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心率震荡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

心率震荡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11-22 20:1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心率震荡(Hean rate turbulence,HRT)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早搏后出现的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具有双相涨落式的特征,反映窦房结的双相变时功能[l,2],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又一新的心电生理学检测方法,是进来发现的一项预测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新指标[3],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预后的预测。有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尤其是伴靶器官受损(如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恶性心律失常以及脉压增大)的患者,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心率震荡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新指标。而本文就其在高血压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心率震荡;原发性高血压;震荡初始;震荡斜率

心血管疾病的总体预后都很差,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且患者有发生猝死的潜在危险性。为提高高危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存活率,临床研究一直在寻求特异性、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并根据这些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预后的危险度进行分层,予以最佳的预防治疗。

1.1心率震荡( HRT)概念 HRT指的是在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会出现一个折线向上的趋势,即先加快后减慢,这是一种心率的典型变化趋势,简称为HRT[4],这种现象一般多出现于低危重患者中。而高危患者出现器质性心脏病猝死时,这种现象会减弱甚至消失,RR间期在室性期前收缩后的差异无明显变化。出现HRT现象一般集中在房性心律、窦性心律、结性心律、室性心律,但窦性心律时的震荡是具有临床意义的。当高危患者心脏活动功能经过自主神经调节过后正常时,心率出现明显的HRT现象,而高危患者经过神经调节过后心脏活动功能还是无变化、恶化甚至发生心脏事件,HRT现象减退或消失。

1.2 HRT的产生机制 窦性心率震荡产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压力反射间接作用、室早的直接作用及自主神经紧张性变化等学说。大多数人认为HRT发生机制是压力反射机制[5],基本机制是室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舒张时室内充盈不足,左室射血量锐减,其后动脉血压下降引起。动脉血压的下降将引起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通过压力反射机制,使支配心脏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窦性心率加快。随后由于室早后的长代偿间歇,使心室的充盈期延长,舒张末压增高,经升压反射,支配心脏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使窦性心率一过性降低。上述动脉血压的变化必定会影响窦房结动脉。窦房结动脉内的压力及变化牵拉窦房结内的胶原纤维网,对窦房结自律性细胞的放电频率产生重要影响,室早后动脉血压的下降,使窦房结动脉压力下降,可对其自律性产生直接的正性频率作用,而随后的动脉血压的升高引起相反的负性频率的作用。

1.3 HRT检测方法及相关指标 心率震荡的检测采用美国西门子12导联动态心电记录器记录患者心电信息,应用软件分析并去除心房颤动、伪差、干扰,经分析系统自动检出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且其数量>5次。有效室性期前收缩的入选条件:该室性期前收缩之前的心搏必须是一个正常的窦性心搏,且具有以下特征:最小提早率为20%,并且期前收缩之后的代偿间期至少超过正常RR间期的20%,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值(turbulenceslope,TS)。TO代表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的加速,可用室性期前收缩后的前2个RR间期均值减去室性期前收缩前的2个RR间期的均值,两者之差再除以后者,正常值<0;对24 h有效室性期前收缩后任意连续5个序号的窦性心律RR间期的阶梯图形。

3 窦性心率震荡在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

3.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研究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较普通高血压患者更加紊乱。潘宏伟等[6]对85例ISH、80例普通高血压组和5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普通高血压组和IS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5.1,P=0.002和x2=14.2,P=0.003),ISH组与普通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P=0.011)。夏志宏等[7]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O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而TS则明显下降。表明ISH患者除压力感受器和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功能严重紊乱外,还可能已经存在潜在的器质性心脏疾病。因此,HRT检测可作为ISH患者预后预测的参考条件,是评价ISH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简易、有效的指标。

3.2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 米小龙等[8]对本文对75例高血压伴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患者与209例高血压伴单发室性早搏(PVC)患者、52例正常对照组对照分析,探讨高血压伴NSVT患者与高血压伴PVC患者及正常人的HRT、心率变异性(HRV)、QT变异分析的临床意义。结果发现高血压伴NSVT或PVC时,PVC后有初始阶段窦性心律增速的减弱和消失,同时也有PVC后窦性心律减速的减弱和消失。这种HRT现象异常可能是PVC反复发生,导致内源性刺激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平衡破坏的结果,而高血压伴NSVT和频发PVC患者的迷走神经损害比伴偶发PVC更为严重。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压增高和靶器官损害自主神经失衡加重,在伴有NSVT、频发PVC情况下内源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更加失衡,使HRT现象减弱或消失;而自主神经功能严重紊乱,又促使了恶性PVC的发生和发展使HRT现象异常。

3.3 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受损 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殷洪山等[9]对的2级以上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65例作为LVH组,选择高血压病左心室正常患者68例作为左心室正常组与HRT进行研究发现,LVH组与左室正常组窦性心率震荡参数的比较,LVH组T0值升高,TS值下降,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4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 血压晨峰(MBPS)是指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血压急剧上升现象,约29%心源性猝死发生在此时段[10]。血压水平在昼夜节律的基础上受各种生理、精神因素影响产生明显波动,血压变异增强独立于血压平均水平,明显加重了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程度并恶化预后[11]。杨明等[12]对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ABPM)结果将分为两组:晨峰组(32例)和非晨峰组(46例)与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O、TS结果比较晨峰组TO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s明显低于非晨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RT现象对血压晨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源性猝死有较好的预测作用[13]。因此,HRT能够间接的反映血压的变异性,对高血压患者及伴有血压晨峰患者的心源性猝死有较好的预测。

4结论

HRT属于新的心电生理学检测指标,易于操作,简单便捷,无创伤,稳定性高,是一种评价高血压高危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这种方法自身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特异性及敏感度都不高,需要通过与其他指标相结合来提高,这样才能利用HRT的优势准确地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检测,发挥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新的科学视点,它的测量方法、参考值范围、内在机制、结果评价及临床意义等许多问题都有待迸一步的研究,以不断显示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Schmidt G Malik M,Barthel P,et a1.Heart-rate turbulence after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as a predictor of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Lancet,1999,353:1390-1396.

[2]Schneider& Barthel P"Schmidt G Methods for assessment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 in olter-ECGS[J].J Am Coil Cardiol,1999.

[3]BauerA,Barthel P,Schneider R,et a1.Dynamics ofheart rate turbulence predicts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PACE,2002,25(Part II):608.

[4]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M](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524-531.

[5]郭继鸿.窦性心律震荡现象[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49.

[6]潘宏伟、周胜华、刘启明、李旭平、周滔、苏华、杜优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杂志,2008,24(5):456.

[7]夏志宏,骆峰,胡宗华.高血压病患者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2):107.

[8]米小龙、马锋、白梅.高血压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震荡的观察[J].中华心率失常学杂志.2008;12(1):47.

[9]殷洪山,苏瑞瑛,李微,姜志安,张晓光,王涛.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6).544.

[10]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l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7-288.

[11]杨明,常越.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窦性心率震荡的关系[j].临床医学杂志,2008,39(2):40.

[12]刘海涛,褚晨宇.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率振荡现象及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2):115一117.

[13]张大鹏,路方红,吴虹,等.脉压对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测价值的分析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4):365.编辑/王海静

推荐访问:心率 原发性 高血压 研究进展 震荡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