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传承与创新

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2-11-04 16:4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创新是当前中药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药学领域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则显得尤为迫切。为充分提升本院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满足中药行业进步的要求,我院对中药学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为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中药学;教学;传承;创新

我国相关法律指出高等教育的本质职责为“培育拥有创新理念及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突出中药专业特色的创新教学研究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医药拥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精粹。因此,相关职业院校不但要着力培育中医药专业人才和发展当代教育事业,还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药教育体制,培育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职业教育不但应该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还应该培育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技术型学生。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则是创新教学研究、突出专业特色、构建科学的多元化教学。我校中药专业是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对中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培养思路及创新理念分享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全世界医疗领域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拥有特殊的理论基础与治疗效果,发展至今,仍然拥有很强的活力。可是,当下在中药药材、产业升级、产品加工等领域还有很多问题,像药材来源波动较大、种类不清晰、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化学污染、中药饮片加工水平低、质量不稳定、炮制规范不统一等。

(二)中药西化现象较为严重

中药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下,伴随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加深,化工、生物、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渐渐变为学校培育相关人才的重要课程。学生的关注点渐渐变为怎样通过当代的新型技术生产与研发药品,而对于历史悠久的中药基本知识和传统精髓的学习明显不够,如此导致相关文化继承的缺失,中药西化现象较为严重。没有继承,就不会有未来中药的发扬光大。

(三)中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和培训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为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国中药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强;教材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毕业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缺乏敬业精神;中药专业人才急缺;中药专业的学生主要在相关企业从事生产、检测、销售等工作,而学生的理论知识欠缺、操作技能与职业精神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等方面。

(四)中药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了解较少

通过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大二年级的同学调研表明,只有34.51%的调研目标对创新和创业有一些理解,其余的学生(80.89%)并不理解有关理念和知识。这些学生里对于本校及我国在这方面的有关政策理解得很透彻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0.29%,有一些理解的学生比例为39.87%,中药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方面普遍认识不到位。中药学类学生对技术的关注更多,对于创新等方面的关注较少,他们大多数愿意进行技术工作,较少自主学习;他们对创新等方面的认识程度不足,学校在相关教学上一般没有专门的指引;学生所掌握的创新理念没有和本身的专业相融合,没有专门性、特殊性的导引。

二、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进行中药学专业教育教学传承和创新的探索

(一)中药特色专业建设的创新

1.课程体系上的改革创新

在课程规划方面,文章所述的专业必修科目很多而選修科目很少,造成学生的知识范围窄,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根据专业特征,在明确主要科目重要性的前提下,增设选修科目,将“牢固基础、丰富知识、提高水平、重视创新、优化素质”当作教学目的,丰富学生的各种知识,此为创新课程体系的一个手段。就像伴随相关工业水平的提升,中国的制药工厂每年造成许多气体、水体、固体污染,为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当下,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基本国策,推动医药行业向环境友好方向转型是大势所趋。所以,有关院校应该增设相关的选修课,如中药公司注册规定、环保法律法规、节约能源及减少排放的举措等内容。此外,心理教学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也是选修科目的重点。

2.中药实训基地的建设

利用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中药制剂实训场等实践教学资源,注重烘托中药氛围;利用院校和当地共同建设的种植基地,将生产、学习和研究融合起来。上述重要资源一定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坚韧的意志,对学生学习态度及毕业生就业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中药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1.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课堂模式的核心为老师,在这种模式里学生的任务是专心听课,老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想法了解不够,此模式不够主动,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文章所述的专业里,老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学校应该以应用为目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的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内容建构

用工作内容为主线构建教学体系,应该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建设实习基地等方法,突破固有教学模式,以工作内容为核心决定并开展教学,教学大纲的制定依据不是理论联系,而是实际工作逻辑联系。

加强实验及实践性教学的创新,根据工作过程进行实践性教学内容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为启发学生创新思想,帮助其提升创新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办法。

(三)发挥中药传统技能的传承

今年是大力开展“十三五”的建设之年,中药行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职业院校应该突出在专业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创新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中药的认识,尽力留存历史悠久的本草精华,改变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为核心开展各类中医药实践活动。

比如发挥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带动作用。引领和促进该专业的教学升级,让教学和生产相联系、专业和工作要求相联系、教育流程与生产流程相联系,提升有关企业注重并参加相关教育体系优化的积极性,优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增强有关高职教育的知名度,从而带动该领域高职教育的高速进步,同时推动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把中药文化加入实践体制里,优化相关课堂教学的方法,拓展传统文化教学的新方法与新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切身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得到不断学习的驱动力。

(四)搭建各种创新性实践学习平台

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优势,构建创新型学习空间,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既能够鼓励学生充分使用图书馆和线上资源,展开相关学习,又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学习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比赛,加入老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最终,鼓励学生通过暑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走入社会,进入企业展开生产实践,了解中药领域的前沿要求,这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其创新、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实践、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等活动,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将理论知识和岗位需求与实际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切实实现了学校直达工作岗位的教学目的,培养大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医药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中药专业是我校的一个传统專业,特别是在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建设时期,作为我校特色专业,发展十分迅速。通过中药特色专业建设、中药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创新型中药学专业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善教学资源,改革中药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统一。培育一批拥有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萍,朱鑫,王宪龄,等.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136-137.

[2] 时博,史晶晶,卢萍,等.中药学传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南中医学院中药专业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 23(20):8-9.

[3] 任路.谈中医的继承与发展[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 4(04):338-339.

[4] 李 思,刘伟东,李宝红,等.关于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9:123-124.

[5] 匡海学.厚基础 重传承 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医教育ECM,2014,43(03):1-3.

[6] 陈国有,刘金成,高赛男,等.中药学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05):123-124.

[7] 梁嘉,王小燕,时军,等.中医药传统文化与医药院校大学生实践育人体系的融合研究[J].药学教育:2016,32(01):42-44.

基金项目:文章系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教学改革类研究项目;职业院校中医药特色专业的传承和创新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B17220。

作者简介:崔璀(1984.04- ),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药学、药事法规与管理。

推荐访问:中药学 教育教学 传承 职业院校 创新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