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11-20 16:3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198例非老年糖尿病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观察对比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分型、声像图特征,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研究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颈动脉分叉处动脉斑块多于颈总动脉与颈总动脉(P<0.05)。两组颈动脉斑块分型均以硬斑块居多。研究组左侧与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量与定性,为早诊诊疗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 高频超声;糖尿病;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18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糖尿病群体也呈显著扩增的趋势。由于糖尿病往往伴有多类物质代谢紊乱,例如蛋白质、糖类、脂类等,所以极易诱发大中动脉病变与其他血管并发症[1]。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颈动脉疾病的首选技术,具有无创、可重复、操作简便等特点[2]。为了进一步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该研究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了高频超声检查,并与198例非老年糖尿病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男性112例,女性86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9.5±5.8)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8.5±2.2)年。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198名非老年糖尿病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15名,女性83名;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9.8±5.4)岁;空腹血糖为(8.4±0.5)mmol/L,餐后2 h血糖为(13.2±0.8)mmol/L。纳入标准:研究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相关标准,且经实验室检查证实;对照组均为无糖尿病的健康人群。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炎症、恶性肿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该次研究内容均告知患者与其家属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性别与年龄构成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仪(型号:GE Vivid7)进行检查,调节探头频率为6~12 MHz,协患者取仰卧体位,头部向后仰,充分暴露出颈部,根据由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多切面颈部扫描,依次为颈部、颈内、颈外动脉管壁、管腔与血流情况,且重点检查颈部动脉与分叉位,观察动脉斑块的声像特征、位置分布与数量,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老年糖尿病患者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以下几项指标:①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②颈动脉斑块的分布;③颈动脉斑块分型与声像图特征;④頸动脉内中膜厚度。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x±s)代表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n(%)]代表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对比

研究组145例(73.23%)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245个,对照组32例(16.16%)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76个,研究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对比

研究组颈动脉分叉处动脉斑块多于颈总动脉与颈总动脉(P<0.05)。颈总动脉与颈总动脉斑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颈动脉斑块分型与声像图特征

研究组斑块总数245个,其中软斑块58个、硬斑块87个、扁平斑块35个、混合斑块65个。对照组斑块总数76个,其中软斑块12个、硬斑块35个、扁平斑块13个、混合斑块16个。硬斑块:内部回声增强,管壁不均匀增厚,后方伴有声影;软斑块:内部呈弱回声或等回声,形态不规则;混合斑块: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斑块,边缘回声低,基地较宽;扁平斑块:内膜欠光整,管壁局限性隆起增厚,有均匀低回声。

2.4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比

研究组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52±0.15)mm,高于对照组(0.86±0.07)mm(P<0.05);研究组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45±0.15)mm,高于对照组(0.85±0.06)mm(P<0.05)。

3 讨论

血管重构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动脉重构包括负性重构(动脉缩窄)与正性重构(动脉扩张)。有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以及血液流变学、非酶糖基化与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因素急慢性刺激血管壁,可以导致血管重构,继而加快动脉粥样梗化斑块形成[3]。糖尿病患者血管重构包括如下两种情况:①血管总体积不变,但重新排列的组成成分致使血管内外径缩小,增加血管壁厚,最终导致血管重构;②血管内膜中层与下间隙细胞总面积,以及细胞外间质增加所致。据相关资料统计,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约高出非糖尿病患者2~6倍,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发生密切相关[4]。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能够进一步形成内膜硬化斑块,致使管腔变细,降低血管弹性,继而发生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5]。目前,高频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便于实时动态观察等应用优势。高频超声不仅可以清晰显示出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还能够重复操作,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安全且有效的支持。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动脉分叉处动脉斑块多于颈总动脉与颈总动脉(P<0.05)。可见,老年糖尿病群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有研究认为[6],糖代谢紊乱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原因,高糖状态缩短了蛋白质糖终末产物的形成速度,导致此类物质在机体内堆积与积攒,造成血流不畅、血管狭窄、血管弹性降低、平滑肌细胞增生等,甚至完全堵塞血管成发生血栓,最终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从该组患者斑块分布来看,动脉分叉处斑块最为多见,考虑与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角度影响了血管形态有关,导致分叉处形成湍流状态,损伤血管内壁,继而造成血小板聚集与脂质沉积。同时,研究组斑块总数245个,其中软斑块58个、硬斑块87个、扁平斑块35个、混合斑块65个。对照组斑块总数76个,其中软斑块12个、硬斑块35个、扁平斑块13个、混合斑块16个。可见,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斑块类型无明显差异,这与部分研究结果相符[7-8]。不同组织学形态能够有效反映出斑块内部的成分,其中低回声且含有脂质成分为软斑,强回声且以钙化与纤维组织为主的为硬斑。研究组左侧与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目前公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标准,随着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厚,管腔也随之狭窄,进一步加重颈动脉供血不足情况,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8]。血管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颈部动脉作为重要的大血管容器,对其病变进行早期定量与定性诊断十分必要。高频超声通过纵向与横向多切面扫查血管腔,能够有效且清晰的显示血管壁结构,提示出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明确斑块的位置、分型等信息。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芳.高频超声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8):1302-1304.

[2] 高慧霞.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价值探讨[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13(3):56-57.

[3] 任春华,牟沁.高频超声对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0-11.

[4] 蒋蓓.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检测价值[J].江苏医药,2016,42(16):1838-1839.

[5] 张俪凤.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6):62-63.

[6] 赵萍.高频超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4):446-447.

[7] 何雁,李小晶,彭红艳,等.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4):600-603.

[8] 韩锁凤.高频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探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6,12(1):21-22.

(收稿日期:2018-04-28)

推荐访问:超声 硬化 糖尿病 老年 患者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