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央启动“互联网+”政府怎能还在“互联网—”

中央启动“互联网+”政府怎能还在“互联网—”

时间:2022-11-19 08:10: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日前,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将在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分四个阶段重点查处政府网站“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四不”问题。对于普查不合格的政府网站,予以“整改”或“关停”处理。

发端于上个世纪末的信息化,引发了国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这给当时后发优势明显的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时任总理朱镕基指出:“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都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至此,政府信息化提上议事日程。

1999年,中国启动政府信息化项目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上网工程”,迄今为止已逾16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开办的网站7万多个,98.8%的地(市)、98.3%的县(区)开通了政府网站。

但是,在农业、商业、贸易、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传媒、影视、交通、农业和制造等产业和行业都在接受互联网的深度改造,积极践行互联网思维的今天,我们的相当部分政府仍在“自绝”于互联网:有的政府网站因为内容和架构完全抄袭别人而被群众嘲讽为“双胞胎”;有的网站成为领导形象的展示橱窗;有些网站内容肤浅且长年无更新,沦为“睡眠网”、“僵尸网”;有些网站没有互动性,对群众的提问长期无回复或者“神回复”,成为一种昂贵的摆设……

国务院办公厅曾在文件中指出,政府网站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是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能够推动政务公开,提高办公效率,杜绝暗箱操作,更加贴近老百姓,第一时间掌握群众心声,尤其是社会上每每发生重特大情况,政府网站才是政府和群众之间最权威、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沟通渠道。

在现实中我们也时常看到,每当社会上产生了对政府、官员和地方大型企业的言行有严重不满和猜忌时,往往由于相关部门不能及时跟进,不能借助政府网站有效、全面地发声,导致不实的流言和猜测满天飞,群众愤愤然上街,社会动荡不安。最终,政府丢分、官员丢脸、人民失望。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互联网如此排斥和脱敏?

首先是传统的官尊民卑的心态在作怪。为了保持官威,当官者有意在民众中树立神秘感;其次,没时间去了解互联网,因为外行,所以畏惧。据称,有些地方官员在今天还不会发送电子邮件;第三,技术力量薄弱,维护资金缺乏,没有专门的网站负责人员;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政府依旧依赖于低效率的文件传达方式,应该让群众知道的信息不愿意公开,怕担责,怕群众的指指点点,即使有错也捂着。

显然,这样的政府不适于在互联网时代的语境中存在,而政务工作节奏的拖沓迟缓,业已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路途中的拖累。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李克强表现出对互联网的高度重视,不仅创纪录地3次提及互联网,还提出了启动“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这就意味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势头逐渐高,中央对互联网发展的认识进入了全新高度。此时的政府和主管部门,不应该继续置身事外。

所幸,我们在近日看到,多个地方政府发布了政府网站建设新规,要求各部门政府网站须对社会热点积极回应,重大事件应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大事件,建立重大突发舆情共享及联动处理机制,依法按程序在第一时间通过政府网站公布客观事实,表明政府态度。同时,政府网站要加强与市民的互动交流,收到网民意见建议后应及时予以回复。

我们认为,只有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互动交流和公共服务平台,把政府网站运营得内容更丰富,功能更齐全了,通过互联网及时发声,解惑答疑,那么,政府的公信力一定会触底反弹,官员的职业化一定会得到提升,社会动荡一定会大幅减少。

推荐访问:互联网 还在 怎能 中央 启动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