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全国课标I卷与福建卷对比研究

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全国课标I卷与福建卷对比研究

时间:2022-11-24 19:35: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iMyMzMzuMu]?m5m5iMג?ג??ky学生思维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比较全国课标I卷和福建卷,选择题的命题有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必考部分的选择题数量相差较大:全国卷设8道题,福建卷设6道题。近四年全国课标I卷8道选择题中,力学两个模块跟电磁两个模块几乎平分,各4 道题。

二是福建卷必考部分的6道选择题中,有2道题是《选修3-4》的内容,这是福建卷与全国卷较大的不同,全国卷采用的是“三选一”,即三个选修模块中选考一个模块。

三是两卷的必考内容中都有较为显著的命题特点,如:两卷都有一道万有引力的试题;两卷都有一道交流电、变压器的试题。

四是全国课标I卷的选择题命题显著特点有:

(1)注重力学基础考查。每年基本是4道力学题、4道电磁学题,其中一般都设有2-3道力学基础试题。

(2)注重电场知识考查。基本都有设一道考查静电场中的电场、电势分析试题。

(3)注重磁场和电磁感应考查。一般设2-3道安培力、洛仑兹力、电磁感应的试题。

(4)必考的八道选择题中,后面三道题干虽然明确说有多个选项正确,但这些年来多为“双项”选择题。

从试题考查的内容上看,选择题的命题侧重点有所表现,主要有:

(1)关注物理学史中的原始实验。如2014年第14题和2015年第19题。

案例:2015年第19题,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发现当铜圆盘绕中心轴旋转时,正上方悬挂的磁针也随之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要求判定穿过圆盘的磁通量是否变化,圆盘是否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分析磁针旋转的原因等。

(2)重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分析。如2014年第16题和2015年第14题。

(3)均在必考选择题中设一道万有引力题。如2014年第19题和2015年第21题。

案例:2014年第19题,把太阳系各行星近似为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处在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排成一直线的现象,称为“行星冲日”。题给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和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公转半径的比值,判定地外行星发生冲日现象的有关问题。这道题要在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相关地外行星公转周期的基础上,算出相邻两次某行星冲日的时间间隔再开展分析,其运算量较大。

(4)均在电磁感应内容中考查变压器问题。如2014年第18题和2015年第16题。

(5)重视对静电场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如2014年第21题和2015年第15题。

(6)重视对力学核心概念和规律考查。如2014年17、20题和2015年17、18、20题。

案例:2014年第17题,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向左加速,加速度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判定小球前后高度的变化情况。这是考生所熟悉的情境,看似容易,实则不简单。考生应能抓住前后橡皮筋弹力大小:F0= kx0= mg和F=kx=mg/cosθ,得到x0=xcosθ,由此推断小球原来离悬点的竖直高度 h0= L0+x0一定比后来竖直高度 h=(L0+x)cosθ,也就是说,小球的高度升高了。

案例:2015年第18题,乒乓球发射机安装在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发射速度v的最大取值范围。这道题单从物理学来说只是考查平抛运动的知识,而从考查考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上看,本题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应能分析得出,最小发射速度对应的是沿中央发射,且恰能过球网,即vmin= ;最大发射速度对应的是球恰能落在桌角,即 vmax= 。

2.实验题特点分析

近四年的全国课标I卷中实验题几乎都是创新试题,打破了教材已有的实验模式,体现了命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挑战性。除2012年第22题考查螺旋测微器的零误差和读数可以归属常规试题外,其它7道实验题都很有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这些实验题的命题特点和方向,对搞好实验复习大有裨益。

下表罗列了近四年的8道实验题涉及的大致内容和考查形式。

案例:2013年第23题,除涉及到欧姆表的工作原理和电压表读数外,重点考查了欧姆表内部电池的电动势和欧姆表内阻,试题很有新意。2014年第23题,则是利用右图所示的电路通过特殊的方法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案例:2015年第22题,通过托盘秤测小车过凹形桥最低点的压力而测量速度的大小;第23题,则是考查双量程毫安表的改装和校准。这两道实验题都注重实验原理的考查,注重实验数据读取和分析处理,运算量较大。

3.计算题特点分析

全国课标I卷在必考计算题中只设两道题,第一道题相对简单些,其难度与福建卷的第一道题相当;第二道题作为压轴题难度相对较高,但考生入手比福建卷的压轴题容易,可要完整作答却更难,这就确保了试题适当的难度和合理的区分度。

案例:2014年第25题,第1小题是将小球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恰过同一竖直面内的A点,求过A点的动能与初动能的比值;第2小题是让该小球带正电,并加一匀强电场,方向与ΔOAB平行。已知小球从O点以同样初速度沿某方向抛出,恰过A点的动能是初动能的3倍;若小球从O点以同样初动能沿另一方向抛出,恰过B点的动能为初动能的6倍。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本题突出考查力学和电学的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平抛规律、动能定理,以及静电场的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本题设置了一个台阶,第一小题容易得分,第二小题才提高难度。作为压轴题,本题涉及的情境看似简单,其实由于电场方向的不确定性,需要考生根据计算结果去猜测电场的分布,难度还是相对较高的。

案例:2015年第25题,如图所示,左端有一小物块的长木板,其右端离墙4.5m。t=0时刻开始,物块与木板一起向右滑行,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后瞬间木板原速反弹,运动过程中物块始终未离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物块的v-t图线如图所示。木板的质量是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木板与地面间及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的最小长度、木板右端离墙的最终距离。

本题的情境并不难,考生很熟悉,但过程比较复杂,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需要极其谨慎,运算量大、稍不小心就容易出错。题设3个小题,第2、3两小题并不具备难度梯度,过程最为复杂的是第2小题。这样纯动力学问题情境的压轴题,往年高考全国卷也常遇到,比如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卷的压轴题就是选用从盘子下抽桌布的情境命题。这样的压轴题从设计的考点来看只是突出考查了动力学知识,但试题考查的重点却是考查考生的严谨、执着、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考生应非常细致、很有耐心、又干净利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恰恰是许多考生所做不到的。这却是高层次人才所必需的品质,也是落实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体现。

4.选考题特点分析

全国课标I卷的选考题,也设两道题,填空题(常以五选三的选择题出现)和计算题各设一道题。填空题也是侧重考查考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计算题则侧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全国课标I卷的选考题的整体难度要比福建卷的选考题难一些。因篇幅所限在此就不作详细的对比分析。

推荐访问:高考 福建 课标 物理试题 研究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