源分布结点、各种资源配置结点、各种配置组织结点统一纳入到整个价值链体系的资源配置空间。在天地计算的范畴内,提供全资源网络和网络聚合服务能力的技术基础不仅仅是分布在互联网中的节点、终端和服务器,而且是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机组(机群、系统)、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机组(机群、系统)和资源配置网动态服务机组(机群、系统);认知系统及其计算机和网络辅助与实践系统及其计算机和网络辅助的协同作用不仅仅是发布指令和获取成果,而且使得参与和处理任务成为天地计算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包含互联网、智能集成网和全智能集成网在内的整个天地网络建立起一个认知系统及其计算机和网络辅助与实践系统及其计算机和网络辅助可以充分进行交互作用的公用计算环境,把全智能集成系统融入网络;另一方面,广泛的包括服务器节点和全智能集成系统的天地网络计算环境,也消除了认知系统及其计算机网络辅助和实践系统及其计算机网络辅助之间的界限,在更高的层级上真正实现“网络即是现实,软件即是服务”的天地计算目标。

天地计算通过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以及智能集成网资源和系统实现智能集成计算及综合业务服务,通过融合软件、终端和网络资源的方式实现基于认知系统和实践系统多样化需求而快速响应和高效服务的最终效果。一方面,通过天地网络有机分配和集中实现的计算和处理能力提高,能够满足认知系统和实践系统多样化的任务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天地计算网络实现的资源提供网络聚合服务,能够实现满足认知系统和实践系统多样化和碎片化需求的能力以及面向认知系统和实践系统需求提供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而这是传统IT服务和云计算服务所无法达到的,基于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和智能集成网实现的“智能集成计算”能力则在满足系统需求的服务能力上有着接近无限的拓展潜力。

3 基于天地计算技术体系的全资源动态汇通网

狭义天地计算(2011)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交付和使用的扩展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HSN(GII)]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资源。“天地”中的资源在用户看来不仅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而且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时付费。

广义天地计算(2011)是指全资源汇通网络内外部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HSN(GII)]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信息网络内外部的技术和软件、汇通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

天地计算的使命,不仅是重建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虚拟世界,而且进一步地重建以现代科技为载体的真实世界。天地计算开发战略就是开天辟地战略,天地计算技术体系将为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提供全面而强大的技术支持。

简而言之,天地计算是信息网络内外部各种计算技术的全面改进和发展,或者说是统计技术体系、会计技术体系、计量技术体系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下在实体活动领域的全面实现。天地计算一方面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效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实体化(Substantiation)、计量科学技术、会计原理及技术、核算体系、资源配置动力分析、资源配置效应分析、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IaaS/HSO(全资源汇通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HSO(全资源汇通网络内外部平台即服务)、SaaS/HSO(全资源汇通网络内外部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天地计算旨在通过全资源汇通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全资源汇通网络内外部SaaS/HSO(2010)、PaaS/HSO(2010)、IaaS/HSO(2010)、MSP/HSO(2010)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全资源汇通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通过天地计算体系,人们能够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智能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技术支持体系——全球智能集成网,进而建造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新体系——全球资源汇通网。重建后的虚拟世界将更加接近物理世界,并且和物理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关联整体,人们可以通过虚拟世界来了解物理世界的动态变化。而天地计算将为重建虚拟世界提供方法。

4 结语

经过30年的自由探索,通过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我们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发明,为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方向,开辟了全新的

领域。

天地计算不仅将人的作用和能力融入了整个运算和处理环境中去,而且将自然智能系统(主要指人类智能体)主导的各种资源分布结点、各种资源配置结点、各种配置组织结点和人工智能系统(主要指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主导的各种资源分布结点、各种资源配置结点、各种配置组织结点统一纳入到整个价值链体系的资源配置空间。在天地计算的范畴内,提供互联网和网络聚合服务能力的不仅仅是分布在广域网中的节点、终端和服务器;自然智能系统(主要指人类智能体)和人工智能系统(主要指计算机及其互联网)的共同参与不仅仅是发布指令和获取成果,而且在包含互联网、智能集成网和全智能集成网在内的整个天地网络中的参与和处理任务成为天地计算能力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包含互联网、智能集成网和全智能集成网在内的整个天地网络建立起一个人与人可以充分沟通的公用计算环境,把群体智能融入网络;另一方面,广泛的包括服务器节点和参与者共同组成的天地网络计算环境,也模糊了人和系统之间的界限,真正实现“网络即是现实,软件即是服务”的目标。

1983~2011

李宗诚主要学术成果(部分)及科技发明简介

(以下所列成果不含与他人合写的论文、著作和教材)

李宗诚,祖籍在辽宁大连,于1958年5月出生在河南洛阳。毕业于南开大学,深造于浙江大学。于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于1997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为省部级专家,现为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曾为主要学科带头人,曾受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评审专家(2004~2007)。作为自由探索项目的独立完成人,曾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包括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和二等奖(1997,司法部颁发)。作为独立完成人,于1994年提出10项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发明专利申请(国家专利局公报早已公开),于2011年10月底提出600项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发明(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集群)专利申请。于2003年以前入选江苏省333工程。

李宗诚长期在现代科学的交叉地带和横断层面上独立自由地从事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科学探索活动,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物理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Int. J.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Science》《Optics & Laser Technology》等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已发表80多篇独立完成的论文(不含与他人合写论文);在国际三大学术检索系统SCI、ISTP和EI中均有论文被收录。在现代科学的基础方面建立“开放系统物理学”和“新型综合集成数学”,在现代科学的交叉地带和横断层面上建立“资源配置动力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全息组织协同学”以及“对冲均衡经济学”和“博弈组织协同学”。主要代表作为独立完成的开创性学术巨著《市场、规划和网络(智能时代经济科学技术通论)》(全书分三卷,约1500万字)。

此外,在1988~1994年期间,李宗诚基于本人在物理学和信息科学方面的全新探索,独立作出了一系列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发明,曾于1994年向国家专利局提交10项发明专利申请(请参看国家专利局早已公开的有关文件)。这10项发明包括:

A.发明名称:多级环形多光波干涉仪(独立发明人:李宗诚,申请号 94108978.9)

B.发明名称:生物用电致演化辐射器(独立发明人:李宗诚,申请号 94115812.8)

C.发明名称:演化信息照相技术(独立发明人:李宗诚,申请号 94115810.1)

D.发明名称:生物级联调谐治疗仪(独立发明人:李宗诚,申请号 94108980.0)

E.发明名称:通用高频辐射安全增益设备(独立发明人:李宗诚,申请号 94108979.7)

F.发明名称:级联光栅(独立发明人:李宗诚,申请号 94108981.9)

G.发明名称:光电子演化处理显微镜(独立发明人:李宗诚,申请号 94115813.6)

H.发明名称:光电演化处理成像技术(独立发明人:李宗诚,申请号 94115811.X)

I.发明名称:电致受激光级联簇射装置(独立发明人:李宗诚,申请号 94115814.4)

J.发明名称:生物核电共振谱治疗机(独立发明人:李宗诚,申请号 94108977.0)

(责任编辑:叶小坚)

推荐访问:互联网 计算 走向 集成 智能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