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辩证治疗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辩证治疗分析

时间:2022-11-01 09:0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证型辩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1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证型辩证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结果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以及复发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中医证型辩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调节脾胃以及降逆和胃等作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缓解患者痛苦,加速患者身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 证型辩证; 临床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GERD) 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以及并发症的疾病,属于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食管对胃等部位的内容物反流防御能力降低,再加上酸性反流物刺激食管粘膜引起,属于中医"吐酸"、"胃痛"等。据统计,在西方国家和地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在10%以上[1],近几年,该病发病率越来越高[2]。目前,临床一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促动力剂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则十分显著。本研究选择110例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观察中医证型辩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将110例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证型辩证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 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4.57 ± 2.34)岁;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5.01 ± 2.58)岁。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泛酸、胸痛以及反流等症状。使用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0. 15 g雷尼替丁,2次/d,10 mg多潘立酮,3次/d,1. 0 g硫糖铝,3次/d,15d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证型辩证治疗,具体为以下几点: ①肝胃不和型:临床症状主要为胸闷、泛酸以及纳差等,采用柴胡、茯苓等药材进行疏肝解郁治疗; ②肝火犯胃型:临床症状主要为泛酸、口干以及脉弦数等,采用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 ③脾胃虚弱型:临床症状主要为脘胀,苔白以及脉细弱等,采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15d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

1.3评判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表明粘膜像正常,胆汁反流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实验室检查表明粘膜像基本正常,胆汁反流显著降低;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实验室检查表明粘膜像有所缓解,胆汁反流有所降低;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各指标检查均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 ( 痊愈+ 显效) / 总例数× 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82%,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复发情况对比研究 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复发率为18.18% ,观察组复发率为9.09%。比较两组复发率,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慢性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指胃等部位内容物反流人食管, 导致不适症状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引起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而发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暖气等, 部分患者还能够发现咳嗽、哮喘、声音嘶哑等表现[3]。在临床上,根据内镜下食管黏膜是否损伤,胃食管反流病又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 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一般后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4]。目前,有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胃食管反流病[5]。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统一的中医名称尚未确定,属中医的"胃痛""吐酸" "反胃"等范畴[6]。《内经》等医著记述: "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至咽溢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状也"。《医学心法·吞酸》记述: "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化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尽是水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或吞酸或吐酸也。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胃,与肝、脾联系紧密[7],胃气上逆或者肝郁化火都能够引起食管损伤[8]。胃食管反流病以脾胃虚弱为本,以气郁、痰火、食积为标。西药治疗措施主要以抑制酸分泌、提高胃动力以及保护胃黏膜等为主,但因为治疗周期较长,而且复发率高等特点,极大地限制了疗效。中医证型辩证治疗采用对症治疗,不仅显著缓解临床症状,而且对食管黏膜修复也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82%,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复发率,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证型辩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调节脾胃以及降逆和胃等作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缓解患者痛苦,加速患者身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强, 贝光明, 韦刚.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及中医外治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29(8) : 1811-1813.

[2]叶蔚, 姚嘉明, 刘彬彬, 等. 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3) :531-532.

[3]叶蔚, 王小奇, 刘彬彬, 等.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特点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 31(7) :1570-1571.

[4]陆维宏, 程胜平, 周水英,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6) :69-70.

[5]陈涛英,练贵香.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与观察[J].当代医学, 2012,18(14):37-38.

[6]王长城,张启超.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2(09):169,174.

[7]牛晓玲. 玉女煎加减治疗胃火阴虚证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12( 3) : 120-122.

[8]周玲俐.胃食管反流病5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109-110.

编辑/王海静

推荐访问:食管 中医 治疗 分析 反流病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